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上职业高中也未尝不可,但是这不应该成为学校强制学生放弃中考的理由,所以,山东省的这一做法好样的!
我去年送的初三毕业生里,有几个学生是勉强考上普通高中的,他们基础差,家长希望上普高,我们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整天盯着哄着,最终以分配生考进普高。其中一个前几天来看我,说学不会,已经退学了。家长动用关系安排他在镇里派出所当协警。看着那张熟悉的脸,我心里百味杂陈,虽然我把他送入了高中的大门,可是有什么用呢?他们依然是学不会,早早退学跌入尘世。
如果上职业高中,也不至于是这样吧。以他的成绩,上职业高中,好好学习,一定可以考上对口的本科,而现在,高中肄业。所以,对于有的学生,上职业高中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况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状况越来越好。我侄子职业高中考的本科,现在地质局上班,工资待遇什么的都还不错。
但是,这不意味着老师可以强制学生放弃中考,谁都没有权利决定别人的人生,老师也没有。
学校以牺牲学生中考的代价,追求升学率是严重错误的,置学生权利和未来而不顾,只考虑学校的名声和利益,这种做法令人心寒。很多学校都有过这样的做法,做差生的工作,不让他们参加中考,极力夸赞职业高中的优势,鼓动学生不参加中考,直接报名职业高中。甚至初三的第一学期结束,在寒假的时候,职业高中接开始招生,抢生源,美其名曰“春季招生”,有老师也帮着宣传。
学生不考试,怎么能甘心呢?
学习三年,纵然别人再说自己没希望,那也想去试试呀,看看考场什么样,看看自己究竟能考几分 ,有几斤几两。考不上他自己的事,可不让考,那可能就是一生的遗憾,再说了,考不上普高,再上职高也不晚啊。
山东省这一决定大快人心,希望其他省份也能这样,还教育一个清净,还教育一方净土。我们这还没有类似的规定,每到招生季,各种职业学校的老师就开始到学校进行宣传招生,老师们也是不胜其烦。
既然是严禁强制,那就说明这种情况一直存在。事实也证明,这种情况是真实的。原因也很简单:
学校追求升学率
目前的学校,升学率就是生命线。只要这些学渣一走,学校升学率自然就高了,班级升学率也高了。所以从校领导到班主任都很希望这些孩子走。反正他们基本也考不上高中。
职高真招不来学生
现在的职高都有春季招生。也就是刚过年,就会到各中学招收一批学生。这些职高的校长和各初中的校长都有协议,只要班主任推荐一个学生上职高,会有相应的报酬。
对学校对老师都有利的事,他们为什么不做?
当然,不管老师如何威逼利诱,对于学生而言,还是有选择权的。只要学生坚决不去,谁也不能怎么样!我们这里,职高校长给初三班主任约定,介绍一个上职高,给1000元,利益够高吧。但没用,职高还是招不来学生。班主任也没那么大威力,动动嘴皮子,孩子就动心了,不可能的。孩子背后还有家长呢,家长只要不让孩子去,谁能怎么样?人家照样参加中考,难道学校把人家撵走,可能吗?
我们这里,因为职高招生困难,从县长到教育局局长,都在做初中老师的工作,希望他们多多宣传,鼓励一些学困生积极报考职高。但效果真的不怎么样?好多孩子就是不上,你能怎么样?实际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参加中考的意义真的不大,无论再怎么样,他们也考不上。但学校这么做,家长孩子心理肯定不好受。但作为局长,校长,职高招不来学生他们也愁啊,怎么办呢?只能说,都不容易吧!现行的教育体制的问题,暂时谁也改变不了!
我教初中30年了,一直教育学生在该读书的年代把书读够,一直读到实在不能读为止,现在的高中(含职高、技校)已经达到了普及的程度,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大学的毛入学率在2020年要达到50%,也就意味着大学达到“大众化”程度。
初中升普高和职高的比例大多数为1:1,意味着50%的学生能够上普高,另外50%的学生就读职高了。这个比例其实是合适的,发达国家的普高与职高的升学比例一般在3:7,即:30%左右的学生读普高,70%左右的学生读职业高中。
许多省市,在初三最后一学期,大概就是4月份职高就开始招生了,一些考不上高中的学生选择直接去读职高,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强制分流是极端错误的,只要你愿意,可以参加中考嘛!
我的建议
如果在初中阶段实在是学习赶不走,可以在最后一学期选择读职高。我县每年初三毕业2000人左右,而我县普高每年招生只有1000人左右,全县期末统考排名在1500名以后的学生总分只有200多分,而要考高中必须要500分以上,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数学、物理、化学非常吃力,可以说在听天书,基本上上课睡大觉,下课满天飞。如果遇到严格的老师,要求的作业完不成,学生还得挨批评,与其每天混日子,不如早一点去职高。职高的文化课要求不高,还要学专业课,所以可以找回成就感、自信心。
各教育局对学校的考核方案不能以升普高的比例为标准,而应该以学生升初中时的成绩,再看初中升高中成绩,两者相减,得到提高率作为标准。生源特别好的初中理所应当多考一些普高,生源差的学校,只要在原基础上有大幅度提高,也就是实现了“低进高出”,也应该得到表彰。
我们这里前几年是这样,到初二下半学期初中校纷纷开始“分流”,这样做的目的很显然是减少分母,提高升学率。因为各区初三毕业合格率、优秀率等这些指标,关系到新生招生情况、领导业绩晋升等诸多方面,竞争激烈不得已而为之呀!
其实这样做,我们都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是否公平呢?我不否认有的孩子确实一直以来学习不咋样,还上课捣乱影响全局,但这样一刀切是否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呢?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吗?
咱暂且不说,这样的孩子其实更应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的,上课的时候总是小毛病不断如出怪音、随意下位、接下茬等等行为都是他想得到老师注意的体现,当然和他小时候一直以来缺少父母关爱是有关系的。到初二了再想“板”,时间不等人,但我们也不应忘记教育的初衷,教师除了教书以外,更重要的是“育人”,不能过早摒弃这些“问题”孩子,而应一视同仁。
所以这些年,我们这个地区取消了这个“分流”政策,所有孩子一律升入初三,参加中考,够高中线的上高中,不够的再去上职专类学校。
实践证明这样做的好处
减少了这部分孩子的身心压力。之前有这个政策时,刚升入初二年级,学校就开家长会,宣传政策,给这部分孩子的家长施加压力,孩子还能有心去学习吗?每天胆战心惊,破罐破摔,即使有想努力迎头赶上的也得泄了气。取消分流政策后,给成熟晚的孩子一个缓冲,再给他一个机会加把油,和大家一起面对中考,对他们的成长只有利没有弊。
取消分流政策后,其实各区还在一个起跑线上,和之前没什么两样,更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什么合格率啊、优秀率啊一样分个高下,没有区别。
这样做的弊端
确实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每个毕业班都有几个这样的学生,整体升入初三后,学生学习的压力很大,老师基本没有时间抓课堂纪律,打铃上课,直奔主题,如果还有几个跟不上节奏不说,还扰乱课堂确实让人头疼。那怎么办?我们不能因为想“图省事”而把他们驱逐出课堂,还要想尽办法因人而异吧,从全局角度看待和对待这些学生,争取整体顺利毕业升入高中或者职专。
总之,作为学校、班主任,不能强制分流,家长和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读职高,也可以继续留在初中读书,但不能每天在教室里睡大觉,不能影响他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