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提高中华民族素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学生变得越来越累,小小年纪就背着沉甸甸的书包,精神状态十分疲惫。
这种压力,来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来自家长的期待,更来自对升学需求的渴望,每个人好像都很累。
因为如今的学生党不仅需要上学,放假后还需要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无论是超前教育还是课外拓展,几乎都要尝试一遍。
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学,先考上高中,然后考大学,最后拿到好看的offer,一系列蝴蝶效应都要从最初的学习阶段打好基础。
前不久,有人曾提出需要整改中小学的学制,从原来的633调整成522,这样不仅能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让他们尽早进入工作岗位。
为缓解学习压力,“633”学制有望调整成“522”?
教育是国家发展基石,也是行业人才的基础,学生需要接受良好教育,未来才能有所发展。
最近,很多人发现,我国中小学生上学的时间太长,足足需要12年时间,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就已经24岁,如果继续考研读博,毕业就已经30岁了。
尽管专业能力强,但如果没有社会经验,就算学历很高,也很难找到靠谱工作,行业中的人才就会出现断档现象。
于是就有人提出,是否应该缩短学生的学制,让他们尽早进入社会,这样也能有效避免人口老龄化、缓解老龄化劳动力的问题。
针对这件事,教育部早已经做出回应:尽管学生学制较长,但目前依然适用这种教学方式,暂不做调整。
这样看来,传统学制6年小学,3年中学,3年高中的学制,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5年小学,2年中学和2年高中,学生只需要学9年就能参加高考的梦破灭了。
我国各阶段学制时间为什么这么长?
诺贝尔文学奖得住莫言认为,国内12年学制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双重浪费。
我国在教育改革之前,曾实行过一段时间小学5年学制,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发现,5年时间并不能完全接受小学知识。
当他们进入初中后,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初中学习内容,明明可以提前毕业,但学生成绩平平,很难有好的出路。
而且那时没有校外补习机构,学生没有超前教育机会,每个人只有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没机会拓展,也没机会接触新知识,成绩很难得到快速提升。
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阶段,也是需要夯实基础的阶段,如果小学学不好,将来进入初中高中也很难坚持下去,所以那个时期,家里能出一个大学生非常不容易。
经多方因素调整后,才改成如今的小学6年制,初中3年制和高中3年制,这是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学多练习,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多联系。
有人认为,或许可以用改学制的方式为社会提供更多专业性人才,毕竟年轻人尽早进入岗位,更适合如今的社会发展。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包括父母也是,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各阶段学生的学习重点,他们应该锻炼哪些能力,为什么国家不会缩短学制,这些才是教育的根本。
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应该掌握哪些能力?
小学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从人类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看,小学是学生快速发育阶段,他们长身体长知识的意向是最强烈的。
在小学阶段,家长应该培养学生学习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小学基础打得好,会影响他们一生。
中学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学生进入中学后,绝对不能马马虎虎,因为中学的淘汰率最高,可达5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初中成绩不好,将来有一半的机会无法顺利进入高中。
而中学的学习重点就是思维启蒙和分析能力,语文和数学都要打好基础,因为等你进入高中后会发现,几乎所有学科,都需要这两门做基础,理解和分析能力不到位,成绩很难提升。
高中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作为高考的预备阶段,高中学习最重要的就是知识框架和知识的运用,将所有小知识点串联起来,灵活运用在所有学科中。
高中想考好成绩并不容易,因为对学生思维和智商都有一定要求,话虽难听但这很现实,大部分高中生拼的就是智商和学习思维,如果方向不对,怎么努力都没用。
尽管现在的学生党很辛苦,但努力学习依然是实现理想最容易的捷径,别寄希望在不可能的事情上,有这时间倒不如多背个单词更有用。
今日话题:大家认为国内学制合理吗?为什么?欢迎留言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