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妈妈肺腑之言:幼升小,抢跑没有“选对起跑线”重要!

OK妈说:很多人都会觉得当老师的,在自己孩子的教育上会特别有优势。毕竟教过那么多孩子,手上案例一把把,到了自己孩子身上,什么阶段学什么都"门儿清"。

我们读者里就有这样一位妈妈。她原先是在公立学校当主课老师,但因为工作很忙,兼顾不到孩子,所以在孩子读幼儿园的时候,她转职为一名自由教师,这样时间上要自由很多。相对来说时间和精力要充足不少,又有经验,原本这位妈妈觉得孩子应该很轻松度过幼小衔接,顺利进入小学。却没想,她孩子入小学后也是“状况百出”,比如遭到同学“霸凌”、哭着不愿意上学,明明都做过幼小衔接了、语文考试也只得了70多分......她说从没想过,紧张、焦虑、困扰,一样不少。但好在因为之前各种情况见得多,她能够相对快速地找到孩子的问题所在,捋清自己引领孩子的方向,不会一直手忙脚乱和焦虑下去。我请她写下了这个特殊阶段的经历和思考,分享给每一位正在陪娃即将走进或已经是学龄期的妈妈们。文:桐妈不知不觉,小桐已经迈入小学的大门一个多学期了,我的心态从淡然到紧张、焦虑,最后回归平静,可谓是一波三折。虽说孩子入学后我们总会把学业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但其实对于刚从幼儿园出来的孩子,除了个别特别早熟的孩子,他们的能力升级、状态切换并不会发生在一夜之间,也就是说做不到马上匹配到要上学学习的状态。所以进入小学后,有三个重要的模块是需要孩子去适应和调整的,分别是:学科知识、学习习惯、校园社交。如果让我把这三个模块按重要程度排个序,我认为是学习习惯>校园社交>学科知识。下面我就这三块来说说我家娃碰到的困境和我的解决思路。

刚进小学就被“霸凌”了

小桐是九月份出生,在同年级中属于年龄偏大的,大班期间就会经常给同班的孩子讲故事,加之本身性格也比较外向,出游时遇到同龄小伙伴总能迅速打成一片,甚至跟火车上的阿姨、公园里的老爷爷都能聊上很久的天,所以她的社交能力在我看来是最不需要担心的。

可没想到,上学遇到的第一个槛竟然是人际关系。从不知如何拒绝友谊,到被“霸凌”,我这才意识到小学的社交模式和幼儿园并不同。

小桐碰到的第一个社交烦恼是友谊的边界感。班里有个女孩小涵上课或者站队时总爱拉着女儿说话,因此女儿也连带着被老师批评了几次。女儿很苦恼,觉得自己特别为难,好在这情况对我来说并不难办,我告诉她:“也许她只是想和你做朋友,但是做好朋友也可以有一些约定,比如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能聊天,这样的约定不代表是“拒绝”。比如你可以跟她说好,上课我们别说话,下课一起玩。”

友谊的边界感解决了,女儿守住了自己的交友界限,却又被另一个同学“霸凌”了。

有一回女儿送给小涵的尺子被时任小班长的女孩看上了,小班长向女儿提出了她也想要。女儿拒绝了小班长,因为她觉得小班长的态度太霸道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好好跟我说,我可以再给她带一把,可是她太不客气了,我就不想给,总不能她想要我就给。”

这一来,女儿就开始遭受小班长的“霸凌”—— 经常被告状,而老师不在的时候被掐着胳膊拉出队伍罚站。终于有一次放学小桐哭着跟我说:“我不喜欢这个学校,我不想上学了......"

这样的小学开端完全没在我预料内。困扰之余,我开始认识到小学和幼儿园的组织形式已大不同:幼儿园的组织中,老师的主要职责是维持秩序,所以老师是最权威性的存在,小朋友基本是“一律平等”;而到了小学,老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学,在日常的秩序维持上会倾向于授权,选择“小班长”、就是代表着这个人是老师权威的代理人,同学之间的关系并不平等。也正因为这层关系,女儿不敢反抗小班长。

一个人相对于一个组织,更多的还是需要去适应,同时,孩子的社交理念也是时候该升级了。

我告诉女儿:“老师选择那位同学做小班长,是因为她能管理好自己,自理能力强,有她的优点,但这不代表她没有缺点。比如她刚刚做管理大家的事情,但还不会使用手中的“权力”,不明白该怎么帮助老师和同学。而且老师也会观察的,老师不会希望自己的小助手‘仗势欺人‘。所以你只要做好自己的该做的,比如约束好自己不去违反纪律,而如果她还是会无缘由地掐疼你,那就一定不要忍气吞声,要勇敢的把她的手拿掉!”

