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6月份,大家不自觉想到的就是高考,对于考生来说,高考是决定未来命运的考试。考得好就可以到心仪大学读更高发展的专业,毕业后找工作收入可观、发展可期。
很多大学生都比较有发言权,高考成绩发挥很重要,但后期志愿填报更重要。每年都有分数考得好但志愿选的不好的案例,最终毕业后发展也就平平。
最不挣钱的大学专业找到了,原来是这类专业,说好的高收入呢
读大学是为了学习相关专业,未来毕业找工作时多一些选择、多一些发展,当然也能多一些收入。
通过对多名毕业大学生进行跟踪统计得到一组数据:毕业后半年时间里,毕业生收入比较高的专业有信息安全、软件等。
收入比较低的专业,多和教育有关的文科。比如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甚至工资水平是比全国本科工资水平都低,平均工资只有4300元。
除了对刚毕业学生进行数据统计,针对毕业三年后大家发展情况也进行了相关统计。
通过对比发现,三年后工资水平比较低的仍然是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这些专业。比同届别的专业本科毕业生工资至少少2200元。随着工作时间加长,工资水平差距也变得越来越大。而且个人发展空间也相对比较小。
分析:大学毕业选工作,除了看工资收入,还有幸福感
在选择大学专业时,除了看未来发展和收入还要看工作内容。现在社会工作压力大,很多年轻人都在重压下工作,缺少了对生活的幸福感体验。
通过对毕业半年后的毕业生进行调查发现,信息安全和小学教育这两个专业幸福感最高。满意度最低的是应用统计和生物工程。
在毕业后3年再次对毕业生进行幸福感调查,教育学和语言文学类专业排在第一和第二名。
通过在薪资和个人发展方面衡量来看,想要有高收入、好发展,自然也要承受高强度、高要求的工作,自然幸福感会降低。而教育类虽然工资和发展相对比较低,但从工作内容和强度上看,还是比较容易感到幸福的。
所以说大学选专业,要看考生自己的意愿想要追求什么,如果是高薪可能面临的也是高强度的工作,收入低的生活也会更轻松。
大学选专业,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选择专业看似简单,其实需要考虑的内容有很多,专业种类也非常多,怎样在众多专业中选择一个,也比较纠结。
个人爱好是选择专业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不喜欢自己所选专业,先不说能不能把成绩完成好,非常有可能半路辍学。
经常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通过观察小孩子就可以知道,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安静地玩很久,不喜欢的事就会坐不住到处跑。大人也是一样,有了兴趣才会有钻研的动力,才能把专业做到极致。无论是未来就业还是个人发展也会有更好的结果。
虽然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但也要看自己的能力是否能驾驭。可以选择自己目前比较擅长的领域,也可以选择尝试新的内容。在不断尝试中发现自己最擅长的,很多时候自己的潜能是没有被开发的。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专业一定不能选自己不擅长的,可以尝试,但不是去尝试自己明知道做不到的事。
报考专业说的长远一点也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有个好发展、赚得多一点。虽然在填报志愿时不能准确预估未来的收入,但所选的行业从目前发展还是能大概判断的。
比如上文中的高薪职业多是和科技有关的,如果想找幸福感充足的职业,那么就是教育类。确定自己未来追求方向后就可以选择专业了,工程、计算机、金融、数学等有相关专业多是和高薪相挂钩的。
读大学后,给自己做一份职业规划很有必要
大学期间是做职业规划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的计划和方向,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可以让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快的提升,也可以把学习从被动变主动。不会轻易被负面情绪所影响,未来发展更有动力。
为什么同样的学校毕业,有人可以找到更高层次的工作有更好的发展,有人却发展平平。有时候运气会有一定影响,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自己明确的目标。未来发展好坏不是“撞大运”,全靠运气去碰去闯。古话说“预则立”,是先制定了明确规划和目标,才能达到成果。有目标的奔跑才能最快到达终点。
现在社会发展飞速,每个行业竞争都非常激烈。特别是毕业生找工作时,想要在竞争中迅速摆脱出来,前提是有一份好的职业规划。去找工作知道自己目标是什么,每份简历投递都有明确的目的,而不是“广撒网,凭运气捞鱼”,这样做不但浪费了时间,还不会得到招聘单位的重视。
“磨刀不误砍柴工”,拿出几天时间做好明确分析,确定适合自己的几家单位、应聘岗位,并为之做好充足准备,可以达到“一击必中”的结果。
结语:每个人对生活追求不同,在职位选择上也不同。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也满足了社会上的各个岗位。无论报考的是高薪的还是高幸福感的专业,只要是学生自己选择的,自愿的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