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康纳:一个有英国护照的美国人,在阿布扎比远程教印度学生说汉语

在英国学习、工作、生活这些年,我认识了不少“ 中国通 ”,康纳就是其中之一。

在印度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在社交媒体上刷到,他的一段自我调侃——

“ 大家好,我是 Dr. 康纳。我是一个美国人,但我也持有英国护照。我任职一家印度大学,目前正在阿布扎比远程教学中文,并做蒙古语的研究。在阿布扎比,我的朋友大多来自菲律宾。”

我看到的第一反应还是挺吃惊的,因为对他的情况多少还是有点了解,无论是在英国还是美国,他都有不错的生活,竟然说离开就离开,还在疫情如此特殊的时刻,选择入职了印度一家大学。

而我也喜欢他的这段话,是一个典型的“ 无国界 ”人士的开场白。我满心充斥着好奇,跟他约了这次的专访。

对话的最伊始,我的关心首当其冲还是来自于印度疫情。之前在新闻上看到日增四十万这般触目惊心的数字,也有无数在英国生活的印度人第一时间回到故土,解救家人。

不过康纳在孟买的学生们,很淡定,说是当地疫情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当然是否真的淡定我们也无从知晓,至少通过 Zoom 的视频连线来看,似乎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学生无差。

我之前的想象来自于电影《无问西东》里,窗外轰炸机轰鸣,窗内书声琅琅。看来还是我内心戏过剩了。

随后,我毫无遮掩,自己对于他选择印度的诧异。这份诧异可能来自于,中国同龄人长久以来对于安定生活的向往。明明是二十来岁的人生,但前赴后继的年轻人选择抱着金饭碗过活。

康纳在视频那头,笑称,当然,他自己也是没想到竟然选择了一家印度机构。

去年 11 月,英国封锁短暂告一段落,但关于圣诞即将再次封城的消息铺天盖地。正在寒假的康纳,选择来到阿联酋的首府阿布扎比过圣诞。

戏剧的是,等康纳人到了阿布扎比之后,英国果然进入了下一轮封锁,要持续整整四个月。并且阿联酋上榜了英国的红色名单,入境需要酒店集中隔离,费用大约近 2000 英镑。康纳权衡利弊之后,觉得不值得,遂选择留在阿布扎比。

他托着笔记本电脑向我展示了,酒店外的海岸线。在这里,他完成了印度大学的面试,并正式入职,后开始通过 Zoom 远程教学。选择印度的理由很简单,学术界就是这样子,哪个国家有需要,他都可以去。只是恰好哈佛大学跟印度当地大学有合作,招募教授中文的学者,他顺其自然接了这份博士后工作。

他目前教授三门课程,课程涉及中国经济、历史与外交。此外,还教授中级汉语,汉语考试分为六级,他教的是五级。除了教书,他目前研究的课题,包括中蒙俄经济走廊等等。

可以说,疫情打乱了他原先的节奏。康纳本计划今年五月份前往印度的,但考虑到印度现在的疫情情况,还是安全第一,就打消了这个计划。既然这份教学工作可以实现远程操作,他欣然接受。

他喜欢阿布扎比,背靠石油大国,让康纳觉得处处是机遇。如今已经生活在此超过半年的他,也在当地寻找新的工作机会。这座城市是多元和无国界的完美体现,阿拉伯人只占比 10% ,50% 以上是印度人,巴基斯坦和菲律宾人也很多。

他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也不着急给自己的未来一个明确而清晰的细化指标,他只知道自己是会在学术这条路上死磕到底的,其他的无所谓。人啊,活着活着就明白了,不用着急。

我之前就发现在外国人心中“ 定居 ”是个很稀奇的概念。无论他们是否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资源,换一座城市甚至换一个国家生活,都是拍脑袋就可以决定的事情。

在康纳看来,自己就像是一个四海为家的游牧民族一样,他在每个地方都是生活个几年,一直在搬家。

但这还是要看个人想要的是什么。他拿自己的家庭举例,外公就在美国的小县城生活了一辈子,也很美滋滋。妈妈则是在 20 多岁的时候,开始闯荡世界。现在爸妈在美国,弟弟在英国,家人也不会给他任何以爱之名的捆绑,“ 父母就觉得,我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只要开心就好。”

就像当年他决定学习中文,放弃当音乐家的年少梦想,父母也轻易就同意了。少年时期的康纳,是个贝斯手,当他觉得自己的天资一般,似乎并不能闯荡一番天地出来,就果断选择换了一条赛道。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是康纳人生的转折点。全世界都直观感受到了中国的大国崛起,康纳也不例外。次年,当康纳进入美国高中十年级,意外发现选修课列表中,有初级汉语这门课。那时候康纳的兴趣很广泛,他对于西班牙语和日本文化同样感兴趣,但北京奥运会带给他的震撼,让他在潜意识意识到或许掌握汉语,能在未来打开自己的事业局面也说不定。如今回想起来,入坑汉语纯属偶然,又或者通过奥运会,他内心对于中国人的精神相当佩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就这样,康纳开始学习中文。他记得很清楚,汉语启蒙老师姓张,是孔子学院外派的交换老师。然而,当时班级里,跟康纳一般对汉语有兴趣的学生并不多。除了他,其他人都是在学着玩,根本没花心思。尤其是汉字书写这一块,学生们都觉得太难了,所以老师只教了汉语拼音这些。

