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6月份,大大小小的学生们,都会显得非常忙碌,初高中学生忙着复习,备战考试。同样,大学生也非常忙。
6月是毕业季,大学生在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前,还要以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的形式给大学四年的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虽然马上就能“摆脱”学生的身份,但学生还是要完成毕业论文和答辩。对于毕业生而言,这两项内容简直比找工作还要难。
先不说论文处处“飘红”有多崩溃,光是答辩现场老师的“铁面无私脸”,就能把学生震慑住,平时多大胆自信的学生,只要答辩都会变成乖顺的小绵羊,任老师“宰割”。
答辩时学生多卑微?奉上“梗图”自行理解,形容的非常到位了
学生:我完全不敢说话
要知道答辩结果完全掌握在老师手里,学生就像砧板上的鱼肉,任老师宰割,老师一皱眉头,学生汗流三尺,不管是学霸学渣,内心活动只有7个字:我完全不敢说话
答辩万能句式:
有经验丰富的学长总结了答辩万能句式:
老师好,你说的都对,是我考虑的不全面;
谢谢您给我很大的启发,您批评的是;
感谢老师的指正,这些将成为我一声的财富……
竟然有1.7万人赞同,纷纷留言,是万能句型没错了,不过使用时也要注意方法。只要看见老师有张口说话的意思,学生一定要赶在老师面前说出万能句型,积极认错肯定没错。
想象中答辩VS现实中答辩:
在进入答辩教室前,学生一定无数次练习过,甚至想过自己要如何优雅地在老师面前“指点江山”。甚至还有自带主角光环,像极了领导演讲训话一般。
但一只脚迈进答辩教室后,就发现自己太天真,哪有想象中的指点江山、侃侃而谈,自己就像被庭审的“犯人”一样,一动不敢动地被老师犀利的目光审视着。
老师的内心活动:看戏
答辩时学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低三下四,内心有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各种情绪同时作用下,学生已经不敢造次了。
但是答辩老师一张“看戏脸”坐在讲台下,内心活动只有2个字:看戏。真的是逃课时多嚣张,答辩时就有多卑微,在座的老师要被笑翻了、
为什么答辩时,大多数学生都成了“顺毛”,不敢“造次”?
老师和学生的身份摆在那
就算不是答辩,当学生在一些正式场合遇到老师的时候,内心都会有一些“惧怕”感觉,毕竟是老师和学生的身份,就算跟老师关系再好,也不敢“造次”。
“生杀大权”掌握在老师手里
答辩不像其他书面考试,成绩如何都是老师一句话的事,而且从进入答辩教室那一刻,老师就已经开始为答辩打分了。
尤其是毕业答辩,关系到学位证书的颁发,等同于老师手里掌握着自己的“生杀大权”,学生们在老师面前自然“顺毛”了。
准备不充分,有心虚紧张的成分
还有一部分学生,之所以答辩时老老实实,是因为自己准备的不充分,有心虚、紧张的成分,特别害怕老师的提问自己答不上,所以就会表现的特别“乖巧”,祈求老师放自己一马。
学生应该怎样准备“答辩”才能得到老师认可,取得高分?
了解自己的论文内容
答辩的主要内容,几乎都是围绕着论文的,老师提问也只会根据论文内容。学生把论文内容“熟烂于心”,答辩得高分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而且大部分老师不会故意为难学生,提问的问题也都比较合理简单,但学生要是准备不充分就怪不得老师“手下无情”了。
假设场景练习
答辩答辩,肯定是一个有问有答有辩论的环节,把论文内容了解后,学生要做的就是“假设场景练习”。
也就是跟其他同学模拟答辩现场,自己预先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自己想好答案,这样反复练习,就算学生不能完全预测老师的提问,至少能做到不紧张,自如应对。
给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给老师留好印象,不代表要拍老师“马屁”,首先在形象上,就要非常注意,尽量穿着干净整洁,让人看着就赏心悦目。
其次答辩过程中表现得大方得体一些,保证第一印象是好的,得高分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写在最后:
有网友形容学生答辩现场简直就是检讨大会,造成这种情况,大多数都是学生准备不充分,不敢直面老师的“追问”。也就有了各种梗图来吐槽“答辩时学生的卑微模样”。
无论是老师严厉,还是学生紧张,归根结底答辩都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严格一些对学生进入社会更有利,也希望学生们积极对待答辩。
【今日互动】
你认为答辩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