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视野、财力:你家孩子能不能成材,可以看看这3点

▲这是阿呆爸育儿的第377篇原创

文 | 阿呆爸

要想看鸡娃能不能成功,子女将来能不能成龙成凤,其实最关键的是三个因素:孩子的天赋、家长的视野、家庭的财力。

这三个因素都具备了,成功是大概率的。如果有一项突出,其他的平平无奇,那孩子也有可能混得不错。

如果三项都很不足,那还是趁早放平心态,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也接受孩子将来是个普通人吧。

今天说3个非常普通的案例,就是生活在你我身边的故事。

1

在“天赋”面前,只有膜拜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别人三个小时还稀里糊涂的数学题,他三分钟不仅懂了,还可以推而广之,给糊涂的同学上课了。

这就是天赋的差异。三五岁的时候,也许大家都是可爱的宝宝,在父母眼里都是全世界最聪明的孩子。但是到了小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了,那有没有天赋,不仅是老师知道,家长其实也应该承认现实。

这样的故事其实每天都在发生。只要留心一下就会发现,一个学校,一个班级总有那么一两个孩子是很出色的,相比于他们自家的孩子确实太普通了。这个时候,赶紧承认这个现实,赶紧调整培养方案最好。

如果非要硬憋着一口气,去上奥数,去疯狂鸡娃,我觉得最后鸡飞蛋打一场空,后悔都来不及。

再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吧。

可能有读者知道,我喜欢跑步,大概跑过三十个马拉松了,勉强算是有一定经验的跑者了。

在跑马这个领域,全世界最顶尖的高手,42公里,大概要跑2小时10分钟。中国的一流选手,大概是2小时20分钟。业余里疯狂痴迷马拉松的爱好者,能跑到3小时就算上是牛人了。绝大部分像我这样的普通爱好者,一般都是在4小时左右。(注:马拉松赛道、天气情况不同,夺冠成绩也不同,世界最好的成绩一般在2小时零几分。)

造成世界顶尖高手、中国一流选手、业余牛人、普通爱好者是什么?当然有训练、营养、意志力等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其实还是“天赋”。

就算是一模一样的训练环境、一样强大的意志力,普通人训练个两三个月,甚至两三年,只会有两种结果。第一,速度到了3小时左右,就再也突破不了了。第二,膝盖、脚踝毁了,严重的关节都要换。

在中国的马拉松领域,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每过几年就会涌现出一两个一流选手,在他们第一次走上赛道之前,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跑步天赋。但是机缘巧合,以一个小白的身份参加比赛之后,别人训练两三年才有可能跑个3个半小时,他们轻轻松松,在近乎于“零”基础的情况下,就能跑到。

比如,我的老家安徽就有一个九零后的选手梁晶就是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发现自己的超强耐力,第一次跑马拉松就跑出了3小时18分的成绩,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刷新各项赛事记录,成为了中国超马界的大神级存在。

这个时候,如果你不承认梁晶的天赋,非要说凭什么他随便跑跑就是冠军,我训练很刻苦却连个国家二级运动的水平都达不到,那就是硬杠了。

有没有天赋,在体育领域是比较直观的。实际上在人文、艺术这些领域也一样,只不过因为存在审美差异、经验不同,难以一个标准评判到底而已。

2

你的视野,也是孩子的起点

家长的视野,或者说格局、见识、素养,等等。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孩子?

我说一个真实的例子。

我认识一个中学物理老师。他当年喜欢摆弄家电,后来又摆弄电脑,家里订了很多计算机期刊杂志。

在二三十年前,一个小县城里有人痴迷电脑,这还是一件很另类的事情。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计算机将是未来的趋势,但是说实话,那时候还是太落后、太闭塞了。

再说,那时面对一台只能打打几个字,半个小时才能下载一张图片的486、586,大概没有几个人会想到电脑、人工智能、算法、智能手机,会像今天这样大行其道吧?

我认识的这个老师,他为什么会迷上电脑,我也不知道。但总之,他就是迷上了,而且很朴素地觉得这个行业将来会成为主流。于是,有了孩子之后,大约从小学五六年级起,他就开始带着孩子一起玩电脑,参加信息竞赛之类。

一直到高考,别人流行报金融、法学、生物、通信这些大热门专业,他力主孩子报了某二本大学的计算机专业。

以我的接触,他的儿子算不上是聪明的学生,当年高考成绩是能上个211的,只不过只能报一些很冷门的专业了。

但他爸就是坚信学计算机比去学什么机械自动化要好,对普通家庭的孩子友好。

于是,在他爸的劝说下,他最终自降身价,报了本省一所普通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毕业之后没两年,互联网行业开始走热了,他自然而然就从事了这一行。

