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亲人之外,谁让你们感到亲切?”
安徽省淮北市黎苑小学三2班的孩子们有着统一的答案——苏老师。
对于一群不满十岁的孩子而言,形成相同的认知并不容易。
而对于“苏老师”苏文芳而言,这似乎并不难——只要心中有爱,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委员故事:
苏文芳: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省淮北市黎苑小学副校长。从教26年,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教书育人时代楷模、安徽省特级教师等称号。(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01
倾听者
在黎苑小学老师郝莹的办公室抽屉里,有一份特殊礼物。
“三八节”这天,一个叫刘思成(化名)的小男孩,用粉色的卡纸制作了一枚心形贺卡,写上祝福送到她手里。
这让她激动不已,并第一时间拍照,分享给了朋友们。
贺卡背后,是这个孩子脱胎换骨的变化。
刘思成是该校三年级2班的学生,生性好动,行为举止超乎寻常,一度被看成是问题少年。
他上课时会离开课桌,冲人做鬼脸。“他甚至很少正眼看人,老师叫他,他都不理睬。”这让年轻的音乐老师郝莹很是苦恼。
更令老师们苦恼的是,班里的“刘思成”不止一个。
多名过于“活泼”孩子的存在,影响着全班氛围,三年级2班全校“闻名”。这考验着老师们的耐心和智慧。
然而,渐渐地,郝莹发现这个孩子规矩了,“他坐在课桌前,端端正正,歌唱得特别认真。”更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和孩子说话时,他的眼神不再飘忽。
郝莹记得,这种转变发生在去年12月初——此前半个月左右,三年级2班原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请假,刚从外校调来的副校长苏文芳接手了这个班。
转变由此开始。既突然,又自然。
班里的同学回忆,这位新老师总是带着微笑,“说话轻轻的,比妈妈还温暖。”更令他们“开心”的是,苏老师连续三天不上新课,而是不停地和他们说话。
苏文芳让他们问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对自己满意吗?”并要他们在纸上写下自己10个优点。
同学们写不出优点。交给老师的作业上面,尽是自己的不足。
苏文芳又问孩子们:“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你们觉得这些问题好还是不好,能再用笔写出来吗?”她还特意告诉孩子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老师,我想对您说》……这类常见的入门作文题目,成了孩子们表达内心的重要载体。
作文交上来,她再问孩子们:愿不愿意和人分享?如果愿意,就把内心话读给大家听。
孩子们选择了“愿意”。因为此前没人听过自己的心声,包括父母。
在班级的分享会上,孩子们相继读着自己的心里话——读着读着,有人开始哭起来,且越来越多的孩子泣不成声。
“此时,我仿佛看见,孩子们的心窗开了。”苏文芳说。
△苏文芳劳模志愿队情暖乡村小学
她认为,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扇窗,这扇窗渴望被打开,而打开的方法就是耐心和爱意。
在郝莹的记忆中,苏文芳经常会把学生带到办公室,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或者把孩子搂在怀里柔声细语。“在孩子面前,我不想成为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那个愿意倾听他们内心的朋友。”苏文芳说。
02
原件与复印件
打开心窗是孩子转变的第一步。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是老师的功力所在。
在她看来,孩子坐不住,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学——孩子没有志向,就会茫然。
她告诉学生:你们每个人都了不起,都是祖国的一分子;如果每个人都把本领学好了,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孩子们似懂非懂。
她让孩子们阅读《论语》《弟子规》《道德经》等诸子百家经典,“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可以启发孩子内生动力,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告诉他们如何为人处世。”
学生们一边阅读,她一边讲解;一边讲解,一边让孩子们在班里演绎经典中的故事。
这是一个立体又多赢的教学模式。“传统文化经典,孩子们初读不一定懂,那就要配合演绎。在演绎过程中,孩子会明白道理,且开发了阅读兴趣——经典看不懂,他们会让家长买注释来看。在阅读过程中,识文断字能力不断提升。”苏文芳介绍。
以《千字文》为例,全文背下来,孩子就掌握了上千个汉字。“识字能力提高,理解能力提升,阅读兴趣激发,表达能力进步,这样语文成绩能不提高吗?”同事王克宁这样表示。
比成绩提升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越来越懂事了。
在苏文芳的带动下,作为班主任的王克宁也用传统文化辅助教学,且收效显著。每天放学的时候,他们班的孩子都会向老师鞠躬道别。
“八九岁的孩子齐刷刷地给老师行礼,场面既壮观又让人动容。”王克宁说。
经典国学中,除了尊师,更有敬老。苏文芳认为,孩子是爱的继承者,文明孝爱是人生的使命。她教孩子们孝道:你们帮父母做一次家务,给父母洗一次脚,都是一个自我成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用再多的财富也换不来。
在此过程中,家长们也被苏文芳纳入教学体系。
她认为,一个问题孩子的出现,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教育好孩子,离不开家长的共同进步。
学生家长汪春梅,清晰地记得苏文芳在网上开第一次家长会的情景:苏老师历数孩子们的优缺点和内心想法,希望家长们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和信心。说到动情处,竟然泪如雨下。
这出乎了家长们的意料:没见过这样的老师,竟然比父母还要关心学生。
“苏老师不但教孩子,也教我们。”汪春梅经常能收到苏文芳的信息,教她如何更好地和孩子相处,尤其要“多鼓励孩子,不要骂他”。
他们的班级群十分活跃。在群里,苏文芳用传统文化经典和身边的事例,帮助家长们提升格局和境界,树立为国教子的志向,唤醒孩子内在的善良、智慧和力量。她引导家长“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家庭中要识大体、顾大局,改变争输赢、论高低、讲得失、辩对错的心态,要多和孩子交流……
“只要心中充满爱,问题孩子也可爱。”苏文芳对家长说,没人拒绝你真诚地对他好,当你真正用心去聆听他们内心时,有些问题会自动消失的!
