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改革十年以来,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落实政策不断明确学前教育任务,提高学前教育的地位。随着改革的深入,幼儿教育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平远县城南幼儿园是最好的见证。不仅仅有美轮美奂的园所环境;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专业化的教师团队;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的教育观、儿童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就是遵循孩子的发展需求与兴趣,创设丰富的环境,注重家园社区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改革之环境篇
从“实用化”到“儿童化教育化”。教育改革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整个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园舍条件整体得到改善;活动室内,幼儿的座位由固定变为不固定,增设活动区域,更加重视环境创设;户外环境更加美观,游戏设施更加多样。
(一)室内环境,从幼儿被动使用到主动参与
教育改革以来,随着学前教育保教理念趋向科学化,幼儿园开始注重环境创设与区域活动,也更加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老师们积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同时,将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废物利用,大胆创新,打造了一个个适合本班幼儿又具有班级和年龄特点的区域环境。区域活动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的玩具、操作材料和幼儿读物,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愿望,更好地促进了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户外环境,从简陋的自然环境到舒适美观的现代化环境
教育改革以来,随着对幼儿户外活动要求的提升,尤其是规定每天不少于两小时户外活动,使得幼儿园的户外环境创设显得越发重要,更加注重美观、宽敞。以前,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地面多为泥土地或水泥地面,虽然材料较为自然,但对幼儿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胁。现在,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场地地面采用的是软质塑胶地坪,配备了丰富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设施,并创造条件开辟沙地、游泳池和种植园地,让孩子们拥有充分探索和操作的机会。通过走、跑、跳、爬、钻、平衡等基本动作,促进了幼儿力量、速度、协调、敏捷、柔韧等身体素质的提高,锻炼孩子们的多种运动技能,培养协作意识、规则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学前教育改革之教师篇
伴随着《纲要》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和教育改革的进行,可以明显发现,幼儿园立足实际,扎实有效的开展园本教研工作,注重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形成有特色的“园本教研”及“园本培训”模式,促进幼儿、教师、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一)加强业务学习,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育改革,教师是关键。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入手,培养教师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注重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充实教师的能力结构、增强教师专业意识”的角度出发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各种业务学习,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多形式的学习活动,让教师明确自我的发展方向,努力迈进研究型、建构学习型的教师队伍行列。
(二)研训一体,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育改革以来,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各级各类的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创设条件让教师参与到培训中,将培训纳入到幼儿园发展规划中,培训模式更加开放、多元、专业。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强调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理念。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包括2012年的《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课程标准》、2015年的《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2018年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都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建立一支敬业、精业、乐业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我们加强了对教师的师德培训,开展一系列活动,签订了师德师风承诺书、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强化师德师风的规范建设。
2.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
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坚持学习业务,提高技能技巧。制定专项培训计划,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音乐、美术、教玩具制作等技能技巧的培训。教师们学以致用,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幼儿园综合游戏室和班级区域的操作材料的准备和制作,使培训和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专业技能的提升使教师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3.重视骨干教师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
骨干教师的培养是一个事关教育发展的工程,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具有带头和示范作用,对内是其他教师的榜样,工作中能起到表率作用;对外应是幼儿园的窗口,是幼儿园办园实力的体现。只有迅速培养起一批骨干教师队伍,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形成具有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特的教学特色,在周边地区有影响的骨干教师群体,才能更好的发挥骨干教师的龙头作用。
三、学前教育改革之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篇
(一)从分科走向综合,划分五大领域
课程是幼儿园达成保教目标的主要手段。学前教育改革是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和核心内容的。从一系列涉及课程的政策法规中,可以发现幼儿园保育教育从分科走向综合。把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并且在组织与实施上,根据《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课程方案的制订者和实施者是教师,更好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将课程内容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在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教材,开展教育活动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和源泉,抓住一日生活中的偶发事件,作为教材,进行教育,随时积累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课程内容融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将生活与学习、运动、游戏等各类活动相互有机地渗透,对幼儿而言,一日生活的各环节都是教育的途径。生活与教育,生活与幼儿的发展就是这样融合在一起。一日生活皆教育,不但可以养成幼儿关注生活的习惯,而且能有目的地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三)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起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模式,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规程》明确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教育改革以来,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从“被动挨灌”变为“主动求知”。师幼关系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幼儿为本”,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以游戏为切入点,提升保教质量,让孩子们的学习从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做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
四、学前教育改革之家园、社区共育篇
(一)从“服务指导”到“平等对话”
教育改革以来,幼儿园的任务从减轻幼儿家长的教养负担,到双方密切配合,在平等的沟通与合作中实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目标。
《规程》中关于幼儿园的任务有这样的表述:“幼儿园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强调幼儿园要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沟通合作,宣传科学保育教育知识。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我们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家长助教等模式,增强家园间的联系与沟通,能使家长更加了解孩子、了解教师、了解教育。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提升家长教育能力。
(二)社区环境从“关门办园”到“合作互助”
教育改革以来,幼儿园一改过去“关门办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走向开放办园。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同时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知识,开展灵活多样的公益性早期教育服务,支持社区开展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邀请社区人员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与社区合作蔚然成风。
教育改革作为一场涉及广泛、影响深刻的变革,需要社会各个部门互相配合来完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改革唯有通过社会各个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我们唯有建立一套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体系,才能适应社会的客观要求,培养出能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从而实现我们教育的大发展以及社会的大发展。
平远县城南幼儿园
2021年5月10日
【来源:梅州市教育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