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控力建立的关键期:2岁~3岁,4个方法让孩子懂得遵守规则

甜椒儿妈妈,一个时间相对自由的全职妈妈,喜欢分享,喜欢倾听,希望把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听到过的,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对观者在育儿上、情感上有所启发……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什么时候引导孩子建立自控力?什么时候管教孩子是最佳时期?

听过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管也白管,管孩子就要等到孩子长大了,那个时候家长说什么,孩子才能听得懂,也才能管得住自己。

这是最大的谬论。

记得之前有个网友留言说:我30岁的人都不能控制自己,一个孩子何谈自控力?

这是典型的抬杠,如果都按照这样的标准来教育孩子,那就没有优秀的孩子了,那些有自控力的人,都成为了优秀的人。

我们一定是希望孩子越来越优秀,是按照最好的标准来教育孩子的。

自控力对一个人的影响

一个有自控力的人会是什么表现?举个简单的例子。

大学同学小刘,是个非常有自控力的人,她体型偏胖,那个时候她约着大家晚上去操场跑圈,真正坚持下来的只有她,每天跑至少5圈,风雨无阻。

她说如果有哪一天她没有去做这件事,她就会觉得非常难过,心里不自在,所以一定要坚持下来。

而她的这种感受也不是第一天就有的,是长期坚持下来的结果。

大二大三的坚持,让她养成了良好的自控力,大四的时候她考上了东北大学研究生,如今在北京安家,生活过得幸福美满。

如今回忆起来,她都十分感谢自己曾经的那段坚持,高中的时候因为少一份坚持,大学不理想,大学里她弥补了这种遗憾。

引导孩子建立自控力的关键期是2岁~3岁

成年之后想要重新建立一份自律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但是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效率却大大提升。

“孩子天性是追求快乐的,怎么快乐怎来,而自律是让人短时间感受到不快乐”,光是靠遗传是不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通过后天的约束,孩子才能真正的自律起来。

孩子2岁之前,正处在一个“一切以我为中心”的状态,这个阶段他们不太能够听明白家长的意思,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以他们为中心,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来解答问题,这个阶段给孩子设定规则,提升孩子的自控力,是根本没有效果的。

因为即便是我们苦口婆心,孩子也很可能听不懂。

美国的研究者表示,负责自控力的前额皮质发育的临界期是3岁,孩子3岁之后基本就不发育了,所以孩子自控力建立的最佳阶段是2岁到3岁这个阶段。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个小方法,轻松帮助孩子在规则中懂得放弃

自控力体现在,当面临某个规则的时候,孩子懂得放弃自己的坚持的想法。

比如说,孩子在超市里想要买两个玩具,不过妈妈告诉过她,一次只能买一个玩具,有自控力的孩子,就会从中选择一个,而没有自控力的孩子,就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想法,想要同时获得两个。

用“应该”代替“不”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如果我们经常跟孩子说“你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孩子就喜欢说“不”。

不管妈妈让他做什么,他都喜欢说“不”。

用“应该”代替“不”,对孩子来说,更有效果,比方说,不要跟孩子说“你不要走那么快,走慢一点”,而是对孩子说“你应该走慢一点,这样不会摔跤”,后者更有效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行为代替语言

想要约束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说一百句不如做一次。

比如说我们想要让孩子少吃零食,吃饭的时候不说话,其实不需要一遍遍跟孩子强调,只要吃饭的时候,家长保持沉默,孩子就容易领略到。

还有关于零食,如果家长没有吃零食的习惯,家里没有零食,孩子也就很少吃零食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规则一点点立,一次性不能立太多规矩

约束孩子的行为在于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次不能给孩子立太多规矩。

一个规矩立成了,在孩子那里已经见效了,孩子已经可以在这个规则面前放弃自己的最初想法了,再去立下一个规矩。

规矩一旦立了,就要严格执行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苦恼,规矩一行立一行废,规则立起来容易,但是执行起来太难了。

一旦有了第一次,想要给孩子立规矩,就太难了,因为在博弈的过程中,孩子已经占据了上风。

想要真正的约束孩子,让孩子获得一定的自律感,就一定要把规则坚持到底。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