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写给母亲的信,看哭无数人!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于2021年5月22日下午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消息一出,众人万分悲痛,灵车从医院出来后,群众自发鸣笛、雨中含泪送别!
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官媒也相继发文表示哀悼,娱乐圈的明星们微博更文致敬!
外媒集体为袁隆平刷屏!
在袁老的心里,他想把海水稻推广到全世界去,他的伟大和无私没有国界!
袁老一生有两个愿望:“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90年过去,我成了正儿八经的“90后”。我大半辈子都在与水稻打交道。我最关心的,就是与水稻和粮食相关的事。”
袁隆平去世后,网友提起无不泪目,这位用自己毕生的力量让人民吃饱饭的老者,他值得我们铭记。
▼近日,袁老写给母亲的一封信 爆红网络,引发共情!
袁隆平的母亲叫华静,出生在扬州的一个大户人家,曾就读于英国教会学校。袁隆平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妈妈您!”
袁老一封信道尽了母亲为孩子无私奉献的伟大,在母亲心里:孩子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
袁老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是一位为了孩子宁肯“委屈”自己的母亲!
她用自己的知识和奉献的力量,成就了袁老的一生,并造福社会,让国人们从饥寒交迫到吃饱饭,他是人民心中了不起的人物。
而袁老的母亲,更是培养了一位造福人民的好儿子!
所以说,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袁老的母亲便是这样一位奉献的母亲。
LOOK1:语言的启蒙,让他更有胆识和眼界
袁老那个年代,哪里有现在的师资力量,但袁老却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他无惧与外国友人交流,都源自于母亲的英语启蒙。
袁老的母亲是一名小学老师,英文很好,在艰难岁月里,母亲对他进行了英语启蒙。所以袁老经常飚英文,和外国人纯英文交流都毫不怯场,自信满满。
在一片闭塞中,袁老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
他说:“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着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遨游的胆识?
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我的妈妈您啊!”
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同龄人基本都是在温饱线上徘徊,连肚子都吃不饱哪里有心思去钻研学习?
但袁老的母亲用自己的认知和知识,打开了他的眼界,让他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源泉。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知识对于一个人的眼界和大脑的开发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钻研科学的人们。
对于袁老来说,他的灵感和勇气,都来源于母亲对他的教育。
袁老的母亲,不但为了儿子放弃大都市的生活,帮他带孩子,而且还成为了他的精神支柱。
反观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大多数父母的思想都是得过且过,把孩子养大就不容易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只有子女和父母不在同一个地方生活,父母总会有各种理由去拒绝帮助年轻的孩子,“生活不习惯”、“太远了”等,都是借口。
而孩子永远没有埋怨父母的理由,因为父母没有义务帮儿女带孩子,自己的孩子自己带,是大多数人原生家庭的真实现状。
反观袁老的母亲,用袁老的话说就是一个大家闰秀,为了帮儿子带孩子去偏远的农村生活,没有任何借口,只因为她的儿子在那里。
这种奉献精神,是大多数父母所没有的。
LOOK2:价值观和信念
虽然母亲觉得袁老即将要去的地方是个偏远的山村,但作为母亲,她也心疼自己的儿子。但最终还是陪着孩子牵离。
袁老提及母亲是感恩的,更是尊敬的。
“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生活的大家闰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1953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
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你也拖到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在袁老的信里,我似乎看到了一位慈祥的母亲,临行前为儿子打点好行装的模样。
正因为有这样的母亲,才让袁老有了成就,并坚定自己的信念,做出成绩,被万民敬仰。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袁老就是那个一生都被童年治愈的人。
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在充满幸福感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会懂得爱人与自爱,经营好感情。
END~
作者:侯明轩的成长日记
喜欢本文,请点亮星星,关注、点赞并转发给您身边有需要的人!欢迎关注订阅!
今日话题:谨以此文献给那些为孩子无私奉献的母亲,共勉!
一个好母亲,造福三代人,你终将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是家庭和视野的较量
分享每一个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故事和案例,净化你的心灵,更多成长故事,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