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传丨中学时期(五)复兴初中时是位爱提问的学生

1942年初秋,二毛(袁隆平)满12岁了。他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成了一名初中生。

告别小学的同时,也差不多是告别了自己的

小名。

翻开崭新的教材,他的生活也翻开了新的页。复兴中学比起龙门浩小学,规模大多了,老师同学更多了,特别是开设的课程更加丰富多彩

老师开始上新课了。新开设的代数和物理等课程,比起小学的内容要抽象得多。不少同学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定理和公式,袁隆平不喜欢这样做。他习惯于理解地学习和记忆,喜欢独立思考不懂的地方就提出来

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老师讲

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老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

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老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老师对这个问题感到有点突然,停顿了一会说:“你们刚开始学习代数,讲到的法则记住就是了,按照这个法则进行运算就对了。”

心中的问号没有拉直变成一个惊叹号,袁隆平感到很不满足。他在心里想:数学怎么只需记忆?为什么这样不讲道理呢?当时的学习不是太有压力,能考及格就不会留级,他对数学课不太感兴趣了。

实际上,他的求知欲很强,总想从学习中获得理解和思考的乐趣,而不是为了得高分才用功。有一次,老师讲到一个世界难题: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应该可以三等分,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但是老师说,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

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讲。他自己想不出来,老师又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疙瘩。

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这个时期,抽象思维能力与他的身体一样开始发育。

后来,讲到这些往事时,袁隆平风趣地说:

其实,老师应该告诉我,负数乘负数得正数一个角不能三等分,这里面是有道理可讲的,只是你们现在还理解不了其中的道理。他没有这么说却让我们上课呆听呆记,从此我对学数学没了兴趣,习题也做不好,就依赖我的一个同学。这个同学名叫林华宝,现在也是中国工程院icon院士。那时我们两个同排坐,他的数学好得很。我一个晚上做个习题还做不出来,他几分钟就解出来了。他游泳不行,像狗刨。我就教他游泳,他就给我解习题这是初二时候的事。结果呢,我教他游泳,把他教会了,参加一次游泳比赛,他得了二等奖。我跟他学数学,他却没教会我。

(邓湘子根据采访录音整理)

同学之间一起玩,一起学习,互相帮助,这样

的往事最难以忘记。

在复兴初级中学只读了半年,袁隆平转入重庆赣江中学读了一年。1944年2月,他转学到一所新的中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