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给母亲的信看哭上亿人:妈妈,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贵人

国士无双,我们永志不忘。

—— 米蓝

文丨彬彬

昨天上午10点,袁隆平院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湖南长沙举行。

无数人冒雨聚集在殡仪馆外,为老人家送别;

长沙很多花店的鲜花售罄,有好心的市民自发在路边为大家免费派送鲜花和口罩祭奠袁老,倾尽满城花,只为奠一人;

许多善良的出租车司机,在高铁站和明阳山之间来回奔波,免费接送到殡仪馆外吊唁的外地人们;

他生前就读过的西南大学,雕像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花海;

在袁老生前工作的杂交水稻研究所,也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腿脚不灵便的老人,也有抱着孩子的年轻父母,还有刚下飞机赶来的科研工作者......人民会永远记得袁老的恩义,记得他的奉献操劳,记得他为人们带来的信仰和力量。

记得袁老曾说过,自己一生有两个最大的梦想。

一个梦想,是“天下无饥”,他想让杂交水稻种满全球,让世界再无饥荒;

另一个梦想,是颇具浪漫色彩的“禾下乘凉”:在袁老的梦里,稻穗长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袁老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袁老内心深藏的第三个梦想:回到老母亲去世的前一天。

当时袁隆平在长沙忙着开会,没有见到母亲的最后一面,他抱憾终生。

袁隆平曾写过一封纪念母亲的书信,看哭了无数人:

“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

“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

“这么多年,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实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每个横空出世的孩子背后,都有着父母的奋力托举。

袁老说:人人都说他用一粒种子就改变了世界,但这粒种子,却是父母在他幼年时早早就种下的。

他的淳朴、善良、坚毅、乐观,其实从家庭中,就能寻到源头。

孩子每多一分能力

将来就多一种可能

1930年,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给他接生的,是中国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被后世称作“万婴之母”的林巧稚。

父母为他取名叫“隆平”,寓意“家族隆盛,世事昌平”。

袁隆平的父母都出身不凡,父亲袁兴烈毕业于东南大学,为教育事业不懈奔走,母亲华静是扬州富商的女儿,文化修养极高,更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虽然家境良好,但袁隆平并没有被娇惯溺爱,父母极其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在袁隆平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开始用英文给他念尼采的著作了。

从小的耳濡目染,为袁隆平成年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袁老说,没有母亲的英文启蒙,自己根本不可能在一片闭塞中,攻读世界前沿的科技文献,和世界级生物遗传大师隔空交流,更不会多次到国外讲学传授制种技术,在世界级的会议上,操着流利的英语宣读论文,引得所有学者们雷鸣般的掌声......

不仅如此,父母格外重视孩子们的身体素质,从小就有意识地带着孩子们进行户外锻炼。

袁隆平念高一的时候,就曾获得汉口赛区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省百米自由泳第二名。

年轻时,他还从800余名学生中脱颖而出,成功考上了飞行员,后来因故不得不告别了蓝天,一生都扎根在了祖国的田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76 年,袁隆平与同事李必湖在观察杂交水稻生长情况丨新华社

世界上少了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却多了一位心有大爱的无双仁士。

强健的身体,为袁老一生热爱的水稻事业提供了重要的助力,他也一直保持着锻炼的习惯,上了年纪后,有时候开会开到夜里十一点,他都要到河里游个泳,缓解一天的疲劳。

除了游泳之外,袁隆平最大的爱好,就是音乐。

19岁时,他立志学农,母亲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学农很苦,他拍拍胸脯,安慰母亲:“我还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袁隆平参加工作后的第一笔工资是42元,他花了27元,到商店买了一把小提琴,“用第一笔工资买一把琴,是我的梦想。”

音乐对他来说不仅是闲暇取乐,更是艰难岁月中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点亮了试验田里漫长的时光。

每当工作得满身泥土、疲惫不堪时,他都会站在田间地头演奏一曲,月光如水,蛙声一片,和着悠扬的琴声,是他难得的奢侈享受。

田亩常奏歌一曲,年年岁岁粮丰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袁隆平的伟大,并非出自偶然,任何惊涛拍岸的激浪,背后都是由涓涓细流汇聚,才能闯荡出雄浑壮阔的大江大河。