奥运会之所以能给康纳如此巨大的冲击,也是因为彼时的他对于中国尚存在诸多误解,他以为中国还是很落后、很闭塞的。张老师告诉他中国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猎奇心驱使下,康纳前往中国旅行。那是他第一次去中国,面对北京、上海的自由开放,他再一次被震撼。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10 年,康纳举家搬迁至英国生活。他对大不列颠并不陌生,小的时候,因为家人频繁来英出差,他也需要经常来往英美,一度在英国生活了四年。来到英国之后,他对汉语的学习更加坚定了,2011 年,康纳如愿考上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中文本科。大学里,康纳通过对比,确定了自己的语言天赋。在开学前,他已经掌握了 800 多个汉字。进入大学第一个学期,同班同学还在啃中文初级的时候,他的汉语水平就已经到达了中级。

大学的第二学期,他有机会来到北京师范大学进修高级汉语。班上以亚洲学生为主,来自日本、韩国、泰国等等,只有两三个欧美人。课堂上,除了觉得要努力追赶亚洲学生之外,康纳也有很多关于民族矛盾的记忆。那两年钓鱼岛事件比较严重,连中文老师都劝日本学生少出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期间,康纳走过了中国的几十个城市,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坐上高铁是最难忘的记忆,他感受着中国的腾飞。自己这厢新奇着,这副洋人面孔也吸引到了媒体的注意,康纳还被采访了搭乘的感受。

2013 年之后,康纳回到伦敦读书,他开始接触文言文与中国现代文学,并尝试翻译了不少唐诗宋词。越学越深入,就开启了博士之路。而除了本科学费是父母支持的,硕士、博士都是他靠自己一路奖学金读上来。

康纳坦言,通过学习汉语,发掘了他对语言学的兴趣,基于汉语,他逐渐发展出对整个语言学的极大热忱,像现在,他又在专注蒙古语的研究。更难得的是,他对世界的理解更开阔了。在康纳看来,想了解中华文明与丰富历史,前提是要尊重中国,这个世界除了有美国梦,亦有中国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事实证明,康纳还是很有远见的。如今中文热潮已经在全世界范围突显,越来越多国家的小孩在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学习中文。就像中国人学习英文一样,学习中文的外国人,也是觉得掌握汉语,似乎就多了一项事业的可能性。

因为他是双国籍持有者,我问他,如何跟别人开场白,是介绍说自己是美国人,还是英国人。

康纳觉得,这个就看对话情境。如果在跟英国人沟通,因为多少带着美国口音,他就会说自己来自美国。而每次回美国,当地人也觉得他发音不太正常,康纳又说,我出生在这里,但在英国生活时间比较久。

看得出来,关于国界的概念,他挺淡的,形容他是游牧一族更为贴切。

这点上好像也多少体现出了一些中西方差异。我们如今的社会,提倡爱无国界,学无国界,但是在民族身份认同上,还是相当敏感的。

也可能是本身就承认双国籍的制度,让康纳没有那么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加之,美国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国家,只要遵守法律和民主自由的精神,不同国家的人入籍美国之后,自称是美国人,他都觉得没问题。在他看来,这无非是自我选择,所谓的身份认同,不过是国家给出的想象空间。就像中国有 56 个民族,又细分出内蒙古人、西藏人,或者北方人、南方人,如果地域可以接受的话,那么国界也是可以淡化的。关于自我认同这件事,他又举了性别认知这个例子。有些人肉身是男性,但内心觉得自己是女性,这在西方国家也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作为一个“ 游牧人 ”,他也经常接受到来自不同文化的冲撞。比方说,面对疫情,当他早早戴上了口罩,会有不解的外国人,吐槽他是不是要去抢银行。不过每当面对这样的情况,康纳反倒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学习语言,他得以有机会了解到不同国家的声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尤其是疫情之后,关于中国的阴谋论此起彼伏。西方世界,随处可见对中国疫情集权式处理办法的批判。康纳原以为特朗普下台之后中美关系会好转,但事与愿违。只能说,两个国家的长期战略发展有冲突,而因为疫情民间交往也受限制。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叙事方式,老百姓是在一个极其渺小的角度去看世界的。

最后想说,当中西方矛盾激增的时候,有的时候在社交网络也会看到一些很诡异的发言。诸如,“ 我是中国人,我不出国;我是中国人,我绝不说其他国家的鸟语。”那么今天,我提供给民族情绪高涨的人们,一个新的角度,奉上一个无国界游牧人的故事。无论是哪国人,我们都是世界公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