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以后,你就会知道孩子会说话、会走路,都是你在妈妈圈聊天时可以显摆的事儿。不信,你可以推着婴儿车,带着孩子去小区公园试试,肯定很多人问你:“孩子多大了啊?会走路了吗?”
无论你的回答是会还是不会,他们都会和你显摆自家孩子说话有多早,学走路有多快。如果自己的孩子还不会说话或走路,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聊天。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孩子学走路真的越早越好吗?其实很多儿科医生在多种场合强调,让孩子学走路不是越早好,除了能显摆之外,害处一大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宝宝大动作的成长轨迹,你就知道了
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大运动发育图,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抬头、翻身、坐、爬、走等大运动不是学出来,而是时间到了就会水到渠成。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学习,就属于揠苗助长,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宝宝肌肉的发育顺序是颈部肌肉--肩部肌肉--腰部肌肉---手臂和腿部肌肉---腹部肌肉)
1、抬头
抬头的动作根据抬起的高度不同可以分为抬头和抬胸。一般而言,宝宝满月的时候可以抬头,2个月的时候可以抬胸了。如果孩子3个月了还不会抬胸,甚至抬头了,可能是宝宝爬的姿势不对,或者是因为神经发育异常引起的。
2、翻身
俗话说三翻四坐,也就是说婴儿在3个月大的时候就掌握翻身的本领了。然而很多妈妈会发现,3个月的宝宝不但不会翻身,甚至竖着抱的时候头部还会向后仰。
这是因为宝宝颈部肌肉发育不足,无法承受头部重量引起的。建议妈妈把宝宝放在床上多练习抬头动作,颈部肌肉力量好了,再练习翻身就简单了。
提醒一下,竖抱婴儿对宝宝颈部力量的要求很高,建议妈妈在宝宝6个月前,慎用竖抱姿势。
3、坐
5个月的宝宝随着能力的提升,就不满足抬头和翻身了,他们开始有坐起来的冲动。这时候,很多父母就忍不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帮助孩子靠着枕头坐起来,这样做并不利于孩子脊柱的发育。
如果孩子暂时不会坐,父母切忌协助孩子练习坐姿,可以让宝宝多趴着,等宝宝腰部肌肉力量起来了,坐起来就简单了。
4、爬
爬行也是不需要刻意训练,宝宝到了6到8个月的时候就会有爬行的欲望。妈妈可以让宝宝趴着,用手顶住小脚,可以观察宝宝是否有爬的欲望。
爬行对于宝宝的大脑的平衡系统发育和肌肉力量发育非常重要,不建议妈妈为了让宝宝学走路而跳过这个步骤。
5、站
关注我的妈妈都知道,宝宝学站和学走太早会引起罗圈腿,学得晚了又担心孩子是不是有问题。不过,妈妈可以通过下面这个方法判断宝宝是否可以学习站立了。
一般而言,10个月大的宝宝才具备站立的能力。宝宝是否可以站立,与宝宝是否有站立的意识和能力有关,更要注意宝宝的站姿。如果宝宝可以扶着东西轻松站立,腿部和脚部着地很轻松,就可以鼓励宝宝练习站立了。如果妈妈发现宝宝喜欢踮着脚,说明孩子发育不足,还没到学站的时机。
6、走
宝宝学走路时,父母不能只在意是否能站、会走,还要注意孩子的站立和走路的姿势。
强迫孩子学走路,对孩子有哪些危害
1、骨骼变形
一般而言,父母强迫孩子过早地学习坐和走路,会影响到孩子骨骼的发育,尤其是脊椎和腿部骨骼的发育。婴幼儿时期的宝宝骨骼中的成分多是骨胶原,钙的成分较少,所以很容易变形。
2、视力发育
宝宝一岁前,视力发育尚不成熟,在学习走路的时候,眼睛需要不停调节光度和焦距,很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3、容易跌倒
孩子过早地学习走路,由于身体平衡不好,加上腿部肌肉力量不足,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非常容易跌倒。很多家长为了防止孩子摔倒,会给孩子使用学步车,反而会对孩子走路的姿势产生影响。
由此可见,孩子学走路不是越早越好,而是宝宝能力满足后水到渠成的事情,只要不是玩得太多,父母就无需太过担心。
》》》宝宝越早学走路就越好吗,不是的,实际情况正好相反
当孩子从小婴儿慢慢长大,到了能爬的年纪,家长就开始盼望着宝宝能够早点学会站立、走路。因此不少家庭中,家长在宝宝还无法站立的情况下,就用手托着宝宝的腋窝,引导宝宝一步一步地慢慢向前。
家长们期盼孩子早点开口说话,早点走路,早点识字,最好是什么事都做在别的宝宝前头,长大后才能变得聪明又机灵。
邻居小黄最近就出于这一热望,而有点用力过猛了。
小黄是个心急的爸爸,一般来说,宝宝要到6、7个月的时候才能学会爬行,可在宝宝4、5个月大时,小黄就经常把宝宝翻身,让宝宝趴在床上,逼着宝宝自己学会翻身、爬行。
眼见宝宝学会了爬,小黄恨不得宝宝马上能够健步如飞,马上扶着宝宝,每天都让宝宝学习站立,之后又逼着孩子过早地学走路。可问题就出在后来,宝宝虽然会走路了,可怎么也走不稳,经常是走几步就要摔一跤,虽然孩子会走路的比别人早,可别人家的孩子都已经能小跑了,孩子还是不能正常走路,这让小黄十分担心。
家长想让宝宝快快成长,早点学会行走,探索外面世界,初衷是美好的,但如果操之过急,反倒因此而伤害了宝宝的身体健康,那真是不值当!
