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浪堤镇虾里小学教师李奕承的师者之心与文艺之路

李奕承,男,白族,元江县因远镇人,2018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书法专业,现任教于红河县浪堤镇虾里小学,学校校长。为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印社社员、红河州书法家协会会员,其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多次在省内外书画展览比赛中获奖并入展,喜好文史、金石,参与了元江县文学艺术联合会、元江县档案局联合出品的《元江府志》一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多篇文章刊登于《元江白族散文集》、《元江文史资料》等,曾开办因远平山斋书法工作室,主要教学书法、国画、篆刻,用其所学,弘扬传统艺术文化。

怀揣梦想,走上三尺讲台

教师是一个神圣且光辉的职业,也许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自小心灵深处便埋下了长大后做一名教师的种子,也一直为之奋斗。2018年大学毕业,他怀揣着梦想,如愿以偿的考上了教师岗位,来到了红河县浪堤镇虾里小学,在没上岗之前,他就听闻红河县是一个贫困县,教育相对落后,在广大的山区还有许多的贫困群众和孩子因家庭困难而上不了学,各方面条件相对艰苦,但这些都没能够阻挡他前行的步伐。从教育局出发,当踏上浪堤这块红土地的时候,一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弥漫在他的全身,因为这片土地曾经是李奕承老师的外公工作起步和奋斗过的地方,他的外公从边纵部队到主政教育,在这里留下了青春和汗水,而他正好接过外公的教鞭,沿着外公走过的路,继续传承着这一项光荣的事业,这是一种情怀、一种精神的寄托,更是奋斗的信念。从学子而师,一石一木,由苗而树,点点滴滴,他深知教育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所以从站上讲台的那一刻,他倾其所学,为孩子们授业解惑传授知识。

学以致用,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

大学毕业,步入校园,走上三尺讲台,美好的理想终抵不过现实的残酷,由于教师的稀缺,他一进校就负责教授一年级的所有科目,加上这里的孩子基本都是彝族、哈尼族,好多到了一年级还不会说汉话,对一个不懂民族话的他既是个考验也是个挑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新老师,虚心的向每一位老教师学习是提升自身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每当课堂之余,他都积极的向老教师学习求教,不断的总结,摸索前进。受师资力量的限制,学校音体美学科的教学有所滞后,这使得学生的思想意识,思维和眼界得不到开拓,课堂生活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许多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进而逃学旷课。面对现状,李老师利用自身优势,采用各种方式上好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这丰富了学生课堂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书法作为我国的一门传统艺术,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李老师从小在其外公身边长大,耳濡目染,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大学四载寒窗,四年的学书生涯更加加深了他对书法的认识,而且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书法的教育,在考试中也加大了书法的比例,尤其写得一手好字在考试之中都有非常大的优势,因此他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文字书写,从坐姿、握笔姿势等各方面引导每一个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让书法走进课堂,让学生更多的理解我国的传统艺术,了解书法名作背后的故事和体味人生的哲理,培养学生的课外兴趣。同时积极的走入学生之中,亦师亦友,让学生有所学,有所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校园文化建设

在上课之余,他积极的参加县文联、文化部门组织的书画公益活动,为群众写春联,送春联,用自己所学专业回报社会。同时积极的加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为学校写标语、校名,提升学校的人文气息。班级文化建设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班级班风的体现,也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展现。因此,他书写对联:“志当存高远,勤必争朝夕”先贤名句鼓励同学们,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不负光阴勤奋苦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以艺抗疫,为武汉助力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来袭,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同抗击,国家号召文艺工作者以艺战疫,用文艺作品为武汉助力,他故用手中的刀和笔创作出篆刻和书法作品,为前方奋斗的战士致敬。其作品先后被云南省档案馆和红河县博物馆收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海无涯,不断加强专业技能学习

知无涯而学无涯,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他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的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晴耕而雨读,在提高了自己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其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和省内外书画展并获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撰稿:朱荣峰

编辑:朱荣峰

初审:张睿杰

终审:白布鄂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