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数学系的韦东奕,瞅第一眼你以为他是青铜,其实他是王者

近日一段对北大数学系韦东奕的采访视频在网络迅速传播开来,瞅第一眼你以为他是青铜,其实他是王者 。

视频中,他头发凌乱,笑容腼腆,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外加三个馒头,说话的表达方式也很简单,说自己不会说别的,只想给今年高考的学子说一句“欢迎来到北京大学”。

男子不修边幅的形象,给网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这质朴的形象背后,

却隐藏着一个数学系大神!据悉,这位大神名叫韦东奕,人称“韦神”、“韦教主”。

“头发蓬松、身材消瘦,长相普通、着一身黑色运动服,左膀夹着矿泉水,左手拎着一袋馒头,右手或许是无处安放,亦或是紧张,抓着矿泉水瓶口处,不停地在动”

是的,这样的一个毫不出众的人,瞅第一眼你以为他是青铜,其实他是王者。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他的伟大战绩,你会发现,这就不是人!直接封神!

韦东奕,生于1991年,父母是山东建筑大学的教授,父亲是数学系教授,韦东奕从小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0级本科生,201级直博生,现任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北大数学科学学院研究员,第49届和第50届的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满分获得者、及金牌第一名。

他痴迷于研究数学,高中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后被保送至北京大学 ,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0级本科生、2014级博士生,曾获第49届、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满分、金牌第一名。

韦东奕如今是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在北大数学系上,有关于他的简单介绍:2014年获得了北大学士学位,2018年获得了北大博士学位,2017到2019年,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博士后,2019年12月之后留校,担任助理教授。

韦东奕为数学中心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是偏微分方程、几何分析等,拥有非常强的数学分析和计算能力,已在国际著名数学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是富有潜力的青年学者。”

这样一位“牛人”,在面对镜头时,显得有些腼腆和局促,当被问到“成为北大老师要多牛”时,韦东奕说没觉得自己有多牛,“我就是对数学比较感兴趣”

北大数学奇才「韦神」:单挑清华,让哈佛为他打破百年校规

韦东奕在数学上的传奇令人称道,在一篇介绍北大数院的文章中,称他为“疯人院教主”——

北京大学有个说法叫做“四大疯人院”,包含了两个意思。第一:进这些院系的人基本都不是正常人,因为他们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碾压几乎所有的同龄人甚至低龄和高龄的人。第二:在这些院里面的人都不是很“正常”,因为他们的思维和普通人不在一个档次,另外往往不疯魔不成活,他们的行为也和普通人不一样。

这四大疯人院的具体名单其实有很多种说法,但是无论哪一种说法,数学和物理两个学院都排在其中,而韦东奕就是四大疯人院之数学院的“疯人”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北大数院。其招生代码为10001,号称“第一学府第一院系”,被誉为“北大四大疯人院”之首,之所以被誉为“疯人院”,是指课业重、考试难度大、牛人云集。

正如该院学生所说:在北大数院,要么你有虐待别人的实力,要不你有承受别人血虐的韧性和忍耐力,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韦东奕,人称“韦教主”,北大的数学学神,本硕博连读,在2017年到2019年在北大读博士后,如今是北大的助理教授,研究员。

韦东奕入读大学后,逐渐从竞赛界的传说,成为了数院乃至北大的传说。

据说大一刚开学不久,有一次习题课由韦东奕讲课,他讲完后,没听懂的大家请教授再讲一遍,教授却微微一笑说:“不行啊,我也没听懂…”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又据说有一学期,

韦东奕担任某门课的助教,老师笑着向同学们介绍韦神 ,“这是你们这学期的助教,如果你们有不会的习题可以问我,如果我不会可以问助教,如果连助教都不会,那估计就是题目错了。

韦东奕是大家公认的数学天才,网上有人韦东奕为韦神或韦教主,有人调侃说道,数学那么好,还不带眼镜,并且头发还那么浓密,课件他的天赋有多么高,对常人来说遥不可及的数学题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压力,真是神一般的存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韦东奕解题的许多方法都是自创的,比标准答案还要简洁的多,被誉为“韦方法”,

