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曾说“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除了革命,我的嗜好就是读书。”而家长和老师在培养学生时,也喜欢通过读书的方式让他们明理、获取知识。
对于中学生来说阅读也是开拓视野,积累知识的方法,尤其是对于擅长文科的学生来说,阅读不但是有助于提高成绩,更是兴趣使然,但是如今的学生课业压力大,读书时间有限,看的书籍有时候并不会仔细筛选,不能提高成绩事小,影响学生的三观可就不好了。
三类高中生喜欢阅读的书籍,看的越多效果可能越差
要说谁最了解学生,那除了家长应该就是老师了,想想在学生时期被老师没收的读物有多少?意林,花火,青春志……这些都是从前的回忆,可能每个阶段的学生喜欢的读物有所差别,但是有几类读物是老师们不建议学生阅读的,看的越多可能效果越差。
网文时代,曾经的纸质小说如今化作了代码,在手机阅读更方便了,有些小说的内容诙谐幽默,学生读来缓解枯燥的学习也并无不可,但是如今很多小说为了吸引人眼球,会在内容里编造很多元素,有些是虚构架空,有些则凭借仅有的一点历史常识去编造改写。
这类书籍中涉及到的历史无疑会给学生造成错乱,高中的历史本就是文科生的重点,再加上记忆中的错乱,可能会对成绩造成影响,还记得那个爆火的手游角色“荆轲”改名事件吗?导致了不少学生对历史产生误解,那些文史学家整天唾弃当代电视剧胡乱编造,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知从何时开始,高中生的阅读书单中多了这样一种类型——心灵鸡汤读物,这类书的内容本意是缓解压力,带有精神安慰的作用,但是如今的鸡汤类小说更多的是无病呻吟,看似说的内容无比正确,其实很多都是废话,浪费学生的时间,而且没有营养。
当代学生热爱追星,有关爱豆的周边哪怕节省零用钱也要购买,而不知道这是什么怪象,好多名人一旦出名了就热爱“写书”,除了偶像明星,还有一些不知所谓的网红,在自己的“传记”中侃侃而谈成功之道,将各种不靠谱的价值观输出给学生,让学生以为成功很容易,读书反而不重要。
好的书籍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家长可作参考
区别于野史杂谈,真正的历史类书籍应该是严谨的,客观的,很多高中生不喜欢历史,认为枯燥无聊,但在这些史学家的著作中不但将历史变得有趣味,而且通过阅读可以增长历史常识,对于学生的文化沉淀有所帮助。
科普类书籍相对来说理科学生看的多一些,因为其中涉及到很多有趣的概念和理论,很多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对物理学识的掌握,对于物理感兴趣的学生来说这类书籍可能会有所帮助,而且不只是成绩,更是开发学生思维角度和视野。
阅读对学生的成绩有什么直接影响吗
为什么老师都喜欢推荐学生多阅读书籍?举个例子,当给你作文题目“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作为材料,让你自拟题目和选取角度时,学渣可能一脸懵,但是有阅读习惯的学霸们可能早就开始解读材料的含义了。
可能有人疑惑哪里会出这么反人类的题目,不巧,这正是2020年江苏高考的语文试卷作文题目,出自《易·乾》,有相互感应的意思,擅长阅读的学生总能在用字遣词中理解题目的含义,更有利于解题的立意和分析。
当学生真正开始下笔的那一刻,阅读的好处又体现出来了,作文嘛,区别流水账的日记,总是修辞手法越高明越好,语句越优美流畅越能拿高分,可许多时候,学生只能无奈的写下一句空洞直白的文字,任凭怎么想也编不出来更多的句子。
但习惯阅读的学生就不同,那些在平日里积累的书籍内容,随便拎出来几句就能作为引用和扩展,分数自然高了。
总结:
阅读是一把钥匙,打开学生通往进步的大门,有时候学生的成绩不光体现在课堂听讲,更多的是课后的积累,作为一名高中生,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张,更应该将有限的时间放在对自身有益的读物上,筛选糟粕的内容,别让一些无聊的书籍影响自己的三观。
今日话题:你觉得读鸡汤类读物是还是坏?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