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静出生在扬州一个富商家庭,从小被父亲送到英国人办的学校读书,接受西方信仰、礼仪、文化、艺术教育,讲得一口娴熟流利的英文。她后来教育儿子英文,经常引用箴言,出口成章。
高中毕业后,华静在北京一所学校任教。校长正是她未来的丈夫——袁兴烈。
袁兴烈祖籍江西德安,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两人坠入爱河并很快结婚,婚后育有五子,其中的二儿子正是乳名二毛的袁隆平。
后来战火纷飞,华静全家离开北平,辗转湖北、湖南等地。夫妻俩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不管来到哪个地方,他们都要把孩子送去读书。
1936年秋天,袁隆平一家迁居到汉口,丈夫袁兴烈投笔从戎,在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任上校秘书)。由于家里无人照看孩子,华静经过深思熟虑,还是认为教育孩子比自己事业更重要。
辞去教师工作,她毅然决然,把精力完全放在教育孩子身上。她一直告诉孩子们:你们活着是有神圣使命的,可以造福很多人,你们要爱土地,爱自然。她不看重成绩,却非常看重孩子的品德与情操。她有一句名言我们要牢记:
“孩子的智商如同宝库,唯有品德和情操,才是打开宝库的钥匙。”
董卿曾经在《面对面》中说过一句话: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首先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人智学研究发现,七岁之前的孩子,就像一个大眼睛,会对环绕他们周围的人产生一种印象,而这种印象会传入孩子的全身血液循环系统及新陈代谢系统。
也就是说,父母是什么样的方式工作、生活、交际、为人处世,孩子看到就会不自觉地去模仿。这就是伟大的全职妈妈,价值所在啊!
袁隆平在母亲熏陶下,自童年起,他便开始对上天与土地有着敬意,后来便在心中立下美好的梦想,19岁那年,袁隆平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取西南农学院。
大学毕业后,袁隆平怀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志向,来到湖南省黔阳县安江镇农业学校当老师。
华静为了帮他照顾孩子,支持他事业,竟然选择和他一起去。
华静的童年,可谓是丰衣足食,大家闺秀,但是她竟然可以吃苦到这种地步,舍弃大城市的繁华来到穷乡僻壤。后来袁隆平在怀念母亲的文章里写到:
还记得吗?1953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
我说:“我年轻,我会拉小提琴。”
没想到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对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组织者,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
袁隆平没留过学,却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因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读英语箴言书给他听,让他跟着读,这为袁隆平的英语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6岁那年,袁隆平转入汉口博学中学高中部。该校有百年历史,最初创办人是一名英国chuan教士。物理、化学也是欧洲老师用英文讲课。良好的英语基础与品格基础,就是那个时候打下来的。
袁隆平说:“英语是非常严谨的语言,而水稻育种是专业的学科,想用英语介绍水稻育种,要应用大量专业的词汇,即使专业翻译,都难以办到。”
在写给母亲的信件中,袁隆平情真意切地写道:“无法想象,如果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当年闭塞的环境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与摩尔根?”
为了让红薯增产,袁隆平曾研究过红薯的杂交方法,但失败了。
袁隆平非常沮丧,华静看到儿子这样颓废,就说了句“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像是种子,让袁隆平豁然开朗,重拾信心。后来,他接触到水稻培植领域,且全身心投入其中,尽管国际权威科学家说自花授粉作物杂交无优势,提出杂交水稻课题就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对袁隆平的观点全盘否定,但袁隆平始终记着母亲的教导——敢为人先。最终,他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水稻,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汉语、英文专著6部,成为名震世界的一代“杂交水稻之父”!
当袁隆平成为科学家之后,华静仍然会经常提醒他、矫正他、甚至批评他。
袁隆平是个在工作上很拼命的人。华静批评他说:“我知道你是科学家,可是稻农们尚且知道要午休,你一直如此拼命,身体迟早会被累垮的!”
所以,袁隆平懂得节制,懂得锻炼身体,他说正因为坚持母亲教导的“劳逸结合”,后面这30年里,他的身体才一直棒棒的,没出现过大碍。
袁隆平不但会拉小提琴,通晓音律,而且知识面特别广博。这都是母亲对他启蒙教育潜移默化的果子。
在写给母亲的信中,他说:
无法想象,没有您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教育儿子如何选择配偶,是母亲的职责。华静知道当初袁隆平的父亲看中自己,是因为自己没有富家大小姐的矫情,做事低调踏实。华静教育儿子也要看重品格过于外貌,要找能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对象,要敬畏婚姻。
袁隆平的学生邓哲,就是这样的一位女孩。她敬爱袁隆平 ,说“袁先生人好,课讲得也好。”两个人就这样走到一起。
新婚后,小两口顾不上甜蜜,顶着40°烈日,脚踩烂泥,咬牙扛着稻叶划伤之痛,扎进稻田大海捞针。寻觅一年多,终于在14000多株稻子里,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杂交水稻研究刚起步,全国就卷起政治风暴,不少矛头开始指向袁隆平。袁隆平忧心忡忡对邓哲说:“我先跟你讲一下,你要做好心理准备,明天我可能就要上台挨批斗,进牛棚了。”
邓哲不假思索:“大不了跟你一起种田当农民,你照样可以搞你的杂交水稻。”
袁隆平 邓哲都看重婚姻,至死不渝,在无数夫妻反目成仇、划清界限的年代,这样的感情,给袁隆平带来莫大的安慰和力量。
妻子洗澡时,袁隆平担心她煤气中毒,隔两分钟就得喊她的名字,有回音才放心。出国时,他做了写有英文求助语的牌子,防止老婆走丢。出差时,他想给邓哲买裙子,却不知道尺码,索性买了两条,写信说“哪条合适穿哪条”。
袁隆平做到了对妻子不离不弃。妻子卧床生病的时候,他端屎倒尿,擦身喂饭,比护工还周到。他们夫妻的婚姻成为了很多人的榜样,这都有母亲华静教育的功劳。
有人说:
生而不养是孽,养而不教是祸。
当名利袭来的时候,教育子女孙辈要谦卑自律,严格要求他们,就会避免子孙中出现坐吃山空、肆意妄为、无法无天、目无法纪的人。
真正的贵族教育,是富过三代,富过很多代的。秘诀就是父母长辈有远见,心怀敬畏,不会让自己今天的「溺爱」,成为明天毁掉儿孙的「 祸害」。
今天,我们缅怀袁隆平,我们更要学习这个家族的好门风。
袁隆平的母亲,是很多老一辈名媛的缩影——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将优秀的品德与修养化成春风细雨,潜移默化到孩子们身上。
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提升!
父母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孩子自然会效访,成长为父母希望看到的样子,成为父母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