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淑玉 通讯员 李成修 吴佳檑
新手妈妈李晓(化名)的“晋级”之路有点坎坷。从怀孕三个月见红开始,她就和医院“杠” 上了,几乎每隔两周就要到医院保胎。好不容易挨到26周,没来得及长大的宝贝就匆忙出生, 给所有人来了个措手不及。
别人出院抱着娃,她出院抱着盆,整整45天没见过儿子的模样,月子期间李晓几近崩溃,每时 每刻都担心孩子会离她而去。是代替她照顾孩子、陪儿子“闯关”的烟台毓璜顶医院新生儿重 症监护室的护士给了她信心,让她有勇气挺了过来。
尽管对这些细心照料儿子的护士们心存感激,但李晓却无从知道她们的名字和模样,王滢彬就 是这群“神秘人”之一,虽然每周都会和李晓电话沟通母乳喂养及照护情况,但却很少有家长 知道她是谁。
“感觉孩子要离开我了,特别害怕”
出生50天的儿子伴着心电监护仪的提示声,趴在自己身上睡觉,这迟到的幸福让李晓觉得所有 的煎熬与等待都值了。
静养保胎三个多月,怀孕6个多月时意外还是出现了。羊水突然破了,匆忙赶到医院生产时,李 晓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孩子要离开我了”。
后来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更加剧了她的担忧,自始至终没听见孩子的哭声,剖腹产取出孩子后 ,她从医生和护士的对话中断断续续听到“呼吸评分不足2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等字眼,之 后李晓就和孩子分开了。
爱人和妈妈的回忆帮她还原了当时的情境,出生后儿子体重仅有1.06kg,情况危急,是医护人 员一路小跑将孩子送到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帮孩子赢得了最佳抢救时间。
那之后李晓和儿子唯一的牵系就是每天的送奶。从最初的一滴一滴积攒,到后来成袋去送,李 晓最大的精神支撑来自于“他还活着”。
“别人出院抱着娃,我出院抱着盆”,巨大的失落感伴随着李晓的整个月子期间,出院后每周 一和周四是新生儿科医生和早产儿家长的固定沟通时间,这让李晓又盼又怕,往往从早上起来 她就开始心神不定,既想知道孩子的情况又担心会有坏消息传来。也正是这一次次细致而耐心 的沟通,让李晓这个新手妈妈开始“上道”了。
孩子出生第45天,李晓接到通知可以到新生儿病房“袋鼠抱“,和儿子建立早期联系。得知能 见到孩子的一刻,李晓和爱人激动得抱头大哭。
“袋鼠抱”是针对早产宝宝的一种疗法,通过让宝宝贴在父母的胸前直接肌肤接触,让早产宝 宝生命体征更稳定,更容易脱氧,同时也是帮助父母和孩子建立早期的联系,增强宝宝的安全 感,帮助妈妈分泌乳汁的有效方式。
“他是我的儿子,但我不敢碰他。”见到儿子的一刻,李晓的心都化了,但看着保温箱里这个 小小的人儿,她却无从下手。是毓璜顶医院新生儿科的护士手把手教她抱孩子、换尿布、喂奶 等各种细节,帮她度过了新手妈妈的“阵痛期”。李晓说,是毓璜顶医院新生科的护士给了她 信心,让她有勇气和孩子一起坚持下来。
一天至少洗手20次
李晓的这些感激让毓璜顶医院新生儿科护士王滢彬有点始料不及。“袋鼠抱”期间陪在孩子身 边检测心电监护仪的数值变化,在她看来是最寻常的工作,负责危重症早产儿护理的她很少有 机会直面家长,更少能直接听到这些暖心的称赞。
从业15年,在新生儿科工作7年,王滢彬已经习惯了每天至少洗手20次和消毒无数次的生活。早 产宝宝最容易感染也最怕感染,所以每次进入病房给宝宝们做治疗时都需要反复消毒。
心电监护仪发出嘀嘀蜂鸣声,呼吸机有节奏地运行着,还有新生儿躺在蓝光保温台上,这里是 医院里最安静的病房,鲜有哭闹声,只有各种仪器的运作和警报声常在。
没有家人陪护,宝宝们也很少发出声响,病房内最牵动王滢彬的是各种监护仪器的发出警报声 ,但凡有异动,王滢彬和同事们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冲上前查看,正是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一次 次帮早产宝宝顺利“闯关”。
多年工作也让她对宝宝们的特点有了更深了解,新生儿宝宝对声音很敏感,所以每次治疗仪器 发出警报,她都会在第一时间消音,以免给宝宝带来更多影响。每次开关保温箱她都会有意识 轻开轻关,不想过多打扰宝宝们的休息。
更多时候这份工作需要耐心。早产宝宝每隔2小时需要喂一次奶,但因为新生儿身体发育不佳, 经常吃几口就要休息一会,喂奶耗时特别长。
给新生儿进行治疗、喂奶、换尿布并仔细观察记录评估每个孩子的病情,及时反馈给医生,然 后医生根据情况再调整诊疗方案,在新生儿科工作的每一刻王滢彬都不敢掉以轻心。
“没有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只有突然发现的病情变化。”在王滢彬看来,在新生儿科工作需 要更仔细和更有责任心,也更需要慎独精神。工作多年她最怕听到有宝宝突然呼吸心跳暂停, 因为这意味着随时可能发生危险,而这份危险会直接影响这些宝宝的健康成长。
这群“临时妈妈”多不被家长所认识
烟台毓璜顶医院儿科新生儿病区前身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成立于2004年,是山东省最 早成立的NICU之一,是烟威地区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NICU,作为烟台市新生儿危重症区域救 治中心,承担了整个烟台及周边地区的危重新生儿救治。
工作时间越久,王滢彬感觉肩上的担子越重。
“宝宝在我手里,我就希望他们能健健康康长大。”很多时候王滢彬和同事都是这些早产宝宝 们的“临时妈妈”,她们既要照顾宝宝们住院期间的日常起居,又要负责“培训”新手妈妈。 但多数时候他们只是电话和家长沟通孩子的情况,或提醒母乳送达以及所需的物品准备之类, 和家长接触的机会很少,“袋鼠抱”是极少数他们和家长直面的时刻。
从业多年,交到业务能力过硬的王滢彬手里的多是危重症患儿,等到宝宝情况稳定,她往往又 开始了陪新的孩子“闯关“,能参与“袋鼠抱”的少之又少。所以尽管陪很多新生儿宝宝度过 了最危急时刻,但她并不为家长们所知。
可即使这样,王滢彬也有自己的快乐。早产宝宝治疗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以保证体重的 增长和发育的完成,偶尔在换尿布或喂奶时,这些小天使会不自觉地露出笑容,这就是王滢彬 最幸福的时刻。这转瞬即逝的笑容会让她兴奋很久,甚至忍不住喊来同事分享。更多时候,她 和孩子们最深的交流也仅限于治疗或喂奶期间,宝宝们的眼睛无意识地跟随她的动作而动。
“让宝宝们有质量的活着,减少成长路上的并发症是我最大的心愿。“王滢彬说,大部分孩子 出院后他们就很少再见,只能偶尔在复诊时从医生口中得知近况,虽然不被孩子和家长所知, 但能看着曾经护理的宝宝们健康成长,他们也会觉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