这样的说教,虽可以让女儿释怀“自己的被欺负”,却还不足以给到女儿足够的力量去反抗。但是很多时候,他们也必须自己去面对“枪林弹雨”,才能成长。

隔了没多久,有天女儿回到家就高兴地告诉我:“今天我们集体把小班长说哭了!”原来,因为在体育课上小班长抢了一位同学的篮球,于是引发了好几个同学集体“声讨”,不但把球要了回来,还据理力争把小班长说哭了......这一次,女儿终于明白了社交中的“权力”并不是永恒的。

而和“权力不是永恒的”同理,“交好”和“交恶”也不是永远的,不久之后小班长还和女儿成了“好朋友”。

通过这段经历,我也认识到,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越来越多的时候当他们面对糟糕状况时,我们并不一定需要立即出手相助,很多时候我们要做的是“静观其变”,允许孩子去感受过程、有一份自己的忍耐和思考。

从70分到满分的飞跃,

靠的是过去7年的共读

来说说学科方面。

- 语文:阅读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身为一名老师,我太知道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了,在现在大语文教改的背景下,对语文考察的范围越来越广,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孩子的阅读基础好与否,真的就看家庭的安排。学校放学时间早,教学任务紧张,想在学校达到阅读的需求量是难以实现的。

从小桐出生开始我就和她开始了亲子共读,从最初的黑白卡片到适应不同年龄段发展需求的绘本,学前已经坚持了近七年的共读时光。

小桐在六岁之前,识字方面并没有表现出突出的优势,也没有实现自主阅读。而我也发现只要特意教授识字会引起她的排斥。大约在大班下学期,她突然愿意尝试自己读绘本了,然后进入了大量识字期。

我曾经问过她,怎么突然认识这么多字了,结果她居然自称是跟着爸爸看电视认识的或许孩子看电视是一个兴趣激发点,但能够迅速积累识字量,靠的还是多年共读中培养的对文字的敏感度。

在拿到小学课本以后我让小桐读了一遍全册词语,只有几个字不认识,这让我我觉得不用担心她的语文学习。

然而,开学的第一次考试却给我“当头一棒”。全班十几个满分,小桐却只考了70出头。

我分析了一遍考卷,发现考试内容实际是大大超过了教学进度的,而且超得还很“全面”,考了全部的拼音和看图写话,而这些我都没有在幼小衔接的部分让她接触过。而仔细一比对,发现课堂上已经学过的内容,小桐都做对了。所以这样一分析下来,说明考分的缺口只是因为没有学过造成的,我这个老母亲也就不那么焦虑了。

接下来我把小桐的学习重要放在了拼音和看图写话上,两个月过了拼音关,也有了看图写话的练习基础后,小桐也就适应了小学学习节奏。而很快,她前期大量阅读带来的优势开始显现。

有一次考试之后,小桐有些得意又有些担心地对我说:“老师读题读到第二页的时候,我已经做到第四页了,可是老师有些生气了。”

“为啥呢?”

“老师问我是不是提前做过卷子了.....”

...

- 数学:数学启蒙需要重数感、重体验、重思维。

之前我在学校是语数包班教学,数学的教研也没少参加,我也越来越明白,数学的启蒙更在思维,要培养孩子探究的兴趣和方法。

数感、计算的准确性对未来的数学成绩非常重要,但是正确率来自对算理的准确理解,所以我会尽量提供实物给小桐让她去操作,先经历直观的体验过程,以后才谈得上抽象思维。

其中用到的一个很实用的教具就是方块小积木(百数板也很不错),既可以做玩具,也是很好的教具,对于数的认识,数的分解、凑十法、借十法、二十以内进退位加减法,都可以提供很好的操作体验。而这些计算,是以后所有计算的基础,对于认识十进制的意义,今后立体几何的学习也都有帮助。

数感启蒙做得好,一年级的数学对孩子来说就非常简单,也不需要大量的枯燥计算练习。很多孩子幼小衔接学得比一年级教材要求的还多,如果没有经历具象的体验过程,很可能基础不牢固,在以后的计算中时对时错。正如孩子计算出错,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是粗心,其实却是因为对算理不清晰。

