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发改委消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平校区将于今年实现部分竣工投用,并在之后实现学校的整体搬迁。
目前已经确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1级新生将前往新校区开学报到,今年10月将首批迁入4个学院机关工作人员和大一新生2500名。
“此次新校区的建设内容包括主要教学组团和图书信息与教育中心、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中心等核心教学功能建筑,以及为学生提供生活便利的后勤设施及宿舍建筑,将实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整体搬迁”。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说,现阶段新校区正在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开展设备安装和入住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步申请2022-2024年市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为明年实现学校主体搬迁入住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图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昌平校区
据了解,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现有小营、健翔桥、清河、金台路、酒仙桥5个校区,占地面积约500亩,而昌平校区于2018年正式动工,新校区占地面积逾1200亩,是老校区总面积的两倍以上。
2016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新校区一期建设项目就被列入北京市重点建设(续建)项目中的非首都功能疏解类项目;2017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一期建设项目纳入“一会三函”办理范围,被列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重点任务和北京市政府重点工程。
▎北京高校,纷纷建设新校区
据相关人士透露,当前,中央和北京市正大力推进在京高校的外迁工作。北京市高校外迁可供选择的模式有三种:迁往北京郊区的大学城、迁往河北省、迁往京津冀外的其他省市。
今年2月25日,北京市多部门召开发布会,北京市教委发展规划处姚林修处长介绍,北京市将坚定不移疏解部分教育功能,完成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新校区建设,并推动首都医科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新校区规划建设。
同时,北京市也将推进沙河、良乡高教园区向大学城转化,建设科教融合新城,加快推进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和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建设。
早在2016年,北京市教委就发布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宣布“十三五”期间,北京将不再扩大教育办学规模,在京高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积、不再校内扩建,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属高校通过整体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向郊区或河北、天津转移疏解。
目前,除了北京吉利学院已经整体搬迁至四川成都市以外,北京大学昌平校区、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均在建设当中。
图 | 北京理工大学河北省怀来校区开工仪式
北京理工大学怀来校区也在去年9月份全面动工,这片位于河北省的新校区拟占地约1001.4亩,预计建设周期为5年。据了解,北理工怀来校区将重点建设“新材料科学与技术”等4个学科群,打造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科技成果孵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基地,最终建成含能材料领域的国家实验室。
而这一轮北京高校疏解的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重头戏,在雄安。
▎多少北京高校,将会前往雄安?
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其中提到:支持一批在京中央高校疏解转移到雄安新区。
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的集中地,自从雄安新区亮相以来,哪些高校会迁往雄安新区就是广受关注的话题。
图 | 雄安新区
早在2017年,北京体育大学就开始规划雄安新校区建设。据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时任分党委书记苍海透露,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将成为该校第一批进驻雄安新校区(规划中)的院系。
2019年7月,北京林业大学也与保华资本集团、雄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含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建设工程在内的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11月,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访问俄罗斯时介绍,学校正在进行雄安、海南的新校区建设。
北京交通大学2021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到,学校将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契机,积极主动在雄安新区谋划新的办学空间。
图 | 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作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召开的2021年情况通报会上同样到: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师资建设,重视雄安校区建设。
今年4月22日,雄安新区召开党工委委员(扩大)会议提出,紧紧抓住承接驻京高校疏解机会,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新区高等教育体系,抓紧与疏解学校对接,完善大学选址研究布局,推动疏解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一些在京高校要搬去雄安新区已经传了好几年,但始终没有落地,对于一些高校吸引人才、稳定师资、延揽优秀生源都有影响。现在看来已经形成了明确的政策,让大家有了比较稳定的预期”。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下一步应该尽快明确相关的高校名单、学科名单、转移的形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