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韩信年轻的时候饿倒在路边,是一个洗衣服的老婆婆每天给他送饭吃他才没有被饿死,他后来跟着刘邦打天下,通过赫赫军功被封为齐王,衣锦还乡的他送给当年帮助他的老婆婆千金,以谢一饭之恩。
报恩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一环,很多人都像韩信一样,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就会报答别人,呼和浩特有一位老师39年前给贫困生买了双鞋,26年后贫困生报恩,偿还给她一套房,堪称当代韩信与老婆婆。
1978年的9月,呼和浩特武川县第一小学初中部开学,刚从学校毕业的张秀荣被分配到这所学校,她还是第一次工作,学校就交给她一项重要的任务,让她担任初二年级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张秀荣接到这个任务是既兴奋又忐忑,她很高兴学校看得起她让她当班主任,同时她又担心自己没经验管理不好一个班级,校长鼓励她可以的,她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工作边适应当班主任。
张秀荣带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贫困子弟,时不时就有一些人不来上课,跑帮家里做农活或者辍学打工,张秀荣就像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魏敏芝一样,挨家挨户到学生家里做父母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继续回教室上课。
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很多学生成绩非常不理想,张秀荣看到学生们那点成绩急在心里,如果放任不管的话高中都考不上,她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成绩6年钟下班后拿出2小时休息时间补习,有的孩子在她的补习下成绩慢慢好起来,张秀荣却一点补习费都不收。
很快就一年过去,张秀荣带的学生升到初三,马上就要中考,张秀荣却在此时发现成绩一向优良的陈志德连续旷课几天,她又要向往常一样亲自家访一趟。
张秀荣来到陈志德家中,推开门一看整个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用四个字形容就是家徒四壁,张秀荣看到这情况猜到陈志德辍学十有八九是跟贫困有关,尽管如此她还是不希望成绩本来就好的陈志德就这么浪费掉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劝说父母让陈志德重返校园,陈志德父母在她的苦口婆心下只好让陈志德重新读书。
陈志德没有辜负张秀荣的一片苦心,他重返学校后拼命读书,用优秀的成绩回报张秀荣,中考以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考上重点高中,大学又考到长春地质学院,80年代全国没几个大学生,陈志德一个山沟沟里长大的人能考上大学,这里面除了有他的汗水还有张秀荣的悉心教导。
美中不足的是,陈志德的父母在他上大学的时候相继去世,别人上大学都被父母目送着,而他整个家就剩他一人,没有人送他上大学,张秀荣知道陈志德的家庭情况,把他请到家中送别。
张秀荣在家里看到陈志德穿着一双又破又旧的鞋,她想让陈志德穿双好一点的鞋,拿出20元给陈志德买鞋。这20元在现代不算什么,但在过去那个年代,张秀荣一个月的工资也才37元,她却能为了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掏出一大半工资买鞋,陈志德感动得人类盈眶,不过他不好意思拿走张秀荣这么多钱只领了张秀荣的心意没有要这20元。
陈志德后来按照正常轨迹毕业、就业、成家生子,张秀荣也慢慢老了下去,2007年是张秀荣的60大寿,很多学生赶回来为她祝寿,可是陈志德没有来,大家都在疑惑受过张秀荣很多帮助的陈志德怎么不来,后来大家才了解到不是陈志德不想来,而是他在外地有事回不来,他用手机短信告诉张秀荣,等他回来给她补办个生日。
陈志德忙完自己的事后遵守承诺给张秀荣补办了个生日,并且送了张秀荣一份大礼,张秀荣看到这个礼物都吓了一跳,这份礼物竟然是一套价值10万的楼房,房产证上的名字是张秀荣。
“投之以桑榆,报之以桃李”这些年来有不少爱心人士资助贫困生上学,有的贫困生像陈志德一样用自己的行动报答爱心人士,也有的贫困生白眼狼附身反咬爱心人士一口,但总的来说,人穷志不穷的贫困生居多,希望他们能把知恩图报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这样社会才会越来越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