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幼儿园不能设学前班”的新政策发布。此政策一出,不少家长都感觉到了自己“钱包的疼痛”。
据教育部印发的文件,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幼儿园不能提前设置小学课程内容,也不能设学前班。
为保证升学率,将女儿送往又远又贵的私立小学
我朋友小周有一个女儿,正在公立幼儿园大班读书,即将要幼升小了。小周家附近其实有两所公立小学,但她不想将孩子送往公立小学,一直在考虑把女儿送到八公里开外的一所私立小学。
很多人对小周行为表示不理解,私立小学贵、离家远,为什么不去近一点的公办,反而选择更远的私立?对此,小周一语道破:“因为公立小学升学率没有私立小学高”。
公办小学不允许设学前班,但挡不住家长的热情
小周表示,她一个朋友女儿比自己女儿大一岁,目前在公立小学读书。公立小学现在不能给孩子太多压力,老师也不能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但小学的孩子哪儿有那么高的自制力,老师不布置作业后,学生整体成绩都不如意。
为了让孩子能跟得上其他学校学生的进度,老师会私底下布置一些任务,然后让家长改。但这种委婉的布置作业的方式,也依旧让老师与家长忙得焦头烂额。无奈之下,许多公办小学学生家长都会给孩子报辅导班。
幼儿园坚守教育为本,但小学课业压力却也实实在在存在
小周说,如果将孩子送往公立小学,最后还是免不了再额外给孩子报辅导班。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私立小学用的教材、整体教学内容都和公立小学不一样。
再者,私立小学其实有专门的幼儿园对接小学的衔接课程。有这种衔接课程,就能让孩子提前掌握不少知识点。
在被询问“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有必要学那么多东西”这一问题时,小周回答道:“幼儿园现在确实在坚守以教育为本,但由于社会仍看重升学率和分数,小学课业的竞争压力,其实依旧稳稳地压在孩子身上”。
高压之下,5岁孩子一天有10节课
小周近几年非常焦虑,尤其是孩子准备升小学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可以衔接小学课程,小周的女儿每天都有非常多课程,最多时候一天有10节课,每节课有10~20分钟。
随着小周给孩子报的课程越来越多,她也逐渐意识到了,现在课外辅导班的良莠不齐。“报过那么多辅导班,也遇到过卷钱跑路、维权困难、申诉漫长、资质难查”的情况。虽然这一路走来不可谓不辛苦,但她却依旧高度焦虑。
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的根本,在于机制和教学改革
教育焦虑来源于教育内卷
经常有人抱怨家长给孩子报了太多辅导班,过于期待孩子成龙成凤。但只有身在教育当中的家长,才能体会到现在整个教育领域的焦虑。如今,也有不少教育机构千方百计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
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的方法,一个在于改变制度,一个在于联动机制的研究。很多家长说,教育部要求小学低年级适度减少课程、减缓教学进度的做法是很不理智的。但实际上,这很符合幼小衔接的思维逻辑。
中小学最难逃过的,是高考的影响
近几年来义务教育课程在不断改革,但有不少资深教师认为,中小学受高考这指挥棒的影响过于深远,如果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幼小之间距离会依旧存在。
很多老师表示,现在不少中学生在学业的竞争方面,都是使用超前学习与反复刷题的方式,来保证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但这种方式,其实就是一种利用时间赶超来强化知识。这种方式,反而侧面反映了教学的低效率。
幼儿园禁止小学化,家长到底要不要辅导孩子?
让孩子零基础上小学,你真的敢吗
很多家长本着让孩子享受快乐童年的思想,便真的让孩子零基础上小学了。可大量例子证明,零基础上小学的孩子,真的会比有基础的学生更难融入小学学习中去。那么,难道禁止幼儿园小学化是做错了吗?
当然不是!禁止幼儿园小学化,并不等于不让孩子在上学前接受合理的知识教育。教育部的通知,是在强调不要让孩子利用时间去赶超学习,因为牺牲时间来得到效率的赶超,其实就是学习的低效率。
幼儿园阶段,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外界所传递的各种“优秀焦虑”,父母一定要做到心态稳定、不被外界思想冲击头脑。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两件事是培养学习习惯和培养五类能力。
在学习习惯方面,孩子上小学前应有认真听讲、做事专注、记忆、坚持阅读的习惯。在能力方面,孩子上小学前得有语言与专注力、正确课堂行为、区分玩具与学习、有时间观念、拥有完成作业和任务的意识这5大能力。
年幼孩子超前教育,是非常残酷的
诚然,现在教育内卷风气并不是父母想要的,父母也不希望孩子小小年纪就有过大的学业压力。所以,父母在教育内卷风气中,更要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
让年幼的孩子接受超越年龄的教育,对他们而言是一件很残酷的事,因为这是违背身心发展规律的。所以,家长在孩子还处于学龄前阶段时,完全无须过度关注成绩与知识点。
总结:随着政策的出台,所有公办幼儿园都在不断地取消小学化的各种行为与方式。而家长面临这种现象时,也不要太担心,而是要将重心放在孩子习惯与能力方面的培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