还流传有“韦东奕不等式”,据称,韦东奕不等式是韦东奕“玩” Jacobi 椭圆函数后得到的副产品,那一年他上高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5岁「封神」,却甘作一名「扫地僧」

韦东奕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均任教于山东建筑大学,父亲是数学教授。韦东奕对数学的痴迷显然受到家庭的影响,他说,家里有很多关于数学的书,浅显的或难懂的,上小学时,他就时常随手拿来读,读关于数学的书是他消遣的一种方式。

韦东奕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关于数学的书籍,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开始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学一年级时,韦东奕读到一本名为《华罗庚数学学校》的书,从此真正喜欢上数学。韦东奕说,其实,这本书并没有特别之处,书中都是难度很大的数学题,他却从解出第一道数学题开始,体会到一种与众不同的乐趣。

对于多数人来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个神秘的概念,韦东奕描述了竞赛的场景:来自世界各国的500多名选手坐在一个大的考场里,竞赛进行两天,每天从上午9点到下午1点半,选手要在4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完成3道大题。韦东奕因6道大题全部做对而获得满分。

韦东奕的教练、山师大附中张永华老师说,竞赛时有一道难题,国家队的教练花了3个小时才做出来,而韦东奕只花了两个小时。

韦东奕14岁读初二时,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数学天分,通过介绍被张永华老师发现,提前加入山师附中的奥数训练队训练,一年后他从初中免试直接升入山师附中。

张永华老师说,他固然是一个有着敏锐数学思维、极具天分的学生,同时也付出了持之以恒的努力。入选国际奥数国家队时,他经历了层层残酷的淘汰。头年10月中旬,全国联赛选出40人;来年1月中旬,奥数冬令营在哈尔滨举行,两天的考试选出30人入选集训队;从3月15日至4月2日,经过前后8次大小考试后,只剩下6人入选国家队,韦东奕以第三名的成绩拿到国际奥数竞赛的入场券。

“与其他参加奥数学习的学生相比,他对数学的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张永华老师说,这也恰恰能够回答,为何在10年学生生涯中,他能持之以恒钻研数学,最终收获金牌。

做多少题才能拿到国际奥数竞赛金牌?韦东奕说,他真正做的题其实并不“想”的题却很多,能想明白的题目他就不做了。对韦东奕来说,做题或许还不是最大的满足,他说,他常常自己出题,提出问题,再长时间冥想寻找答案,一一攻破它们。

在15岁入选数学奥赛国家集训队集训,他在数学方面的强大,令队友、教练叹服。韦东奕创造了24道题完成了23道半的纪录,唯一没解出的那半道题目,队友更是全军覆没。

2008年,刚刚从苏州木渎高中集训中脱颖而出的韦东奕,与其他五名选手报名参加在西班牙马德里参加了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IMO,是目前国际上最高的数学赛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考场里,五百多名参赛选手齐聚一堂,赛场之内,皆为对手。两天时间,八个小时,六道大题。韦东奕的大脑在高速运转,一道又一道题在他脑中一闪而过。

据说,竞赛是最难得的一道题目,国家队的教练用了足足三个小时,而韦东奕只用了两个小时。比赛结束后,他以高一学生的身份满分夺魁,摘得金牌,一战扬名。

第二年,韦东奕又参加了第50届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再度摘下桂冠。

这是2009年国际奥林匹克数学比赛的最后一道题,也是韦东奕的封神收官之题,韦东奕当时得了满分。

虽然这题目看着像高中数学题,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每一句我又读不懂。能读懂这道题目的人,绝对数学不会太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那一刻起,韦东奕成为了竞赛狂魔,在各种比赛中一骑绝尘。

2010年,当六月的暖风在吹拂每一位高中学子脸庞的时候,韦东奕以数学天赋成功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大一学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 | 韦东奕

临行前,他的指导老师张永华曾说出了对他的寄语:

