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可是在如今的教育面前,无论老师,还是我们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在学问却不求甚解。
我国的教育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也造就了很多高分低能儿,他们在考场上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在生活里却自顾不暇,为了孩子的教育,中国的家长倾其所有,但好不容易等待孩子如愿考上大学后,却没想到依旧不尽如意,毕业即失业,很多人都成了啃老族,这不是一个家庭的悲哀,而是社会的悲哀,国家的悲哀!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而如今很多孩子在妈妈肚子里时,便开始里自己的学习生涯。
为了不让孩子落伍,胎教是第一步,而他们在刚刚呱呱坠地没多久,便开始了“学海无涯苦作舟”。
除了父母的潜移默化与最早的识图启蒙,三四岁的孩子们还不知道玩是怎样的乐趣时,便已经被送入了幼稚园,开始了为期近二十年的校园生活。
考试的一纸试卷,往往决定着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一个孩子是否努力的结果,不问过程只问结果,而分数无疑是最好的佐证。
从上学那天起,孩子就有考不完的时,而每一次的升学考试,都是一次命运的转折,也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
尽管国家在提倡着减负,快乐教育,但事实上,我们通过考试来检测教育水平的前提下,并无法如愿以偿地真正实现快乐教育。
反而让课堂变得不够充实,从学校的补课式教育都转向了校外的学习班、兴趣班,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并没有因此轻松,反而变得更加的忙碌。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为了能够让孩子有一个更高的起点,中国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投入可以说是非常大方的,也是非常盲目的。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深深印在了中国家长的心底,从胎教、早教、幼教,再到之后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研究生,这一条路上便从没可以停下来喘息的机会。
孩子的世界里,没有里玩的乐趣,家长们的口袋日益空瘪,但这个旅途里,孩子没有快乐,而家长有的也只是忧虑。
在教育的竞赛中,每个孩子的教育都像一个无底洞一样,总也填不满,而孩子们走出校门,便迈入辅导班,生活让他们一度穿梭在校园与辅导班之间,而总也看不到尽头。
我们总在听到长大后就好了,可是从幼儿园盼到小学,从小学盼到中学,从中学盼到大学,再从大学盼到步入社会。
可是我们终究没能等来轻松的一天,反而生活变得更加枯燥紧张,而在大学里掉以轻心的,那份迟来的叛逆,我们逃课、通宵打游戏、不参加学校活动,而最终只能在年底捧着一堆不合格的成绩,需要再度重修课程补考,在学习的路上从来都没有解脱。
即便步入社会,为了升职加薪,也总有考不完的证,提升不完的学历,而这条学习的路上,我们从来都是被迫的,更没有开心可言。
最糟糕的是家长为了让孩子们心无旁骛的学习,将他们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也妥妥当当的,而造就的是都已长大成人的孩子,却变成了一个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没有主见,没有生活目标的“三无产品”,实在令人悲哀。
调查表明,历年来的高考状元,都没能在自己所在的行业取得特别突出的成就,而很多名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卖猪肉、当保安、甚至吃救助的也不在少数。
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而且我个人在生活中,曾发现一个可怕的现象,从母亲那一代和我这一代中,蓦然发现很多自己上学时,其品行、学习都不怎么好的同学,后来都进入了校园,成为了老师,而他们教授的便是我们的下一代,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现象。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巧合,只是很不幸地被我碰上了,而生活圈子的局限,很多人都算知根知底,用曾经的年少轻狂形容多少有些不适合,因为有过真正的接触,他们的学识也实在不敢苟同,而这我们都只希望是局部现象。
始终无法忘怀,三毛写的那一篇《逃学为读书》,只看题目便觉得心酸,达芬奇说“好人的天生欲望是知识”,很多时候,孩子们都有着天生的求知欲,可是这份求知欲,却被扼杀在校园之中。
很多校园将一些中外名著,都会定义到“闲书”的范畴,在孩子们枯燥的生活里只有刷不完的试卷,并没有自己拓展和延伸的机会,当然不能以偏概全,这只是笔者自身的经历。
而文中三毛因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阅读上,从而落下了其他学科,为了应付考试,她将数学题目全部背下,歪打正着考了满分,但数学老师对她有偏见,认为她作弊,用一张她没背过的数学试卷让她成功拿了鸭蛋,并在她脸上画鸭蛋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羞辱,她因而从此踏上了逃学路。
无独有偶,毕淑敏因唱歌跑调,被老师噤声,从此留下阴影,我因朗读课文,刚读了一个名字就被喝令坐下,从此在心理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我们敬爱自己的老师,但很多时候在他们不以为意的体罚和羞辱中,便会给我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影响和阴影。
这样的局面,其实有违我们教育的初衷,达不到真正培育人才的目的,孩子要增长知识,更要保持心理健康。
可是我们却在背道而驰,而且愈行愈远,家长们在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培训机构,但收益其实甚微。
北大教授在第二届“大学-中学”圆桌论坛上一针见血地说道:教育上的“双轨制”,让家庭投入成了无底洞。
其实这样的话一点不夸张,长期高强度的学习,缺乏运动和眼界的开阔,让孩子们的体质越来越弱,在书呆子的路上越行越远。
长期的重压之下,让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也出现了问题,因而轻生事件时有发生,无法真正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风雨,这样的孩子即使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却无法适应社会生活,令人觉得悲哀,也家长们的一腔热血错付。
双轨制的教育,不仅拖垮了孩子,也拖垮了家庭,更让未来人才在成长中陨落。
分数不应该成为孩子成长中的制衡,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保持天性,才能健康“成才”,国家需要的不只是分数,而老师教导的也应该不只是会考分数的好学生,人生很长,未来很遥远,希望未来的教育,能让孩子们眼中充满希冀的奔跑,自主的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