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琼宝”这个称呼,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她是谁。而提起张培祥这个名字,如今知道的人也并不多。但是提起她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卖米》,相信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还是有那么一些的。因为这篇文章在2003年时火得一塌糊涂,让无数人为之感动落泪。
张培祥1979年出生于湖南醴陵的一个穷山村,家境十分贫苦,在这样的家庭出生也更加让她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而她所创作的《卖米》,也正是对其小时候所经历事情的描述。
张培祥从一出生几乎就没体验过好日子。父亲患病,母亲残疾,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
家境贫寒,为了给父亲治病,将家中种植的大米卖出去便是主要的经济来源。
然而住在边远山村,距离集市很远,所以张培祥便只能跟着母亲将大米挑至集市,走好远的路才能抵达。
两担大米,一担80多斤,一担60多斤,张培祥懂事地选择了重的那一担,但是被母亲拦了下来。她毕竟只是一个学生。
就这样,她以稚嫩的肩膀,挑着60多斤的大米,走好几里路,才抵达集市。汗水不知道打湿衣衫多少次,肩膀被压得又红又痛,但是她并没有抱怨,因为她知道母亲比她更辛苦。
抵达集市后,接下来就是等到米贩子过来收米,他们一般到乡下收米,再到城里转卖,一倒手也能挣不少。
然而米贩子大都精打细算,收米时喊价也很低,刚开始开价一块零五,张培祥母亲感觉价格低了便没接受,想要一块一卖出去。后来感觉到她家的米质量确实不错,白白净净,颗粒饱满,便加价至一块零八想收,但是张培祥的母亲坚持着,毕竟辛辛苦苦担这么远的路,不想自家的米如此廉价地卖掉。
150斤左右的大米, 两分钱的差距,最终也就相差3块钱左右。或许对于我们而言并不算多,但是在张培祥母亲眼中,这3块钱看得很重,毕竟农民挣钱并不容易。
然而她们的坚持最终并没有换来想要的结果,后来问的人虽多,但是能开出一块一价格的米贩子一个也没有。等到最后心里价位降低了,米贩子也已经离开了。
于是张培祥便和母亲又把一百多斤的大米担了回去,只是这一次张培祥不顾母亲反对,主动担起了80多斤那一担。大米虽重,但是贫困对她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更重,她也更加迫切地想要走出大山,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
张培祥的这篇《卖米》情感真挚,描写细腻,让大家深切地感受到贫困山村那种无助与悲凉。也深刻体会到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为什么寒门子弟更需要努力读书。
后来张培祥的这篇文章获得了北京大学首届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一经流出便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很多农村学生看了之后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毕竟他们曾经也经历了这样的无助与挫折。而城里学生看了之后也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拥有衣食无忧的生活是多么的幸运。
而张培祥能够一步步走到北大,进入中国最高学府,所历经的坎坷不是常人所能忍受。
张培祥从小成绩优异,能够稳定保持在班级前两名。父母为她的成绩感到自豪。
但有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家里很穷,除了供她上学外,还要供她弟弟上学。
很多人都知道,农村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重男轻女思想,于是张培祥差点因此辍学。
一天张培祥从学校回家,弟弟便告诉她父亲找她。父亲用着比较无奈的语气和她商量着能否别上学了,因为家里确实太穷了,一个病,一个残,还有一个弟弟需要抚养。这样的家境要供两个孩子上学其难度不言而喻。
然而张培祥并不想轻易放弃,她努力争取,但是父亲却并没有继续支持她上学的打算,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她,便走出了门。
那次谈话让张培祥伤透了心,但是家里的具体情况她也很清楚,虽有万般无奈,但也只能屈服于现实。
张培祥的父亲对她很愧疚,但是她也并没有因此责怪父亲,毕竟父亲也确实尽力了。于是那次谈话后,张培祥便放弃了心爱的书包,扛起了干农活的锄头,远离校园,扎身黄土地。
不过幸运的是,张培祥的姑妈知道了这件事,她认为张培祥这么聪明,如果不上学就真的毁了,干农活是没有出路的。于是便主动将张培祥接到了自己家中,这才得以让张培祥能够继续上学。
之前的经历让张培祥意识到读书的机会是多么地来之不易,也让她更加珍惜,更加努力。
