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能及时帮助孩子改掉爱咬指甲的问题,孩子将来逃不开这几种结局!

在孩子眼中,一天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手,一些孩子喜欢用手拿自己喜欢的玩具玩耍,一些孩子喜欢用手拿自己喜欢食物吃的津津有味,还有一些孩子却盯上了指甲,他们非常喜欢咬自己的指甲,这让不少的家长非常的担心,指甲上的细菌很多,这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

根据一项研究表示,喜欢咬指甲的孩子一般都会出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障碍,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帮助孩子改掉爱咬指甲的问题,那么孩子将来逃不开这几种结局!

一、爱咬指甲的孩子,将来逃不开的结局

1、出现口腔和肠道疾病

家长们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口腔是连接身体的重要桥梁,那么手在这个桥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传输作用。

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的手会接触各色各样的东西,其中手指上的一些味道让孩子回味无穷,这种味道可以是巧克力味、奶油味、烤肉味、臭豆腐味等等,一些孩子通过咬指甲从而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殊不知这样的方式为细菌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机会,细菌趁机进入孩子的口腔、肠道内,攻击孩子的免疫系统,一些孩子症状比较轻微,出现了腹痛、腹泻的症状,一些孩子甚至会出现消化道感染继而引起发烧等等情况,严重威胁到孩子的身体健康。

2、损伤指甲,甚至会出现严重的甲沟炎

得过甲沟炎的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拔指甲,这种痛让人刻骨铭心,经历过一次的人再也不想经历第二次!然而对于那些喜欢咬指甲的孩子,原本整整齐齐的指甲被孩子咬的参差不齐,一些情况的严重的,孩子的指甲还会直接露出甲床,甚至患甲沟炎,所以不想让孩子患上甲沟炎,一定要让孩子改掉爱咬指甲的毛病。

3、颜值会降低

现如今的社会,颜值变成了一块敲门砖,靠颜值吃饭的人屡不胜数,一些人对自己的颜值不满意,甚至会通过整容的方式改变自己颜值不佳的窘境。可家长们知道吗?喜欢咬指甲的孩子,他们长时间都会保持一个咬指甲的动作,这会影响孩子孩子牙齿的发育,继而影响孩子的面部骨骼的发育,将来的颜值也会受到影响,孩子的颜值只会越来越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影响指甲的美观

大多数人对指甲的要求是整洁、干净,一些指甲爱好者甚至还会美做甲,让自己漂亮的指甲吸引更多人的注意,然而爱咬指甲的孩子,指甲坑坑洼洼的,非常的难看,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二、面对爱咬指甲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做

1、不要强制制止

尽管家长知道孩子咬指甲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家长们一看到孩子咬指甲就会简单粗暴地制止,殊不知家长这样的方式不仅不能很好的引导孩子改正喜欢咬手指的习惯,还会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针对孩子咬指甲的情况,对症下药

一些自认为非常聪明的家长,在孩子的手指上抹上特别辣的辣椒、或者芥末,以此强烈刺激孩子的神经,从而达到孩子孩子改变咬手指的习惯。然而孩子也不傻,他们通过气味能辨认出指甲的味道,喜欢的味道依旧喜欢咬,不喜欢的味道,他们会用水清洗干净继续咬。所以家长想要改变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家长需要先了解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如果孩子是没有征兆的咬指甲,可能是孩子身体缺少某种微量元素,家长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即可,如果孩子是因为家长的行为或者心理因素,家长需要和孩子好好聊聊天,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孩子咬指甲的情况发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爱咬指甲,家长一定要及早制止,帮助孩子养成不咬指甲的习惯,慢慢的孩子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你的小孩习惯不好,原因可能是这个

常有父母抱怨自家小孩习惯不好,吃喝拉撒睡方面都太叫人操心,或者学习不上心,平日里丢三落四,等等。

看起来是孩子的行为习惯问题,实则是教养方式有问题。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好习惯背后藏了哪些秘密?或者说,一个习惯不好的小孩,他在用自己的行为向我们讲述了什么?

