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袁爷爷的第四天:我还想让孩子记住这群改变世界的“90后顶流”

2021年5月22日,一个平常吃午饭的时间,袁隆平老先生去世了,紧接着,人民网又发布“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

得知消息的那天,我刚刚落地青岛,整个人都是懵的,我好像从来没有意识到,他们会变成史册上的一个名字。

在平常,可能会觉得这些“国士”离我们很远,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丰衣足食,可你知道吗?

1. 中国人全面摆脱饥饿的时间,不是60年代,而是1987年;

2. 此时此刻地球上,有8亿多人在挨饿,这个数字还在加剧攀升;

3· 吴孟超院士75年从医生涯挽救了16000多名患者的生命。

我们的岁月静好,都是因为他们在负重前行。

如今送别院士们已经四天了,我依然很难过,特别是看到长沙街头市民送别袁老的视频,看一次哭一次,哭一次又看一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朋友圈的好友说:“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飘自人间的怀念”。

可除了这几天短暂的缅怀、纪念,我们和我们的孩子还能做什么,才能传承他们的精神,真正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1

“90后”袁隆平,一个标准的斜杠青年

我们知道袁老,是因为他是杂交水稻之父,可在水稻之外,他这一生,一直像年轻人一样,全情尽兴地活着,是个标准的“斜杠青年”。

最近看了很多袁隆平老先生的专访,了解越多,我越发觉得,他才是我们男女老少最该追求的顶流。

他曾说自己是“8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在90岁高龄的时候,还会笑称,自己还是正年轻的“90后”。

他喜欢游泳,年轻时曾用教同学游泳,换同学帮他解数学题,结果同学学会了游泳,他的数学"依然故我"。七十多岁最得意的照片里,就有一张游泳照。

他曾报考过空军,全校800多名学生报名,他是录取的8人之一。

他最爱音乐,觉得小提琴是“最能触及灵魂深处的声音”。大学毕业,母亲心疼他被分配到偏远的山村,他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而当他追求梦想的时候,他择一事终一生,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生前,他就已经是大家心目中的“顶流”:

半年上27次热搜、每次阅读都上千万的流量。

每一次给大学生们演讲,都能看到大家追“科学家”的热情,演讲的火爆程度,真的可以用“水泄不通”来形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们热爱他,不仅仅是因为他是院士,而是因为,他活得精彩。

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梦想的执着,让他真实又伟大,这就是“顶流”的魅力。

2

中兴业,需人杰

“90后”的青春还在继续

其实和袁爷爷同属一代的“90后”,还有很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标签“西南联大”。

它在中国历史上仅存续8年,却先后培养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172位院士和100多位人文大师。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98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99岁)、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获得者许渊冲(100岁)……

过去了解他们都是从教科书上,总是会觉得遥远,但5月29日要上映的电影《九零后》,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群耳熟能详、高山仰止的大师们讲述自己年轻时意气风发的岁月。

就像本片英文名《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光听名字就让我起了鸡皮疙瘩。

在预告里, 我看到了这群百岁的老人们,回忆起的求学时光,眼神里全是青春飞扬。

他们虽然都已90高龄,却分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年轻人,每一个都是那样闪闪发亮。

热血、激情、理想、爱情、浪漫、情怀,这些所有和青春相关的名词,都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们现在很多人追星,这并不是件坏事,因为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是通过追逐这些“明星”来自证行为,帮助我们获得度过困难挑战,战胜不确定性的力量。

但我想,这群“90后”是更值得我们追的闪亮的星。

现在我们说他们是伟人,但他们都曾年轻过,热血过,都是一个个有趣又纯粹的灵魂,他们也有友情、爱情和爱好。

他们的伟大就是在于,他们并不是因为“想要伟大”所以钻研,而恰恰是在当年那个连是否能活下来都不确定的特殊年代,为了民族未来,而毅然决然地追求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为国家的未来有一份光发一份光。

看得到目标的坚持并不难,不知道目标能否实现只是坚持做自己觉得对的事,这才是真正的无价。

所以除了缅怀那些已经离去的大师,我想,这部纪录片也是值得我们在这个周末走进电影院,了解这批真正的“90后”顶流的故事,进行一场不倍速播放、不发弹幕的沉浸式的感动。

让我们在黑暗中向这群从艰苦岁月中走出来的人身上学到关于生存意义的答案,然后精神抖擞地回到明亮处,拥有更多面对困难的力量。

我想,这才是真正“追星”的意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

一天之内,双星陨落,朋友圈、微博看到了可能是中国社交媒体发展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哀恸最深的一次悼念。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这群”90“后,终将和我们告别,那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不要忘记。

不要忘记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苦中作乐,时刻保持着热爱生活。因为如果我们连生活都不热爱了,我们也就没了为更美好生活奋斗的力量了。

不要忘记把这些感召我们的偶像故事,去告诉我们的孩子们。

告诉他们,是谁“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是谁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上,收获着泥土的芬芳……

昨天和邻居家吃饭,小D和邻居家3岁多的小男孩,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是袁爷爷让我们吃饱了饭,我们不能浪费粮食。

我们的孩子能懂,所以我们一定要记得告诉他们。然后他们会告诉他们的孩子,就是这些传承,构成了我们中国人的脊梁骨。

推荐大家几本书和几个纪录片,也特别欢迎你们在留言里补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后,最重要的,是回到我们每个人,真的不要忘记找到梦想,并努力追求。

年龄只是数字,但我们是可以选择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保持赤子之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要忘记,永远的“90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