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是五月中下旬,中考也是进入了最后的、也是最关键的冲刺期。但往往是这个关键时刻,孩子会觉得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你家有考生,此时此刻,千万别再一味指责孩子,也不要过度关心,让孩子徒增压力。在最后冲刺阶段不要说教,不要空谈,努力做孩子的好朋友吧。
最后30天的时间,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在孩子出现各种心理情绪方面的问题时,及时发现并介入疏导,让孩子带着满满的信心进入考场,稳稳地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Q:
家长陪护孩子中考的过程中,有哪些不适当的行为方式?
A:
过分唠叨、过分激励、过分陪护
1
过分唠叨
要参加中考的孩子,非常需要一个宁静的环境,不仅仅要求有个安静的学习的环境,内心也要有一份宁静。如果家长总在耳边说这个学校怎么样,那个学校怎么样,会令孩子烦躁。家长应该安安静静地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让他的内心安静下来。
2
过分激励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中考成绩期望非常高,甚至期待能够超常发挥,经常给孩子暗示、明示这样的一种要求。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说:隔壁邻居的孩子去年考上了重高,班上谁谁谁的妈妈说今年孩子考重高应该没有问题,这种经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已经考取和今年预计能考取的哪种学校进行攀比,这样也是无形之中给孩子增加了心理上的压力,应该要加以克服和避免。这种过分激励,很容易给孩子原本已经比较紧张的内心世界又增加了一个很重的砝码,是不对的。
3
过分陪护
有的家长在家里无时不刻地陪着孩子,一会端水,一会给他做夜宵,一会要问孩子要吃什么。这种过于关心、过于陪护的行为,也容易打扰到孩子。因为孩子会认为,家长现在这种表现,其实就是冲着我的中考以及中考的成绩来的,所以不建议这么去做。
Q:
孩子问“考不好怎么办?”,家长该怎么回复?
A:
相对来说,回复“咱们尽力!”更真诚有力。
1
正确回答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问家长:“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有的家长说,无所谓,考不好就考不好!有的家长说,考不好就完了,我没办法,到时候你自己看着办吧。这两种回答都不可取,考试对孩子、对家长都很重要,不可能无所谓,这么回答要么口是心非,要么是对孩子早已失去信心;而强调考不好的可怕后果,则会干扰孩子对学习的专注。
这个时候最好认真的、诚实的与孩子共同面对这个问题,承认考不好的确是我们不愿接受的,但无论怎样现在都要尽心尽力,“咱们尽力!”只有这样,将来才不会后悔、自责。
Q:
为什么越临近考试孩子学得效率越低?
A:
那是孩子大脑发出的信号:需要适当的休息和调整了。
1
正确回答
因为人的大脑需要劳逸结合,如果外界强制性地给予学习任务,大脑自身的保护机制便会产生所谓“保护性抑制”,这时候的大脑已经没有运转的效率了!家长可以想想孩子平时都喜欢什么活动,提醒他休息放松。
Q:
如果孩子变得自暴自弃怎么办?
A:
可以回复“临阵磨枪,又快又光!”
1
正确回答
一些基础较差的孩子这个时候容易自暴自弃,“反正我不行,复习也没用”。实际上,最后的冲刺对中考考生影响很大,由于初中的知识点相对简单,我们的确看到有一些同学就是靠最后冲刺大幅提高中考成绩的。
“临阵磨枪,又快又光!”家长可以用这样的方式给孩子打气。
Q:
如何帮助孩子调整节奏?
A:
教孩子学会降低期待。
1
正确回答
首先,家长要让孩子降低自己的期待。根据模拟成绩,家长让孩子确定自己的平均水平,并且在此基础上,浮动大约5%~10%,分数越高,浮动的比例可以适当降低,以此作为自己的中考目标。有挑战性而且通过一定努力能实现的目标,比太难或太易的目标,更能激发学习的动机和提高信心。而如果期望值定得过高达不到,会使孩子情绪低落,产生挫折感,失去信心。
其次,孩子也要学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比如:“我的基础很好,又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我要相信自己的实力。”还有“我已达到坡底,反弹即将开始,我已做好准备,我能行。”
最后,家长可以在晚饭后,陪孩子跑跑步,聊聊天,缓解一下孩子的紧张心情,打消孩子的顾虑,睡觉前听一下舒缓的音乐,帮助孩子提高睡眠质量。
最后和家长说的,还有两个“不要”
1
不要总是追问复习进度
不要总是问“复习的咋样了?”因为孩子没法回答你!事实上没有人是“复习完了”才去参加考试的,总会有点不放心没把握。而如果他事实求实地回答你,没复习好,这个信息又会强化他内心的不安,增加他上考场的压力。
2
不要加重孩子的焦虑
不要总是跟孩子讨论最后的结果。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言语中带着威胁和恐吓。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要从一条湍急的河流上走过一座独木桥,过桥之前不断地说掉下去会如何如何,那么过桥的时候还能走的安稳么!
中考就像长跑,现在离终点仅剩一二百米了,成功就在不远处!家长和孩子,都有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谁笑到最后,谁就是笑得最甜的那一个!
加油
喜欢我就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