那么,过早让宝宝学走路的危害究竟有哪些呢?
1.影响形态
过早地学走路,宝宝的下肢骨骼、肌肉脆弱,不易承受上半身身体的重量,而且这时宝宝的脑神经和肌肉神经都仍出于上一阶段,不足够让孩子学会走路。
宝宝还未养成站立的习惯,对四肢的控制仍不熟练,这时候下肢既要承受着上半身的重量,造成超负荷,同时还要维稳步态,不至跌倒。因此宝宝在走路的时候,下意识地会将腿弯成O形,来稳定身体,长此以往,宝宝的腿形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出现O形腿或X形腿。
可别不把这当回事,婴儿的腿往往比成人更加柔软,而且并没有完全定型,最常见的就是孩子骨折了之后,更容易康复。但同样如果在婴儿时期没有把握好,孩子的腿型往坏的地方发展,等孩子长大了,也更难以恢复。
2.不利于正常走路
宝宝过早地学走路,足弓尚未发育完全,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地让宝宝做些站立练习,让宝宝自然而然地学会走路。
家长如果非要孩子走路的话,宝宝能不能学会是一个问题,重要的是宝宝将全身的重量都压到下半身上,影响足弓的正常发育,将导致宝宝产生扁平足,无法正常学会走路。当同龄人都能跳会跑的时候,孩子还连正常快走都走不清楚,这主要还是由于过早学走路所带来的影响。
同样家长急于求成,往往会让孩子在行走的路上遇到更多困难,就比如说实在没办法站立,但是家长非让孩子自己走,所以说摔了很多跟头。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对走路产生畏惧的心理,感觉自己不行,同样也会让孩子,学会走路的时间比正常人更晚一些。
3.影响身高
宝宝出身之后,四肢的发育是非常迅速的,每个时间段紧密连接,都一一规划好了孩子做什么是好的。但若跳过两三个月的过渡时间,提前让宝宝学走路,将导致宝宝腿部骨骼的发育受阻,在学走路的过程中,对宝宝的脊柱也会造成一定伤害,影响到宝宝身高发育。
这些看上去暂时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随着孩子的身体发育,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就像一开始一个小苗苗,长歪了,你看着倾斜的度数不大,但当树木长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问题就更加清楚了。
4.影响视力
这看起来简直是毫无理论,但实际上如果让孩子过早的学习走路,的确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视力发展。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眼睛是没有发育好的视力,也并不是那么完全。所以说很多孩子,早早的就戴上了眼镜,纠正视力,这时候孩子的视力没有固定下来,容易纠正,也容易破坏。
尤其是在孩子一岁之前,孩子在学走路的时候会不自觉的看向远方,眼睛也变得没有焦距。这样的情况久了,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视力发育,影响到孩子眼睛的调焦。
孩子学走路的误区
1.走路晚的孩子都很笨
孩子学走路的早晚,只和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以及练习度不同有关,而且还更偏向于前者。孩子骨骼发育的晚,就算孩子再聪明,也很难在身体不允许的情况下学会走路。
而且有些孩子说话说的早,有些孩子走路走的早,有些孩子很早就会自己憋尿,这些都和家长的教育以及孩子本身的身体发育是挂钩的,除了一些个别情况,这些身体技能的学习,实际上和聪不聪明并没有什么关系。
2.孩子可以越级
这里说的跳级可不是升学的跳级,而是说有些家长不重视孩子技能学习的规律,还没有会爬,就想会走,还没有会走,就想学跑,这是很不对的。
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就像我们学自行车,如果一开始没有练习平衡车,就很容易没有平衡感,而在练习的过程中受伤。虽然有一些极个别的情况可以跳级,但是让孩子在不遵循身体规律的情况,做这样的事情,毕竟对健康不好。
让孩子过早的学会走路,简直就是把害而无一利。而且很多时候孩子的苦也受了,罪也吃了,最后不仅没有提前学会走路,反而惹了一身伤。
而这种情况也适用于一些家长想让孩子过早学说话,过早识字,或者是让孩子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学课本知识,为了让孩子跳级。但是这些家长都忽视了成长,从来都是一个过程,急不来。
孩子早学走路,虽然能更早、更快地接触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事物,用自己的身体接触、认识周围环境,但过早学走路的危害不容家长忽视,家长应该尽量选择在宝宝合适的成长年龄教孩子走路。
看了以上文章,你认为宝宝什么时候开始学走路好呢?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