父母在他年少时赋予他的每一分能力,都内化成为他勇攀高峰、披荆斩棘的精神能量。

好的家庭,都懂得“富养”孩子,富养不是锦衣玉食、有求必应,而是要养出孩子丰盈充沛的内心,强健有力的体魄。

凡能成大事者,皆从父母始。

良好的家庭氛围

是哺育孩子成长最好的土壤

袁隆平多年后回忆起母亲,深情地说:“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了我一辈子,尤其是在做人方面,她教导我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她总说你要博爱,要诚实。我们家自祖辈起,就有重视教育的好传统,我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是幸运的。”

从小,父亲就教育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袁隆平小时候,因时局不稳,他跟着父母辗转迁徙多地,最后移居汉口,在颠沛动荡中,母亲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坚韧乐观的品格,告诉他们民族气节,家国大义。

孩子们有时候调皮犯了错,母亲从来不会打骂,而是耐心地跟他们讲道理。为了更好地养育孩子们,她辞去了教师的工作,希望能够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

袁隆平回忆,母亲喜欢插花,没到冬天来临,她就会在花瓶中插上几枝松柏,希望孩子们能有松柏的风骨。

1936年,袁家移居汉口不久,母亲就带着孩子们游览了当地古迹“神农洞”。

袁隆平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虔诚祭拜神农?母亲告诉他,正是因为神农氏教人们耕耘土地、播种五谷,才有了中华民族的代代兴旺、生生不息;

心怀天下,常念苍生的种子,就这样在小小的袁隆平脑海中扎下了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袁母与袁隆平,右一是哥哥袁隆津)

袁隆平上一年级时,参观了郊区的果园,他被这个奇异的世界惊呆,满园都是郁郁葱葱的美景,到处都挂着鲜艳缤纷的果实,他说,自己当时就想,以后一定要学农科!

青年时期的袁隆平经历了粮食饥荒,他曾经亲眼看到饿得皮包骨头的灾民倒在路边死去,看到农民为了换取良种,饿着肚子翻山越岭,这些更加坚定了他投身农学事业的决心。

虽然觉得儿子学农会格外辛苦,但是父母经过一番考虑,还是尊重并认可了袁隆平的选择。

袁隆平的父母一直坚信,孩子的智商是一座宝库,而品德和情操,就是开启这座宝库的钥匙。他们也在和孩子们朝朝暮暮的相处中,践行了这一点。

良好的家庭氛围,就是滋润捕育孩子成长的温厚土壤。

给孩子营造出安定和谐的教育环境,才能让他们身心和谐地成长,带着爱与尊重的烙印,去面对挫折、开拓人生。

最好的教育细节

都藏在生活的点滴中

几十年后,袁隆平自己做了父亲、做了爷爷,也把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优良品质,潜移默化地传给了自己的儿女孙辈。

他生性俭朴,不喜奢华,穿着最便宜的衣衫,戴着200多元的手表,家里的电饭煲,用到外壳蜕皮都舍不得换,一个喝水的杯子,用了十几年;

国家奖励他一套豪宅,他把豪宅改建成了水稻研究中心。

他说:“要淡泊名利,对物质别要求太高,1000元的衣服和50元的,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孙女们面前,袁隆平又是和蔼可亲的童心老爷爷。

他从来不问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总是能和她们打成一片,知道孙女喜欢吃巧克力,经常偷偷买一盒,放在书房里,给孩子们制造小惊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人问起他对当代年轻人的期盼,他笑呵呵地说:“希望他们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靠这些年轻人。”

功垂千古,德炳千秋、满怀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天下苍生的情怀,袁老离开了他奉献一生、鞠躬尽瘁的土地。

斯人已逝,但缕缕炊烟,阵阵稻香,都是他留给我们日复一日的回响。

愿我们将袁老的精神岁岁年年地传递下去,愿我们的孩子都记住这个伟大又平易近人,坚定又慈祥和蔼的老爷爷;

国士无双,我们永志不忘。

来源:米蓝妈妈说育儿(ID:haomama23),作者彬彬,我是米蓝,教育学硕士,二胎全职妈妈,专注3-12岁孩子的性格塑造和习惯养成。每天5分钟,米蓝和你一起养出高情商,好习惯的孩子!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彬彬

往期好文

给米蓝点个“在看”吧

标签: 袁隆平 袁老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