现在去医院的流程一般是先挂号跟医生描述下自己的病情,然后医生根据你的描述给你一个初步的判断,为了让诊断更加准确,还会让你去做一系列的检查。结合检查结果,再为你出具具体的治疗方案,吃药或者挂水,或者其他治疗手段。
很多人感冒咳嗽,吃药老不好,也会选择去医院挂水。很多八零九零后的人,可能会发现,现在基本都是挂水,很少有打“屁股针”了。要知道小时候好像只有很严重的疾病才会要挂水,普通的感冒、拉肚子、过敏之类的,基本都是打“屁股针”,现在想想屁股还一阵生疼,那简直就是童年“噩梦”了。
为什么现在“屁股针”基本消失不见了呢?
“屁股针”和“挂水”其实是说的两种不同的注射方式,“屁股针”属于肌肉注射,而“挂水”属于静脉注射。“屁股针”越来越少用,和肌肉注射的几个弊端有很大的关系。肌肉注射是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疼痛是难免的,长期注射的话还可能会引起局部硬结,也容易损伤坐骨神经。甚至注射部位还可能出现红肿热痛、化脓、全身血象升高、体温升高等不良问题。
“屁股针”顾名思义,打的就是屁股,这样对于患者来说隐私难以得到保护,尤其当打针的医生或者护士是异性时,会更加尴尬。很多人会本能地排斥。另外“屁股针”对于药物的吸收也很慢,同样是治疗过敏引起的荨麻疹,打“屁股针”可能要半天才能见效,而“挂水”的话,一瓶水挂完,荨麻疹也就退了。
并且,如果患者是孩子,对于疼痛会更加敏感,打针前通常需要用酒精棉对打针部位进行消毒,好多孩子在这一步就已经开始大哭或者乱动,往往会因为疼痛而不配合打针,屁股乱动,容易注射错位置,也可能让药液外流,甚至出现针头弯曲或者断掉的情况,从而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而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选择了就医其实就是想疾病快点好,人们会更注重疗效,肌肉注射一次最多注射4毫升的药,人体还要再去慢慢吸收,疗效显现就非常慢了。而静脉注射一次可以注射数千毫升进入血管。同时,肌肉注射不方便,而且比较疼,也是导致人们越来越少地选择它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患者需求的推动下,肌肉注射也越来越少用了。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每个人体质差异,可能本身就不适合打“屁股针”。有人臀部脂肪过厚,药物吸收力要远远弱于常人,几乎是没有什么作用可言。还有些人打完屁股针之后,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过来,而且臀部一直处于肿胀的状态,甚至还有可能产生过敏的反应以及皮肤感染等等。并且随着现在药品的不断升级和改进,很多药水也不适合用肌肉注射的方式了。
说了那么多,相信大家对于为什么越来越少看到打“屁股针”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屁股针”存在一定弊端,也确实不如“挂水”来的好,但也不是说它就完全可以被淘汰掉。有些疫苗通过肌肉注射的效果会更好,另外部分人可能不适合做静脉注射,此时“屁股针”就派上了用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