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安全感,自卑,极端的人多半来自于这三种原生家庭

总是觉得自己身边不够安全,总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不值得被爱,在处世时总爱用极端地方式解决问题,这些性格缺陷一度让你陷入自我折磨中。

刨根究底地思考这些原因,最后你发现它们全部都被你遗弃在了童年经历之中,在众多心理学治疗方法中,咨询师都会让来访者回忆童年,称之为溯源。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Freud)认为:

个体童年时期的经历会影响个体成年直至死亡,原生家庭的悲剧也造就了很多误入深渊的迷途者。

一个人的安全感的缺失,自卑与极端其实不是他想要拥有的特质,而是他在原生家庭中被迫拥有的缺陷,尤其是这三种原生家庭最容易把人变得缺乏安全感,自卑,极端。

1.父母总是过度争执的原生家庭

小时候父母总是很容易为一件小事大发雷霆,放学回到家的你不知所措的看着他们,争吵声,哭泣声与摔东西的声音充斥着你的童年。

电影《快把我哥带走》中的女主便是成长在父母关系恶劣的原生家庭,她时常缺乏安全感,很敏感又自卑,父母的争吵让她的童年压抑又窒息。

无尽的争吵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你需求的忽视,身陷囹圄的父母又如何去照顾你,即便如此孩子依旧还是爱着自己的父母,只是这种爱似乎已经得不到平衡。

从小在父母关系恶劣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多半会自卑,会敏感,甚至会伴随着一定的极端,这一切都是父母争吵过程中的“强化”。

幼时,孩子的认知还处在皮亚杰四阶段中的前运算阶段与具体运算阶段,孩子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当父母起争执时,他们很容易将错误归结于自身,因为自己父母才不相爱。

那么这时候他们的自卑与敏感就逐渐地被强化了出来,而父母阴晴不定的关心也让他们内心的安全感得不到满足,需求自然也得不到满足。

那么如何重新获得父母的爱?孩子的思维很简单,引起父母的注意,60%的青少年犯罪根源其实都源自于不被爱,想要父母重新关注自己。

此时此刻他们就发现当自己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后,父母就会停止争执,开始关注自己,因此在这个成长过程中,他们的极端心理也在被强化。

2.不停地否认孩子的原生家庭

不可置否,中国式家庭多半受到传统文化中“谦卑礼仪”的影响,在别人夸奖自己孩子的时候,他们不会真诚地说谢谢,而是会谦虚的说“并不是这样,他整天…,一点也不行”。

总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仿佛是中国式家长约定俗成的规则,其实大部分父母是无心之过,然而他们错误的认知却让孩子走上了歧途。

生长在被过度否定的家庭中的人的童年往往很压抑,自己做什么事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投射到他成年后人际关系中便是自卑,缺乏安全感。

否定一个人其实是最残忍的毁灭方式,很多父母都“乐在其中”,当一个人总是被父母过度否定时,他的认知与人格的发展势必会出现一系列缺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否定一个人,其实也在否定他的需求,对于孩子来说,能够得到父母的肯定其实是很容易让他们感到开心的事。

父母的肯定与认可不仅满足了他们被尊重的需求,也满足了他爱与安全感的需求。

而那些缺乏安全感,自卑,极端的人往往都是被的父母过度否认的人,这种原生家庭很难培养出自信,阳光的孩子。

在大部分时候,一个人的自卑,敏感与缺乏安全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总是被过度否认的人,一定会极度地想证明自己,因此极端的证明方式也就孕育而生。

3.使用暴力教育的原生家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打不成器”,“黄金棍子下出好人”,同样也是无数家长的训子良方,然而这份沉重的爱带来的悲剧并不少见,一个男童因为洗漱而被母亲暴打至休克,抢救无效,离开人世。

暴力教育下不仅会让人的身体受到一定的创新,同样也会让人的精神出现创伤,父母的打与骂,在孩子看来就是不爱自己的证据。

生长在这种暴力教育下的孩子,如果是外倾型人格,那么他们会把自身受到的伤害投射到别人身上,校园霸凌便由此产生,那么内倾型人格就会变得自卑,极端,缺乏安全感。

棍棒教育其实是最失败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只是以暴制暴,治标不治本,长时间生长在这种充满暴力教育的家庭中的孩子,很难明白是非对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父母的爱都成为了一种伤害,他们又怎么分得清自己是否值得被爱,为了减缓父母的伤害,他们便不停地讨好父母,看父母眼色行事,渴望父母给自己多一些关注,少一些暴力教育。

自卑与缺乏安全感成为了他们应对暴力父母的产物,而极端则是对暴力教育的“回礼”,有着缺陷的原生家庭,是一个人性格缺陷的根源。

不可置否,原生家庭确实给一个人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大部分成年人的人际关系都是童年经历的缩影。但是,对原生家庭的认知应该成为你与自己和解的方式

对于原生家庭的反思应该给你一个看待问题的切入点,而不是让你开始抱怨自己的家庭,斥责自己的父母,其实你的父母也不一定有幸福的童年,他们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庭只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你的父母也是其中的零件,认清自己的家庭应该成为自己与童年经历和解,与自己和解的途径。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