数学大师和数学家是不同的,前者除了科研能力,还需要优秀的人品、健全的性格和有质量的生活,他希望韦东奕成为前者。

进入大学之后的韦东奕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也有更好的条件研究他喜欢的数学科目。

2013年是韦东奕参加数学竞赛的黄金时代。

在2013年的“丘成桐数学竞赛”中,韦东奕的表现更是让考官们难忘,他是2013年的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的丘成桐金奖获得者,当年竞赛中的华罗庚金奖、陈省身金奖、林家翘金奖、徐宝騄金奖和周炜良银奖获得者。

在比赛中他曾经单枪匹马将清华、中科大的数学天才们都一一挑落马下。

在决赛中,韦东奕毫不费力地斩获了华罗庚金奖、陈省身金奖、林家翘金奖、许宝騄金奖、个人全能金奖以及周炜良银奖。这意味着他以一己之力,碾压了北大的主要对手清华和中科大。

作为国内最高水平的大学生数学竞赛,竞赛内容分布之广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单单分析、代数、几何、概率、应用五大类的内容,就有整整58本书。知识体系的庞大,也为这场竞赛设置了一个更高的门槛,内容的庞杂,不少选手都是专攻单一领域,并不会看所有的书籍。

唯一不同的是,韦东奕不仅看完了所有的书籍,还在那一年竞赛中,拿到了四项金奖,同时获得2013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个人全能奖。

“2013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华罗庚奖金奖获奖者

2013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陈省身奖金奖获奖者

2013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周炜良奖银奖获奖者

2013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林家翘奖金奖获奖者

2013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许宝騄奖金奖获奖者

2013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个人全能奖,即丘成桐奖金奖获奖者”

江湖上流传着海外名校的“抢人”传说,但他愿意为国家多做一份贡献,选择留在祖国。

据说麻省理工(MIT)等多所世界名校主动向他敞开校门,哈佛更是为了他不惜「打破校规」——只要他愿意来哈佛读书,可以直接免掉英语考试。

然而都被他拒绝了,这位大神坚持在国内读博,后来他在北京国际数学交流中心(北大副校长田刚牵头成立的数学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

然而,此番殊荣的背后,并没有给这位年轻的北大才子带来更好的荣誉,有人说,他为赛而赛,也有人说本应参加一次的赛事,他的屡次参加已经破坏了竞赛规则,也有人嘲笑他的颜值,亦有人嘲笑他曾经的生活不能自理。此后漫长的时间里,大家已经很少能够听到关于韦东奕参加竞赛的消息。

曾经被竞赛浪潮所裹挟的韦东奕开始将所有的精力重新放在了他所热爱的数学学科上,每天十二个小时的高强度数学研究,成为了生活的全部。

天才是另类的,是孤独的,是不被理解的

也许我们曾经听说过一句爱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可以激励大家努力奋斗,但后来有人在后面又补了一句话:“但没有这1%的灵感,那99%的汗水也是徒劳(注意:这句话并不是爱迪生的原话,是后来人加上去的)”

韦东奕,这是当之无愧的数学天才,如果要给个比例的话,我觉得大概应该是数千万分之一的比例。

数学真的是一门需要天赋的学科,普通人的努力可以让你高数及格甚至考上一个高分,但是一个数学大神,一定不是仅仅靠努力来成就的,那真的是天赋,是看一眼题目,脑袋里面就会突然生成无数解题方法,然后自动从这些方法中筛选出最可能解法的天。

生活在追随潮流、时尚、个性的“90后”一代中间,韦东奕明显有些另类。韦东奕说,他从不上网玩游戏,偶尔上网也是为了找题做,也不喜欢篮球、足球,偶尔看看新闻联播等电视节目。在西班牙的国际奥数竞赛结束后,领队奖励他在当地旅游两天,但他说:“我不喜欢旅游,从早到晚在外面,时间长,太累了。”

