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愿意当班主任的中小学教师越来越多,每到新学期开学,学校管理层就到处拉人,做老师的工作,希望他们担任班主任。在学校的不断劝说下,才有寥寥几位教师愿意做“班级的管理者”。
为何很多中小学老师不愿意当班主任?不少人觉得这跟班主任津贴太少有关。确实,在许多地区,中小学班主任津贴非常少,普遍一个月班主任津贴只有三四百元。在一些小学,每个月的班主任津贴仅有一百多元,甚至不足一百元。
数据显示,公办初级中学班主任的平均津贴在每月四百元上下;小学班主任的平均津贴在每月两百元上下;全国范围内中小学班主任平均津贴不到每月三百元,大约占平均基本工资的10%。班主任起早贪黑,一边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一边进行教学以外的班级管理,每月津贴不足三百元,每天只有不到十元的“补助”,的确显得寒酸。
但,有很多中小学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不仅仅是因为班主任津贴太少。比如某中学的胡老师,其是一位老班主任,带班带了五六个轮回(初一到初三,3年为一个轮回)。前不久,他向学校提出下一个学年辞去班主任职务的想法。
胡老师有这种想法已经有一些时日,只是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他感觉“是时候离开班主任岗位了”。
数日前,班上的一个学生下午第二节课下课偷偷翻出围墙,不声不响地离开了学校。第三节课上课,胡老师发现少了一个学生,经过了解,大概知道了情况,于是很快向学校做了汇报并通知学生家长。学校方面迅速组织了两支队伍,一支队伍与家长一起外出寻找,一支队伍与班上的同学进行沟通,看看能不能查出一些线索。
大家找到深夜十二点多,仍一无所获,后来学生家长接到孩子在家里打过来的电话,说自己到家了,胡老师才松了一口气。事后了解到,该名同学是在给社会上的一个朋友庆祝生日,偷着跑出校园跟一伙年轻人玩到深夜。
学生找到了,事情算是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结局,但胡老师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从家长知道学生跑掉的那一刻起,就一直不给他好脸色,先是质疑胡老师是不是打骂了孩子,让孩子受了委屈;再又否定胡老师的教育方式,说孩子在家总讲“班主任老师针对他”之类的话。
受家长的气就罢了,学校方面也丝毫没有表现出要维护他的样子。学校管理层一边跟家长不断解释,一边私下告诫他,“出了问题,你要负全责”。
“责任无限大、吃力不讨好”,胡老师对自己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做了一个总结。他说自己身兼一线教师和班级管理人员的身份,又是学校行政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每天除了大量一线教学工作,还要肩负起学生的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对全班数十名学生进行科学管理,抽时间与这些学生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倘若学生出了一些问题,自己要协调好学生、家长和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把问题处理好。如果处理不好,自己就是第一责任人,“锅”要自己背,压力很大。
事实上,有不少一线教师的想法跟胡老师一样,不干班主任,收入可能会少些,但压力要小很多,生活也会自如很多。
可是,班主任是学校正常运转的最重要的“螺丝钉”,也是与学生接触得最多的教师群体,他们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疏导的重任,他们是学校稳定的“基石”,更是学校往前迈进的中坚力量。如果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怀,班主任岗位自然就不会有吸引力,不愿意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肯定会越来越多,教育就一定会陷入危险境地。
当然,我们承认,仍有相当数量的年轻教师要求担任班主任。不过,这些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的一线教师中,有许多是为了职称评审,并非是为了所谓的教育事业。因为现在的职称评审机制中,有班主任经验是“硬要求”,一旦他们担任班主任的时间满足了职称评审要求,评上了高级教师,他们马上就会想尽办法辞掉班主任职务。
教师愿不愿意担任班主任,需要职称评审这种功利化的机制来约束,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这会让教师变得功利,也会让教育和所有跟教育有关的东西都变得功利,教育情怀将荡然无存。
那么,除了提升班主任津贴水平,我们还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方式,才能让更多的一线教师主动愿意加入到班主任队伍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