后来,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当地重点中学醴陵一中。这对于普通学生而言或许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于张培祥而言,并不全是。因为她家境贫寒,学费和生活费如何解决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后来家里省吃俭用咬牙让她读完了初一,但之后实在没钱了,便让她从重点中学转校至乡下的普通中学。
如果就这样下去,张培祥之后或许也上不了北大。不过她遇到了人生中第二个贵人——堂叔张浩良。
张浩良在醴陵四中任教,得知张培祥的经历后,便主动找到了她的父亲,经过沟通协商之后,决定将张培祥转到醴陵四中上学。
而她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多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她用刻苦和努力向大家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拥有如此优异的成绩,相信很多人都会考高中,然后考大学。然而张培祥并没有这么打算。因为她家确实太穷了,以至于她不得不向现实屈服,打算考中专。因为这样能省学费,还能早点参加工作,减轻家中负担。于是她便准备这中专考试。
不过幸运的是,她人生中第三个贵人出现了,醴陵四中的校长罗定中得知张培祥要报考中专后,气坏了,他知道张培祥的实力,也很惜才,她不想一颗好苗子就这样被埋没。
于是在罗校长的支持下,张培祥选择报考普通高中,学费由罗校长负责解决。
那一年中考,张培祥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满分740分,她考了727分,除语文外,其他科目都只扣了1分。她再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到了高中阶段,她更加用功刻苦,她知道自己的真实处境,也清楚只有读书才能彻底改变现状,走出困局。
张培祥的表现一如既往的抢眼,成绩稳定在年级前列,没了学费负担,她就能更加专注地学习。
然而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玩笑。
高二时,一次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张培祥措手不及。父亲因肾结石做手术,母亲不幸患上乳腺癌,让她原本贫寒的家境雪上加霜。
这场变故让张培祥怎么也静不下心来读书,她晚上辗转反侧,思考着如何才能帮助家里走出困局。
最终思来想去之后,做出决定,辍学打工。只是这一次离开学校她并没有告知大家真实原因。
后来罗校长得知张培祥有好一段时间没去学校上课,他感觉到其中可能有一些问题。于是便找到了张培祥家中,但是却并没有找到张培祥。一经打听,才知道她去深圳打工了。
这可把罗校长急坏了,当时有没有她的联系方式,一时半会儿联系不上。不过后来得知张培祥是和同村女生一起出去的,便等着她打电话回来,后来罗校长几经周折终于与张培祥取得联系,希望她能继续回来上学。
但是张培祥却倍感无奈,她想上学,但是更不想自己父母被自己拖累死。
张培祥家里的情况罗校长也了解,于是便向她承诺,回来继续上学所有费用全部免除,至于其他的大家一起想办法,总会想出办法来。
罗校长的坚决让张培祥动摇了,最后还是决定继续回来上学。不过留给她备考的时间只剩下高三最后一学期了。
不过张培祥没有让大家失望,那一年高考她获得了当地的文科状元,全省第5名,顺利考入北京大学法学系。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张培祥也算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毕竟到了大学之后,她就能兼顾学习和挣钱。上课时认真听讲,有空余时间也能去兼职赚点生活费。
这样的日子她一过就是4年,幸运的是她的学习并没有被落下。最终大学毕业,在全年级100多名学生中排在第9,并顺利考上了北大法学院的研究生。
然而明天和意外谁都不知道究竟哪个先来。2003年,张培祥她患上了白血病。她从小到大经历了这么多挫折,眼看就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却在这关键阶段被给予重重的打击。
她一生和命运抗争,可最终却还是输给了命运。
住院期间,家人、朋友、同学、老师都在为她担心,但她却表现得异常乐观和坦然。
她酷爱文学,对《红楼梦》深有研究,也经常在论坛上和大家分享一些心得。写过《大话红楼》、《飞花读红集记》等文学作品,深受大家认可与喜爱。
即便是患病期间,她也保持着和大家的交流,她想在有限的时间中不留遗憾。
然而,天妒英才,2003年8月27日,张培祥在社交平台留下了两个字“花谢”。之后便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24岁。
而她去世后,北京大学也罕见地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那天,来了很多人,大家纷纷表达对她的哀思,她的家人、朋友、同学再也看不见她温暖的笑容,那些关心她的网友们再也欣赏不到她关于《红楼梦》的独到见解了。
张培祥这一生过得很凄凉,奋斗了一生,经历了无数挫折与坎坷,最终却还是倒在了病魔的手中,让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