有一回我们吃饭聊天,他就说“我自己智商很一般,但当年爸爸眼光不错,一直带着我倒腾计算机,后来顺风顺水学了这一行,赶上了潮流”。

现在杭州某著名的互联网大厂做事,据说一年税后大约150万。他反复强调自己的职场路发展的很一般,技术也不算最好的,主要就是接触的早,进行业早,经验积累的多。

虽然很多人认为,这个中学老师是瞎猫撞到死耗子了。但平心而论,当年他的“力主”是要有视野见识和勇气的。他的判断对了,孩子少走了弯路,过上了比多数同龄人好的生活。如果错了呢?谁也不知道如何解决了。

其实,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小到是学钢琴、琵琶、古筝,还是围棋、奥数、画画,大到是上北上广三流大学,还是去中西部“荒郊野岭”的985,这些都是考验一个家长视野,决断力的。

那时候孩子还小,没有成年,你的视野,也就是孩子思考未来、兴趣的起点。看起来当年平平无奇的一个小选择,很可能就是以后他人生巨变的第一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

看得见的财力,看不见的精力

我们这一代80后、90后养育孩子,整体上要比我们父母那几代人要精细的多,对教育也用心的多。

我就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一点,要想孩子成材,除非有与生俱来逆天改命的天赋,否则绝大多数时候,比拼的都是父母视野和家庭财力。

尤其是家庭财力。绝大多数家庭在给孩子报兴趣班,学特长之前,其实都没有想那么远,以为最开始启蒙只要几千块,以后也花不了多少钱。

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的。如果要想孩子学得好,能把一门兴趣真正的发展为特长,那绝对不是一周上个两堂课,每次都是满满一屋子小孩的大课可以做到的。

钢琴,要想弹好,启蒙时候随便找个一堂课两三百的普通老师教一教就行。但只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不仅仅让孩子沦为弹琴的机器人,年会上表演表演节目,那就要请名师一对一的指点,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抠,隔三差五去听各种音乐会,去领悟音乐内在的美感。

就不说二三线城市有没有这样的名师资源,就算你找到门路有名师愿意定期指点了,一堂课少则一两千,多则一两万的花销,绝大多数学钢琴的家庭偶然掏的起,长期必然扛不住。

上面是看得见的财力,还有看不见的精力呢。

去年,为了阿呆学游泳,我加了一个孩子都是在练游泳的家长群。在这个群里呆了几天之后,我真是自愧不如。

因为这些家长真是豁得出去,五点多起床,先送孩子去游泳馆练一个小时。练到七点钟,再送孩子去学校上学。这样的日子,几乎每天如此,风雨无阻。

就不说请的教练好不好,钱花的多不多,孩子练的累不累,好不好啦,就凭家长的这种牺牲精神,这种毅力,我敢保证百分之八十的家长做不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

我们可以努力,可以改善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大多数家长的心愿。

从很世俗的标准来看,成龙成凤的意思,也就是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将来薪水家庭都稍微丰裕一点,不必为下一顿饭在哪里而苦恼。如果能在事业上成名,做个老板市长省长的那就更好了。

这样的心愿其实不算过分的奢望。这一篇文写了这多,其实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与生俱来逆天改命的天赋,人人羡慕,但拥有的孩子毕竟少。父母的视野、家庭的财力,却是我们这些普通家庭可以努力,可以改善的。

有人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想那么多。某种意义上,确实如此,等到孩子长大到二三十岁了,他有自己的想法了,不会听,也不该听你的了。那时,我们安慰自己,儿孙自有儿孙福,是一种对自己接受现实的和解。

但是在现在这个阶段,在孩子还只有三五岁,七八岁,十来岁的时候,我们这些80后、90后还在做父母的,确实可以多努力一些。

在视野上,多关注关注潮流的变化,注意资讯里透露出来的未来,让自己的思维深度、心胸格局都拓展一些,那会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有无行的熏陶。

在工作上,多用点心,不管是做事还是做人都有进步。想尽办法多挣点多存点,那可以花到孩子身上的也就多一点,想上一对一的辅导课的时候就不会因为囊中羞涩而自艾自怨。

一代人是一代人的桥。这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责任,也是我们对上天给予我们孩子这个特别礼物的回馈,更是人生路上,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幸运。共勉。

今日互动

天赋,视野,财力,你觉得这3点有道理吗?你觉得孩子能不能成材,什么因素起决定作用?欢迎留言聊一聊。

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已获得授权使用。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