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小“吃手指”和“不吃手指”,长大后差距明显

文/孕婴帮!

带过娃的人应该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宝宝逐渐长大,开始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好奇,于是就把东西放在嘴里反复啃咬,尤其是手指,有些宝宝甚至把手指尖都给咬脱皮了。

对于这种现象,有些家长觉得,随他去吧,宝宝有这种需要,不能拦着,以后长大自然就好了,而有些家长却认为,这个习惯很不好,不利于发育,要赶紧纠正。那么孩子小时候是否“吃手指”到底有什么差别呢?

研究发现,宝宝小时候“吃手指”竟有这些好处!‍

有研究发现,宝宝吃手指的行为,与自我意识萌发是有关联性的,宝宝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既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又了解了外界环境,并逐渐建立起对不同个体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对宝宝的身心发育,是有推进作用的。

那么宝宝从小“吃手指”所带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内心更强大

大部分宝宝早期阶段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比较弱的,而且对父母会相对依赖,以至于经常出现情绪烦躁、哭闹不止等情况,而喜欢吃手的宝宝,则会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自我安抚,吃手指可以让宝宝找到吮吸母亲乳头的感觉,宝宝心理上更容易得到满足,内心自然会更加强大。

宝宝在未来逐渐长大,可能会表现出较好的适应能力,情绪波动也不会那么频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协调性更好

吃手指看似简单,好像是宝宝的本能,但实际上却需要多项机能、多块骨骼、多处肌肉共同配合。当宝宝想要吃手的时候,会将手指伸向嘴巴,而这个动作会运动到宝宝的肩膀、上臂、小手臂、手指以及口腔,如果大脑不具备较强的控制能力,宝宝是无法精准将手指送进嘴里的。

在反复训练过程中,宝宝的协调性就会越来越好,不仅锻炼了大脑,肌肉、骨骼等方面的发育也会更好。

虽说宝宝早期阶段吃手对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如果家长不及时干预、合理引导,对宝宝也会造成一些伤害,比如手指破损、口腔发育异常、面部变形等等。因此,针对宝宝“吃手指”行为,合理进行干预和引导,也是家长应该重视的一件事。

针对宝宝吃手,家长该如何干预和引导?‍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分情况进行干预

宝宝吃手的动机不同,有时候是因为满足心理需求,有时候是改善不适,针对不同情况,家长需要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宝宝吃手行为会集中在8个月至1岁,因为大部分宝宝该阶段内会出牙,为了改善口腔不适,所以才会频繁吃手,但只要宝宝发育正常,没有其他问题,2岁后吃手的现象就能得到改善。

因此,只要宝宝2岁前吃手时状态安逸,且不存在其他异常,则不需要家长干预。

但如果宝宝超过了2岁,依旧存在吃手的行为,且非常频繁,家长就要合理干预了。这个阶段宝宝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很可能是因为遇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情绪紧张,所以才不停吃手缓解,那么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家长合理开导了,及时帮宝宝释放压力,吃手的现象自然能得到改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纠正方式

针对需要纠正的宝宝来说,家长要做的是,先对其进行提醒,宝宝有时候行为不受控制,会不自觉地做出吃手动作,家长及时提示,会让宝宝意识到自己的异常举动,从而避免这个行为。如果这么做效果不佳,家长还可以尝试带着宝宝做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宝宝把心思放在其他事情上,就能适当减少吃手这种举动了。

所以说,宝宝在婴儿阶段吃手还是有一定好处的,但如果超过了2岁,则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家长需根据宝宝不同阶段的状态,给予合理的照顾,才更有利于其成长。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孕婴帮

标签: 宝宝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