- 书写:至少大班之前不必着急

书写也是入小学后非常重要且急迫的一项内容,并且直接影响作业完成时间。

我们在学前进行的书写练习不多。幼儿园大班进行过简单的拼音和汉字书写,没有写太多,一来手部力量没发展够,写多了姿势容易出错;二来笔顺容易出错,一个字一个字给教我又嫌麻烦。

一直到入学前的暑假才报了书法班,也是因为小桐是个“左撇子”,我一直担心她用右手写字会不会遇到大困难。写了几节课,练习了基本的笔画写法后,我发现她适应的还行,之后她就跟着老师从最简单的字开始写起了。

但前期对写字有个准备、做一些练习还是有必要的,后来到了一年级上学期的寒假,我又给买了一本带视频的字帖自己练习,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下来,最近也拿到了一张“写字小能手”的奖状。

习惯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过程

所有老师都会说,小学低年级最重要是习惯培养,而这个习惯,就包括“独立完成作业”!

“独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实力上的准备,包括阅读、识字量等,也就是说,独立,至少得是在做能力范围内的事。

小桐的幼小衔接我很少给她做题,因为幼儿园孩子学习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对于家庭作业是不可能做到独立完成的,这便会产生“作业需要家长陪同”的意识,同时,过多的作业还可能磨灭学习的兴趣。

所以,与很多“鸡娃”妈妈不同的是,我对于提前进行很多知识教学的幼儿园是持免疫态度的。幼儿园期间每天放学在楼下玩到天黑,大班期间因为疫情大半年没上学,就在家和弟弟多玩一玩,睡到自然醒,俩人在这大半年了都健健康康没毛病。

在选择启蒙学习材料时,我也会很注意这一点,在稍做引导后,孩子能独立完成。比如数学方面用的是逻辑狗系列,基本上孩子即使还不能读题,在做过一些练习后,也能自己独立完成并检查结果。

而现在回头看,没有刷题的幼小衔接虽然在知识上有所欠缺,但换来的是健康良性的状态准备。

现在的状态是,家庭作业基本自己独立完成,从一开始,我也没有陪伴读题。晚上我去教室上课,她自己在家写作业,回来以后我检查签字。亲子关系相对和睦,也不是没有冲突的时候,最恼火的时候就是要她改错的时候,我话还没说完,她就不耐烦地说:“哦哦哦,我知道了......"

总之,现在的状态虽然称不上完美,但基本符合我的预期。

就这样,一年级过了一大半,考过100分,也有过失误,甚至审题错误损失惨重的时候,不是最优秀的,但一直在进步,我将这视作她学习的过程。正如史家小学卓立校长建议的那样:100要有,先给自己一点甜头,但是过于看中分数或者100分则是无用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后来说说关于孩子的教育规划。

我一直有个感觉,关于幼儿园鸡不鸡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关于“幼小衔接”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家长整个的教育规划,因为这是“学习的开始”,而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这跟小学想上私立还是公立密切相关,甚至跟十几年后走国内高考还是出国都有关系。

作为一名普通的“无产阶级”老母亲,我内心的计划是走公立路线,按部就班参加高考,所以我对她未来学习道路的预期就是有时间等她成长。

而对于很多瞄准私立名校,竞争激烈的孩子来说,这种思路可能就完全没有参考性,甚至完全不值一提。因为他们不能等,每慢一步,都可能给自己的计划造成障碍。所以鸡娃与不鸡娃,并不是对立的两种状态,而是能不能和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规划相匹配的问题。只有合适,才不会焦虑。

我的孩子,从来也不是“牛娃”,想要在一片100分她考70分的时候保持淡定也不容易,而是早有心理准备。我对她的期待,只是希望有一天,当她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就知道该怎么努力。在这之前,我能做的,是为她播下一颗种子,然后等待她自己成长。而自己,始终做好准备,在她需要的时候,能够伸手拉一把。这是我理想中的模样。

作者:桐妈,教师,读书平台签约作者。从教十年,探索有效阅读,关注教育,热爱文字,希望每个孩子都能“爱学习”。

OK妈最后说一句,

我很赞同桐妈的观点,其实真正的幼小衔接不是我们帮娃准备,而是让他逐渐有能力自己去面对。请记住,能力准备永远胜过知识储备!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