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有的爸妈把孩子教育的不错,自己又有点“小心机”。结果,就算是自己病得久了,孩子照样也很孝顺。
养老院有一位李阿姨,73岁了,老伴去世后,她一着急就犯病了。现如今,李阿姨瘫痪在床三年多,全靠护工照料。李阿姨状态不错,神志清醒,说话还很利索,能吃能喝。
最让外人羡慕的是,李阿姨的三个子女都很孝顺,常轮流来陪伴李阿姨。大女儿会帮李阿姨洗澡,二儿子会帮李阿姨喂饭,小儿子会给妈妈捏脚丫。三个孩子隔三差五就来,养老院的其他老年人一看,心里又羡慕又嫉妒。
有人问李阿姨:“你孩子这么孝顺,有啥秘诀吗?”李阿姨炫耀说:“我虽卧床三年了,但子女依旧孝顺,其实没啥秘诀,就是我从小就让他们给我洗脚捏脚,孩子习惯了,就更看重亲情呗。”说这话的时候,李阿姨笑呵呵的,满脸幸福。不过,一旁的护士倒是说出了实情。
原来,李阿姨入院后,早请人帮忙,把三套房产的房证,还有自己存了一辈子的积蓄200万的存折,都压到了病房的床垫子下面。她公开跟几个护士说:“以后谁孝顺,就给谁,请大家帮我作证。”
平日里,李阿姨都是自己在交养老院的费用,哪个子女来看她,她都会请护士记在一个本子上,然后拿给子女看。李阿姨想让子女明白,孩子的付出,自己都记在心里了,未来会有回报。
靠着这个“小心机”,再加上子女原本就教育的好,孩子们都挺孝顺,李阿姨的晚年生活过得很不错。这也证实了,李阿姨教育孝子的方法,挺有效果。
“久病床前无孝子”?想培养孝子,爸妈可以这样做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这只是大家对不孝子的斥责。生活中,孝子还是很多的,有的孩子即便爸妈病了,孩子依然能做到基本的孝顺。比如,定期看望爸妈,给爸妈拿养老钱,给爸妈足够多的情感关怀,这些都做得挺到位。
那么,这些孝顺的孩子,都是爸妈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第一步:爸妈适当示弱,培养孩子的孝顺习惯
奥维德说:没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习惯是一个孩子思想和行为的领导者,当爸妈在孩子小时候,常在孩子面前适当示弱时,孩子就会有保护爸妈的意识,想要护着爸妈。比如,爸妈累了,表现出肩膀酸痛的样子,请孩子帮忙揉捏。时间久了,孩子看见爸妈肩膀疼,就会主动帮爸妈揉捏,这就是培养孩子孝顺的第一步。
第二步:适当夸奖
当孩子表现出孝顺的一面时,爸妈可以常在外人面前,夸奖孩子的孝顺。小孩子都有一点点虚荣心,都喜欢被人夸。当小孩子确定,孝顺爸妈能得到夸赞,就会养成固定思维,强化孩子的孝顺习惯。
第三步:维护亲情
平日里,爸妈跟孩子之间,要避免大动干戈的吵闹。爸妈只有维护好亲子关系,才能不在孩子的童年时光里,留下过不去的坎儿。孩子也不至于在长大后,记恨着爸妈。
另外,爸妈想避免“久病床前无孝子”,最好还能像李阿姨一样,留点“小心机”,以防万一子女不如期待中的孝顺。
爸妈有这两个“小心机”,以后久病床前,孩子也是大孝子
聪明的爸妈都知道,人到晚年最难熬,要留点小心机。爸妈的这两个小心机,就很好用,能防止孩子不孝顺。
心机一:不到闭眼,不分家产
房子和存款,就是爸妈的杀手锏,不到最后闭眼睛的那一刻,不建议爸妈分出去。家产分得越早,孩子在爸妈这里得到的好处越小,孝顺的程度可能就会有所降低。这也算是爸妈的一个小心机吧,最后哪个孩子最孝顺,爸妈可以把家产多分给孝子一些。
心机二:不给子女增加负担
没有人喜欢被拖累,孩子也一样。孩子成年后,工作事业各方面,生活压力很大,经济压力也不小。如果爸妈希望孩子更快乐,就尽力不给子女增加负担,自己能承受的经济支出,就自给自足。这样,孩子来见爸妈时,经济压力小,心情就会开心一些,能避免孩子因为没钱不想见爸妈。
人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其实,人心都是肉做的,小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一张白纸。爸妈怎么教育,怎么培养,都会影响到孩子最终孝顺与否。
您认为,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