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抖音,看到一位母亲发的视频,她带孩子去一家餐厅吃饭,点了一盘鸡肉,她自己一口没吃,看着孩子吃完整盘鸡。然后配文案:贫苦妈妈带孩子来大饭店吃饭,笑看儿子吃完一整盘鸡。
我们先不说这是不是为了流量拍的段子,但这样的父母在中国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自己舍不得吃穿,舍得给孩子买披萨,穿阿迪。然后四处炫耀“自己苦点没关系,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遇到那种跟孩子一起吃零食的家长,更是振振有词“这是得多馋才能跟孩子抢那点吃的。我都是留给孩子吃。”多让人感动的母爱啊,多么不容易的家长啊,我们要宣传这种无私的母爱,歌颂这种不计回报的付出。
回过头来看,当我们看到那种“一个母亲养活5个孩子,5个孩子养不活一个妈”“母亲含辛茹苦养大孩子,孩子却一去不回”这样标题的文章时,我们第一反应就是愤怒。这是什么猪狗不如的孩子才能做出这等猪狗不如的事?当我们口诛笔伐不孝子的时候,我们谁又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百善孝为先,这是我们小时候就明白的道理。可是,何为孝?孝这个字就很好的诠释了他的含义,老为头,子为底。意为儿子把老子托在头上,是为孝。可是孝的后面还有一个字,就是顺,孝容易,顺很难。若我们顺,那么肯定就孝了,有啥比顺着别人更让人愉快的呢?可是顺这个字也很有意思,三个竖,一个页。也就是说顺三次就成了一页书,写满了,就要翻下一页,下一页你是顺还是不顺?所以说,顺很难,难在人的得寸进尺。
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处处顺着孩子,喜欢吃就全部吃完,我们都不吃。喜欢穿,我们就去买,钱不够我们省。我们觉得自己的爱可感动天地,如果这样孩子还是不满意,那不是要天打雷劈的?可是吃穿仅仅是一页,后面还有住行,还有娶妻,还有生子,就问你是顺还是不顺?你不顺我就不孝,这有啥错?
所以不孝子只是问题的正面,谁也不去分析问题的背面。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正是当年那些不计回报的父母的爱。孩子小时候可以自己吃完一整盘鸡,为什么长大了就不行了?你们不是不喜欢吃鸡吗?怎么老了老了,还那么馋了呢?你们以前不是跟我说“妈不苦,妈为你们干啥都高兴。”怎么现在到处跟人说日子苦,儿女不孝顺?那个砸锅卖铁的父母怎么老了就变了呢?你的锅还在啊,为什么要跟我住,跟我吃?你以前说的那些话现在都不作数了吗?老大吃得比我们多,他怎么不养活你?老小最受宠,他怎么不露面?
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多半是小时候没有原则的娇生惯养造成的。你告诉他你可以为他付出一切,却没告诉他你也曾经有梦想。你告诉他别人有的他也会有,却没告诉他自己争取来的才更踏实。你告诉他你好爱好爱他,却忘了问他是不是也爱你。你只感动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
我总跟我的孩子说,“如果有一天我老了,你对我的好都是出于你爱我,而不是因为我是你妈你要孝顺我,那我觉得我对你所有的爱都是值得的。”
我是个80后的妈妈。我会跟他抢零食,去超市购物也会买只有我喜欢的食物。当然我也会把稀罕的食物让给他吃,但是我会告诉他“妈妈也爱吃,但因为剩得不多了,就给你吃吧。”每每这时,我儿子就会说“妈妈,我们一人一半吧。”
我们要学会适当的向孩子表达我们的欲望,我们有吃美食的欲望,有穿名牌的欲望,甚至也有啥也不干,只想享清福的欲望。但是我们也要告诉孩子,我们爱他们,为了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成长,我们违反了本性,克制住了欲望。这样,当孩子有无理要求的时候同样也会克制住自己的欲望。
我每天都会问孩子爱不爱我?有时候他会说很爱,有时候也会说今天没有那么爱。我问他为什么每天的爱都不一样,他回答:“因为我今天还有爱别人啊!”我很高兴他有爱别人的能力,我为他感到骄傲,因为只有爱才是无坚不摧的武器!
我从来不强迫孩子去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我告诉他:
“我给你买的,就已经送给你了。你可以把它送给任何你喜欢的人,也可以谁也不给自己留着。但妈妈想告诉你的是,如果你分享了你的东西给朋友,但他却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没有分给你,那么至少证明他不是你真正的朋友。不要不计得失地对别人好,因为你自己会感动,会有所求。不喜欢你的人是不会感动的,当然也不会满足你的任何要求。”
我们从来都不否认尊老爱幼是种美德,但我们也要适可而止。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去谦让,这无非是在跟孩子传递一个信号:我的付出是无底线的,因为我们是你的父母,所以你可以提任何要求。当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时候,孩子只会怨恨。
我们可以适当的跟孩子分享我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请他帮忙给出建议和意见。让孩子有参与感是最好的言传身教。当然,我们也要学会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痛苦。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抗拒跟父母交流,或者只报喜不报忧。
有的孩子说我不愿意跟爸爸妈妈说烦恼的事,因为他们不但不安慰我,还要数落我的不是,本来我就很痛苦了,他们还要加倍的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罢休。也许很多家长会说,我小时候就是这么长大的。可是我们仔细想想我们小时候是不是也有过离家出走的冲动?是不是偶尔也会有被唠叨到想自杀的想法?只是现在我们长大了,时间治愈了我们的焦虑而已。
我们总是抱怨教育孩子的烦恼和焦虑,却忽略了他们带给我们的美好与温暖。情感本来就是分享与分担并存,如果你觉得跟自己的孩子不够亲密了,那么请你打开自己的内心,跟他分享一下自己酸甜苦辣,也听听孩子的喜怒哀乐,也许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