这些方法深得孩子们欢迎。汪春梅表示,每当自己和孩子说话声调变高时,孩子就会说:“妈妈您应该学苏老师说话的样子!”一旦苏文芳出差,孩子回家总是问:“苏老师哪天回来?我都想她了……”
03
教一程,念一生
想念苏老师的,不仅是现在的学生,毕业多年的学生同样如此。
胡艺是苏文芳带了六年的学生,目前在读初三。这是一个让家长特别省心的孩子:成绩稳定,内心阳光,胜不骄,败不馁,且懂得尊重每一个人。
她是苏文芳教学成果的一个缩影——小学毕业后升入本校初中部的胡艺发现,全年级各班的课代表,有一大半是自己的小学同学。
得益于苏文芳,这个曾生性胆小、见到陌生人会哭的女孩,在小学二年级时走上了全市的演讲舞台,并取得第一名。
“苏老师善于发掘孩子的优点,孩子的普通话不错,她就以此为突破口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胡艺的妈妈蒋春芳说。
同样是教师的蒋春芳,深知成绩背后老师的心血:苏老师鼓励孩子,给她写脚本,一字一句帮着打磨。
胡艺课余学习乒乓球,回家比较晚,蒋春芳不管多晚去接孩子,都能看到苏文芳的车停在学校……“我打心里感激和敬佩苏老师,孩子毕业后,我和孩子都没和苏老师间断联系。”
苏文芳告诉学生,哪怕带你们一年,也会想你们一辈子。
学生们表示,苏老师每次出差时也想着他们,经常即时和他们分享经历;回来后,还会结合课本介绍当地风土人情。
在2021年的安徽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会场之外,一位用自拍杆录制视频的委员引起了媒体的注意——这是将思政课开进了省两会会场的苏文芳,她将自己的履职过程拍摄了大量的短视频和孩子们分享。
△苏文芳在省政协全会上和学生分享自己的履职过程
“在课本中,有关于我国政治制度的内容,但这些离孩子们还很遥远。”苏文芳表示,如果把自己的履职即时和孩子们分享,孩子们会对参政议政多一份印象。
她不但给孩子们分享知识,也分享好吃的。
胡艺回忆,苏老师有一次去云南出差,回来给大家带了鲜花饼。不过这次的美食孩子们“没有”吃出甜味——苏文芳因为买鲜花饼耽误了上车时间,匆忙中把胳膊摔伤了。
这件事过去数年,却一直让胡艺记忆犹新。同样记忆深刻的是,在她的小学毕业典礼上,苏文芳自费给全班每人送了一本书。
“孩子们:你们要毕业了,老师没有什么好送给你们的,我希望让书能代替老师陪伴你们,更希望你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3年过去,蒋春芳还能清晰记得孩子当时回家复述的老师寄语。
实际上,每一届学生毕业,苏文芳都有所馈赠。在家长们看来,苏老师对家长像兄弟姐妹,对学生像慈母,教一程,念一生。
04
行走的中华文化
苏文芳送给学生的书籍,内容主要是关于家风家训等传统文化。“我想用传统文化润泽学生的心田,在他们心中播下善的种子。”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苏文芳发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学校教育之中,对提高学生很有帮助。
课堂之外,她主持参与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古诗文教学与小学生人格培养策略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
作为省政协委员,她先后提交《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提案,建议在小学、中学、大学开设传统文化必修课,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作为安徽省首席德育辅导专家,她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践行:她为受灾群众捐款,为疫情防控助力,并带着同事、学生以及自己的孩子支教和做公益。
她更为弘扬传统文化积极奔走,仅去年暑期,她应邀到省内外作报告20余场。由于过度劳累,她的白细胞曾低至2000左右……
“她一直在搭平台,去引导更多的人。从一个人到一个班,从一个班到全校,再从校内到校外。”朋友李平介绍,多年来,苏文芳利用业余时间找场地、筹经费,开展各种交流和推广,把自己活成了“行走的中华文化”。
苏文芳购买了1500本传统文化书籍免费赠送身边人,影响和感动着他们。李平表示,自己也是被感动的对象——现在每次苏文芳搞活动,她都会主动帮忙。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苏文芳是被表彰者之一。
对苏文芳来说,这是一个幸福且光荣的时刻——她从一名乡村教师,成长为全市教育系统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内心之澎湃,无法言表。
巨大的幸福之后,她心里想着一个问题:我拿什么回报给您,我的祖国?
作为教师,她首先想的是践行好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三尺讲台虽小,却承载了民族的希望;三尺讲台不宽,却托付着千家万户的梦想。”
这份使命,还有外延。
“我要用自己的干劲、闯劲、钻劲,来鼓舞、带动、激励更多的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她表示,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繁荣兴盛!
中华传统文化和爱心是苏文芳教学中的两大法宝,“二者结合,定会把孩子培养成大写的人,让他们未来顶天立地!”
记者:胡方玉
编辑:魏芯蕊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