1安全感缺乏的小孩,很难自发养成好习惯

作为一个临床心理学的工作者,我几乎可以断定,安全感缺乏的小孩,很难有自发的好习惯。也许少数被忽略的小孩,会表现得很乖巧,行为习惯非常合规,但这往往不过是出于讨好,是对真实自我需求的压抑。

更多孩子,则会因为父母的关注和陪伴太少,而把心理能量都用在跟父母纠缠,寻求关注和爱上面。他们没有心理能量去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他们也不能太乖太守规矩,因为习惯太好太省心,就不会被父母看见。

从这个角度说,希望孩子养成好习惯,父母首先需要在孩子的安全感建构上下功夫。只有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是稳定在那里的”,“我是可爱的,有力量的”,他们才可能,也才有精力去自制、自控和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总是被妈妈吼,很难有安全感

2不自由的小孩,难有保持习惯的自觉性

孩子3岁以前,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于是替代过多。他们像母鸡一样,把孩子藏在自己的翅膀下面。孩子吃饭慢,于是喂饭;孩子穿衣服磨蹭,于是替代。

时间长了,就陷入了不良循环。不像是孩子在生活,而是父母在替孩子生活

而到了3岁以后,觉得孩子大了,该管管了,于是突然要求孩子学会一样本领,养成一个习惯,而不曾给过孩子任何预热、演练的机会。

整个过程,其实孩子都是被“照顾”,以及被迫养成某个习惯的,他们从未有机会主动决定什么,选择什么。

这些孩子看起来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日常习惯要父母操心,往往并非是孩子有问题,而是他们不曾有机会去学习、去尝试。

一个懂得管理时间、管理自己,习惯良好的孩子,一定首先是个自由的孩子。

孩子唯有先获得自由,才有学会自觉的机会。这里所谓自由,其实就是孩子自主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的权利和自由度。而大多数父母们在做的,恰恰就是剥夺孩子的自主性和自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不知道该怎样生活

3孩子只会为了爱而努力

孩子大一些后,很多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会有一个极大的转变。

比如,绝大部分孩子进入学龄期后,父母的关注点都转移到了孩子的学习上。孩子回到家,面临父母第一句话是:“作业写了吗?”“复习的怎么样?”“这回考试有把握吗?”等等。

这些话,显然是毫无温度可言的、冷冰冰的问话。问多了,孩子就会发现,妈妈更在意的是我的作业,而不是我。学习更像是父母的事,而不是我的。

有研究数据发现,越是如此关注孩子学习和考试成绩的父母,孩子的成绩就越差,学习习惯上的问题更多,学习后劲也更弱。

一个小孩最怕的是什么呢?不是养成一个行为习惯有多难,解决一个事情有多复杂,而是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情感支持。

只有情绪情感被父母看见的小孩,他才有了理性思考的能力,他自然地,就会按照社会规范要求的方向努力,会主动的、自觉地遵守他该遵守的行为习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希望妈妈更爱我

4最后是关于孩子习惯养成方面的一些提醒

请重视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这些日常生活,对一个小孩儿来说,从来都不是小事。正是在这些日常的规律和节奏中,孩子反复体验到熟悉、稳定、可控的感受。这样的体验,促进了孩子的安全感建构,并为孩子下一步自发、自觉地建立好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不要企图孩子立刻养成某种习惯。需要耐心引导,陪伴孩子度过习惯形成期。父母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尤其是改变孩子的坏习惯、建立好习惯的过程中,要了解习惯形成的过程,给孩子时间,不急躁、不放弃。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及时称赞和鼓励,让他们知道是哪个具体的行为做得好,值得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促进习惯养成。

以身作则,良好的示范。父母让孩子养成的习惯,首先要看看自己是否也做到了。身教永远胜于言传,有些道理说很多遍,不如自己做一遍。想让孩子做事情专注一心一意,就不要自己一边看电视一边做其他事;想让孩子远离手机、ipad,就不要自己抱着手机一直看。

允许孩子偶尔的偷懒。规则、习惯并非不能调整、不能更改的。父母需要灵活对待。允许孩子的某一次例外。这样并不会惯坏孩子,反倒让孩子在体验到被尊重之后,更加自觉地培养地遵守规则,保持习惯。

父母意见要基本一致。父母如果规则不一致,态度分歧过大,孩子会很困惑,也容易对要做的事持怀疑态度。如此会阻碍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增添趣味,用游戏的方式培养习惯。比如,可以利用故事或亲身演绎,让孩子养成与人交往的好习惯等。

配合学校的教育。父母应当尽力配合幼儿园、学校的教育,了解学校近期的工作重点,如果与孩子的习惯养成相关,应在家中强化孩子的习惯养成意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