多年的同学岑昊评价说,韦东弈对数学极其敏感,逻辑思维很强,但事事都爱“卡”逻辑。有同学问他数学题时,他会热心讲解,除此之外,不太主动与同学交往。

采访期间,韦东奕总是低着头,最常做的动作是两只手缓慢地在空中游走像是在构建某个模型。面对记者,他表现得有些寡言,常常话锋出人意料地一转,接着表述另外一件事,但发生过的事情甚至具体到日期、分钟,他都记得十分清楚。

他的行为和思想让人“疯”,看到采访上的画面就知道了,一个手拿着馒头,另一个手拿着一瓶自己灌的水,你能想象这是北大的助理教授吗?是不是觉得这是因为他从小家境贫寒,养成的节约的习惯?

然而并不是,他的家境其实很不错,他的父母均任教于山东建筑大学,父亲是数学教授。如果这都算家境贫寒的话,那马总就真的是普通家庭了。

而他之所以会如此,据说是因为他觉得纯净水的制取过程会造成污染,是不对的行为,所以他选择自己接开水喝,他还认为人不应该剥夺其它生物的生命,所以他吃素;他还认为空调和电灯都是在浪费能源,所以选择不吹空调,没事就关灯一个人在黑暗中静静思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实当我们纵观历史上一些真正的天才和专一于一项事业的人的话,就会发现,他们的世界几乎只有自己热爱的那一样,其它所有的东西都无法让他们心动。

这是因为他们几乎将自己拥有的一切投入到了数学里面,其实当你真正投入一样挚爱的东西以后,你会发现,思考,疑惑,灵光一闪这样的经历胜过时间绝大部分的享受。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这其实类似于当年的网瘾少年,除了上网,其它的吃穿住行都无所谓。(当然这两种人的区别已经无法用语言描述了)“

作为北大老师、数学“大神”,韦东奕这质朴甚至略显不修边幅的形象引发了热议。

有些网友认为他形象和身份反差太大,更有甚者觉得他样貌平平,这些“以貌取人”的言论,遭到大量网友反驳,“天才大部分都是这样不注意外在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韦东奕朴素的形象也引发大量网友点赞“箪食瓢饮,真大神是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物质、不世俗,我看到了一个学者的纯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以貌取人实乃肤浅之举,超脱物欲、沉浸学术,这种踏实治学、谦虚谨慎的精神,才真正值得尊重!

韦东奕的故事,给了我们如下三点启示:

启示一:启蒙教育很重要!

尽管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存在争议,也被许多官媒批评这是某些培训机构的行为,但老穆认为,孩子在起跑线上的启蒙教育真的很重要!

启蒙教育,大体有两大类,一类是文学启蒙,一类是理学启蒙,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家长选择文学启蒙,让孩子背诵“三百千”,让孩子朗诵唐诗宋词。然而,有些家庭会选择启蒙孩子的数学思维,比如韦东奕。

老穆认为,启蒙教育,重在兴趣的养成,而非达到什么样的具体分数,所以请家长朋友们不要进入误区,以免孩子今后产生厌学的现象。

启示二:学习环境很重要!

韦东奕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熏陶,学习环境有一定的优势,再加上父母正确的引导,所以孩子的成绩一路高歌。

或许有人要说,我们只是普通家庭,又怎能跟人家比呢?

老穆认为,良好的学习环境,并非书香世家、知识分子家庭所独有,任何家庭都可以拥有,只要做父母的有心去营造,孩子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

启示三:自身努力最重要!

外在环境固然重要,但内因才是决定性因素!知识分子家庭有很多,为何有些孩子却不能成才呢?就是因为“内在动力不足”。

寒门出贵子的事例屡屡上演,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犹记得,寒门学子林万东,当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送达时,他还在工地搬砖。如此家境,倘若不是孩子自身努力,又怎能被清华大学录取呢?

韦东奕的走红,这是一件好事,能够改变不少学生的价值观,让他们开始崇尚学习、崇尚科学,而不是迷恋小鲜肉,整天听着靡靡之音。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注: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删除.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