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地为孩子、家长和老师服务
说一件奇事,
我教过一个学生。
他平时考试最多500分的成绩,结果这一次高三考试一鸣惊人考了560。
请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真实答案是:拿钱砸出来的。
他在快要考试的前几个月疯狂找老师补习,一对一那种。
每节课的报价是:200~300元/小时。
老师是重点学校的名师;
题目是他们根据高频考点,呕心沥血押的题。
几个月下来,花了好几万块钱。
最终逆袭成功。
学渣成功逆袭,大多数人把原因完全归结于他们自身的努力。
这种观点没错,但是过于理想化。
人家学霸勤勤恳恳学了那么多年,为什么反到头来被你逆袭?
凡事都讲求代价,越难的事想要做成代价就越高。
——这才是客观规律。
那些平时浑浑噩噩的学渣逆袭背后,都是付出了代价的。
而这种代价除了自身的精力外,更多的是金钱的代价。
对于有些人来说,金钱的代价是最“廉价”的代价。
去那些学校附近地方转转,看看那些教育培训机构宣传出的案例就知道:
大多数学渣逆袭的背后,都有教育产业化的影子。
教育产业化
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场。
市场之下是人的需求在助推,市场之上是利的摇篮在生长。
就像女性生小孩的时候需要坐月子。
以前女性在坐月子的时候,经常找不到一位有经验的人照料,很麻烦。
现在女性生完孩子直接去月子中心,最有经验的月嫂一体化服务,快捷又方便。
这就是产业化。
——用金钱换取效率和效果。
以前小孩在上学的时候,需要完完全全按照老师的节奏来。
一点一点地打基础。
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
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强有弱;
教师的讲授水平参差不齐;
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好坏。
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且是在中国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绩对一个人的未来有多大影响,经历过的人都知道。
于是,就像月子中心那样。
为了提升效率,教育也逐渐开始产业化。
很多私立学校培训机构应运而生。
你的孩子成绩不好?偏科?课堂上的知识点没掌握牢固?
没关系,你给我钱,我帮你补。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大学生兼职最理想的岗位是家教。
大学生创业的朝阳产业是教育培训。
但这些杀向教育市场的大学生向教育市场还只是教育产业的冰山一角。
截止2020年,教育产业市场规模已达3.36万亿元。
其规模之大,可见一斑。
可是教育从开始产业化,到愈演愈烈,再现在早已经矫正过枉。
有的补习机构为了吸引眼球,不惜过度营销补课效果。
包装出一些所谓的“押题圣手”、“提分机器”,只为诓骗高额费用。
有的老师,一心挂念培训机构高额的薪酬,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心思全放在补习上。
学生也把课外补习当成是家常便饭,在学校不好好听课,花着父母的血汗钱去补习。
教育产业化的问题除了这些行业乱象以外,还带给了整个传统教育链庞大的压力。
其中,义务教育早已不堪重负。
义务教育已不堪重负,甚至不少家长老师呼吁停止
只有人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才会有产业化。
从本质上讲,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补习需求是很少的。
但是有的补习机构为了扩大市场需求,过分宣扬不当的理念。
说高考要从娃娃抓起;
说要让孩子赢在高考的起跑线上;
说只要基础打牢了,孩子才能赢在千军万马前过独木桥。
于是,焦虑在家长们中传播:
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
担心自己的孩子以后找不到好的工作。
担心自己的孩子以后竞争不过别人。
只有让家长们越焦虑,他们的钱包才能开的越大。
从普通的文化课的补习到综合素质的培训;
从语文数学外语再到琴棋书画;
各类培训机构赚的笑哈哈。
义务教育本质上一项公益事业,可是现在教育产业化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精英化”、“贵族化”。
但是家长们的薪资,却远远没有“精英化”。
月薪低于4000的大有人在。
这些教育产业就像一条条吸血虫,将要榨干家长们的钱包。
关键是他们还心甘情愿。
教育产业化就像一场愈演愈烈的厮杀。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和家长都是牺牲品。
焦虑的家长;
痛苦的孩子。
早已不堪重负。
站在“补习一条街”上。
置身其中,看看满街花花绿绿的补习广告,广告上的“名师”西装革履。
一些身穿校服的孩子们穿梭其中,来来往往。
他们戴着眼镜,背着书包,手里拿的是辅导资料。
你会有一种光怪陆离的魔幻。
周身的一切都好像是一个大型的工厂,每一个孩子都像是一条流水线上的产品。
耐心接受着每一步的加工。
他们在这里寻找着自身的瑕疵,然后修补完善。
竭尽他们所能,努力被盖上“检验合格”的印章。
●●● END ●●●
请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