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
辛弃疾远离朝堂,带着妻儿一家隐居山村,写下了一首朗朗上口的《清平乐》。作为武将文官,他立志北伐却被排挤,一身本领无处施展才隐居山林。而在我国90年代,正是缺乏人才之际,却有两位北大学霸放弃优越的待遇,来到山林隐居27年,这是怎么回事?
王青松1990年考上了北大法律系的研究生,毕业后在北大就职,而他的妻子张梅是他的学生,后来也在北大工作。那么为什么他们要放弃北大的工作,选择来到大山深处,过上安静悠然的田园生活呢?
1991年,在北大任职养生教授的王青松报考了北大的博士,却连续落榜。同一时间在北大教书的妻子张梅也因为一直没有被评选上优秀讲师而心灰意冷。面对生活的种种打击,他们萌生了隐居山中的念头,而这种念头一旦出现,就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在1993年,两人终于决定要放弃自己的生活,去过无人打扰的日子。
夫妻二人离开了庸庸扰扰的北京,拿着手里的所有积蓄承包了一处荒山,接近2500亩地10年的使用权。在这里他们过上了自己想象中的日子,自己动手建房子,养家禽,耕种土地,种植瓜果蔬菜,虽然辛苦但是却很满足。
王青松在北大的一个同学是一位富豪,他得知了王青松的现在的情况后,马上驱车来到山里看望他们。当他见到王青松蓬头垢面,一脸落魄时,哭着对他说:“你怎么沦落到了这种地步,你缺什么我来帮你。”但是王青松笑着回绝了,因为他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缺,反而是那位富豪同学,虽然身在高位家财万贯,但是却有着濒临奔溃的压力。果然这句话一出,惹得富豪同学羡慕不已,说自己其实也想过这样的生活。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孩子也出生长大,而孩子的教育问题却成了两个人最大的苦恼。不是他们无法教授孩子知识,而是孩子还在成长阶段,如果没有让他去见识社会上的交际,将来对他的成长也会是一种耽误和损失。
就这样教育问题一直是夫妻俩身上的一座大山,为了不让孩子的童年只有猪、羊,他们最终决定回到社会中去,给孩子一个正常的生活。2020年,他们已经和社会隔绝27年,即使曾经是北大高材生的王青松夫妇俩也一时间不能适应现在的生活。
好在他们即使回归,没有让孩子也一辈子生活在大山中,而他们也说会在短时间内接受了解这个崭新的世界。27年,多少大山里的学子想要拼命的走出来,而王青松夫妇却反其道而行之,但是无论是隐居山林还是回归社会,他们都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只有坚信自己是对的,才能在未来走出绚丽的人生。
对于王青松夫妇北大任职却归隐山林,你又有什么看法呢?如果是你,在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会选择隐居大山,过上田园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