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考场上,考的是孩子考场下,考的是家长
家长情绪是否稳定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状态因为情绪会传染
因为孩子需要轻装上阵。
日子一天天过去。
越临近考试,越将考试那两天的日程“放大”,几点起床?准备什么早餐?
出门走哪条路不会堵车?中午吃饭和休息,不能到外面吃,千万别生病,文具都带齐……
不要出意外!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为了孩子可以放弃很多很多,却经常被嫌弃唠叨、无知,尽管如此,他们仍日复一日地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的学习保驾护航,他们就是——家长!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重心,对于高三家长来说尤其如此。
在传统观念里,高考是一考定终身。
更何况高考分数对于学生的未来去向而言,可谓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高三家长在备战高考期间的心理压力、重视程度跟学生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学生有哪些压力?
理解孩子有哪些压力,你才能真正帮到孩子。
一般说来同学们的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心理上的,怕自己考得不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
二是身体上的(这个反而被家长们忽视),长时间的紧张作息,超强度的听课做题,睡眠不够,孩子的身体自然感觉不舒服、累、压抑。
因此,家长一方面要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期望值,另一方面要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保证睡眠,同时包容孩子的负面情绪。
关于考前焦虑:
考前焦虑到底是什么?
心理学上是这样定义焦虑的:
焦虑是对即将到来的威胁和不幸的忧虑预期, 并伴随紧张的烦躁不安、担忧、烦恼和一定的身体症状。
也就是说,那些未来某个时期会能影响你利益的,你不能掌控把握的,都会使你焦躁、担心、食欲不好,甚至会手心出汗、尿频尿急、发热发冷、呼吸急促等等。
其实人人都会焦虑,只是触发焦虑的事件和焦虑程度不同罢了。
如果你参加过对你很重要的考试、等待老板的面试,或是等待一位姑娘答应和你约会等等,上面所说的,相信你一定不会陌生。
所以,考前焦虑是学生对考试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每逢高考,总有些考生闹心不已。
寝食难安者有之,考场发蒙者有之,考后崩溃乃至轻生者有之。
凡此种种,根源都是一个字:怕。
我们能看到现在的孩子有空前的学业压力,这只是显性的,而隐性的东西是孩子们整天跟焦虑高危人群在一起,这些人是孩子的父母、老师。
你想想看,如果孩子在学校、在家里都要面对一群焦虑的人,人人对孩子拉橡皮筋,老师在学校里不停强调考试、学习;
孩子回到家,家长也在强调考试、学习,那孩子可能就考不好了。
跟焦虑的人在一起,会疲惫不堪,我们孩子所遇到的压力是全世界没有的。
父母的期待,从过往咨询所见,经常有这么三种。
一种是,自己没实现的梦想,放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去代替自己实现;
另一种是自己实现了梦想,希望孩子和自己一样实现梦想;
第三种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孩子强。
在咨询中所见,第三种是最常见的原因,父母对孩子的焦虑最多的来源是“别人家的孩子”,来源于总爱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较,来源于期待自己的孩子能打败所有别人家的孩子。
曾经有高中的学生,她说:“老师,我们在玩这个东西。”我一看吓一跳。
玩什么?割自己一刀,很好玩吗?
这种行为我们怎么理解?
这是现实感缺乏的表现,必须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可惜,我们教育者全然不知。
我们只知道孩子的成绩上去了还是下去了,而成绩下来有太多的因素。
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的孩子,这些都是孩子的内心的一些痛苦点。
家长们从小学开始给孩子找最好的学校,初中、高中一直是好学校,等高考完了以后,再帮孩子找什么样的专业读大学以便运用关系找得到工作。
等到找了一份工作以后,觉得差不多了,就买一套房子给孩子,发动亲朋好友给孩子介绍女朋友,然后再拿钱出来给孩子办婚事,婚事办好了养孩子,最后自己帮孩子带孙子。
你要控制孩子一生,还需要孩子有一种迎战困难的自控力,又是这个悖论。
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就,似乎就是学生做试卷,有句流行语: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想想就后怕啊。。。。)
给学子们的话:
把对家人回报的想法,和考试分离开。
你就学就行,你就考就行。
没有好与不好的时候,学习就只剩一件事了。
把学和玩都当成自己的事,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给考生家长的建议:
要减轻孩子的压力,家长首先要减轻自己的压力,面临高考家长比孩子还紧张。
家长对孩子面面俱到,嘘寒问暖,无形中就给孩子制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因此,家长首先要放平心态,高考的确是孩子一生的一个重要关口,但它绝不是孩子人生的全部,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远比一个名牌大学的文凭要重要,更何况情绪过于紧张反倒更不利于考试中正常水平的发挥。
如果家长能够平静对待高考,那么孩子也就更容易获得心理上的平静,更从容地迎接考试。
允许和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给予释放情绪的空间,同时尽量给予积极信号。
“有些家长喜欢跟孩子说‘没关系,你考什么样我都能接受’,虽然是善意的,但并不建议这样做。
如果焦虑过于严重,通过自己的努力难以调整过来,甚至伴有明显的身体不适如头昏、头紧、头皮发麻、肠胃功能失调、睡眠欠佳和食欲下降等,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就要第一时间向专业人员求助,不可拖延。
不要过度关心
“你最喜欢家长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和“你最喜欢家长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什么也不要说,什么也不要做。”
可见,孩子不欢迎我们的过度的关心。
我们尽量不要在孩子学习时轻手轻脚走进房间,一会送牛奶,一会送水果,借关心之名,行监督之实。
我们家长朋友们,心里真是纠结呀,孩子不学习吧,你生气;孩子学习吧,一点灯熬油,你就心疼。
其实对孩子精神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关照都要适度,无关原则的约束少一点,多余的关心少一点。
关心则乱,看似考的是孩子,考的也是全家。
全家在谨小慎微的状态的时候,不管做的是什么,孩子都会有些紧迫感。
不管做的是什么,孩子都会觉得有些多余,有些排斥。
看似是水果,实际是胁迫。让孩子自点饮食。
随着待遇的增,服务的增,饮食的增,压力也就增了。
自点的结果是责任自负。避免责任外推。
饮食自点,压力自减。
如果家长经常把一些励志类图书刻意放在孩子枕头底下或者书桌显眼的地方,想让孩子在休息时间阅读这些书籍以激发拼搏精神和斗志,使其最终在高考时取得好成绩,那就大错特错了。
孩子很清楚家长的良苦用心,但家长的这番做法并不能够得到孩子的认同。
相反,这会起到一种负面暗示的作用。
孩子会认为家长这是在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像状元那样考上理想的大学。
由此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罪感,会产生“考不上名校就是无能”的想法,无形之中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压力。
寄语: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孩子稳定且正向的支持者,陪伴孩子,顺其自然,静待花开!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陋室倾听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缘。
红尘来去散无痕,烹煮文字疗人心。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实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