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们都传说着一句话,那就是名师出高徒。而现在也流行一句话,那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
而且这句话经常被媒体用在那些名师身上,经常的就是某某名师不是到处演说,而他的学生个个出彩,中考高考的成绩次次出类拔萃。
这样的宣传,我们经常在媒体中看到。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恐怕只有天知地知吧。一个经常不上课的名师,他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本领,是不是应该好好地自己的经验手把手传授给身边的年轻教师呢?
可是,从来没有看到有那个名师也培养出了名师(或许有,也许只是我孤陋寡闻了)。既然你有这样的手段,就不要到处卖狗皮膏药了,扎扎实实培养几个名师,这才是对我们的教育最大的贡献啊!可是,没有。这就让人有些奇怪了。
会教的先生,其实,也还是有教不会的学生的,而名师出高徒,这也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没有学生这个根基打底,恐怕再好的先生也只能是无米之炊吧?
这不,北大知名教授丁延庆就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他还把这件事吐槽到了网上。丁延庆小时候被称为神童,6岁就能背整本新华字典。他本科读的是北大,后来到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北大博导、副教授,而他的妻子也是北大毕业的。
这两位可都是高知吧,但是却遇到了一个不可教的孺子——自己的女儿。他经常辅导孩子的作业,但是有些题目他怎么教女儿就是不会,而孩子的成绩始终差强人意。他头都大了,不知道怎么应对,有时急得怀疑人生——我们夫妻智商这么高,怎么就生了这样一个女儿呢?经历了地狱般的炼狱,丁教授终于和自己和解,他称:“这就是天道,没办法,你必须接受,不接受能怎样?她就是这个样子。”即便你贵为教授,但是女儿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这就是他必须要低头的现实。
看到他的吐糟,就有网友调侃了:“你不也是名师吗?怎么教学生的?不是说老师的水平越高,教学能力越强吗?还是自己的孩子呢?”
那么,从这件事中我们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呢?第一,名师出高徒是真命题,名师对高徒确实起着决定作用。有名师,孩子更容易成才;但是没有名师还是几乎就不能成才,这是没有多少含糊的。
于是,我们看到,许多家长喊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他们对老师提出一个又一个的要求。许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是因为自己的孩子聪明,而一旦自己的孩子不好,那就是老师不好,没有用心教。
对老师提出要求这没有错,但是老师不可能都是名师啊!而且,即便有名师,还是也不一定就能成才啊。孔子三千弟子还只有七十二贤人呢,难道其他的弟子孔子没有教吗?影响孩子成才的不只是只有名师吧。
丁教授作为博导,他应该是桃李满天下了吧,但是他就是教不好自己的女儿。是他自己不用心用情吗?这绝对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她毕竟是自己的女儿啊。而他为什么教不好,因为他虽然起着决定作用,但却不是根本作用,而能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自身。
第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假命题,因为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不有一句俗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你是名师不假,但是能不能教好学生却又是另外一回事。这就像你是雕刻家,你可以把石头雕塑成英雄的石像,但是如果你面对的是沙子,你能有办法吗?恐怕只能是两手一摊,徒呼奈何吧!
《小舍得》中,南俪的女儿夏欢欢在雨中控诉妈妈:“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可你就不要普通的女儿,你就是想要一个学习好的女儿”。这怨怼里我们难道还不能清醒吗?
北大教授教不好自己的女儿很正常,我们有什么必要少见多怪呢?毕竟这个世界天才是凤毛麟角啊,我们有什么必要自我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