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倾尽所有,为的就是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但现实却是,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终将平凡。
但即使这样,有些家长也依然不愿放弃,他们拼搏一生,希望能将最好的教育给到孩子,帮助下一代实现阶层的跨越,而丁尚彪就是这样一位父亲。
父母“节衣缩食”,用15年的奋斗,帮女儿跨越教育阶层
之前看到过一部纪录片叫《含泪活着》,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就是:一家三口,用尽力气奋斗15年,实现了从阶级底层到中产阶级的跨越。
故事中的父亲名叫丁尚彪,当年35岁的他带着妻子和孩子结束了“上山下乡”的生活,最终回到了老家上海。
上海虽好,却没有丁尚彪一家的“立足之地”
那时的他并没有丰厚的家产,也没有一技之长可以养家,就这样,他成了上海的底层群众之一。
可这样的生活足以让他预见“贫穷”的未来,于是不愿对生活妥协的他选择去日本留学,为此还向亲戚朋友借了2.6万元,因为那时日本的工资是上海的好几倍。
到了日本之后,丁尚彪发现现实远比自己想象得更加残酷,不仅没有获得赚钱的机会,自己还失去了签证以及自由回国的机会。
但想要脱贫,就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老丁没有选择回国,而是留在日本努力赚钱,他白天要到工厂上班,晚上还要去饭店打工,但凡中间还有一点时间,他就去给人家刷碗,把自己挣的钱全部寄回家里,而自己却过得一贫如洗。
钱寄回家里后,妻子也是省吃俭用,将绝大部分钱都用在了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上,他们深知,一家人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跨越教育的阶层。
15年的努力终究成为了现实,女儿实现了教育阶层的跨越
老丁自己没能成为“富一代”,他将全部的希望放在了女儿身上,好在孩子非常争气,在1997年的时候,成功申请到了美国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拼搏,她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并且在美国定居,成为了一名医生。
幸福的老丁也卖了自己的老房子,换了一套新房,过上了中产阶级的富足生活,而这一切改变,老丁和家人用了整整15年的时间。
他们“含泪而活”,帮女儿实现了教育阶层的跨越,值吗?
人们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父母不应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如今看来,老丁一家似乎并不属于这样的父母。
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世人:教育阶层的跨越,需要至少两代人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在这15年中,如果一家三口有一个人“掉了链子”,那这场教育阶层的“飞跃”就不可能完成。
但很多人也对此产生了质疑,父母“含泪而活”,虽然梦想成真,但真的值得吗?
本以为这个问题会“两极分化”,家长们的看法会各不相同,但没成想,原来大家的答案竟出奇地一致。评论区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很值得!
即使这场“翻身仗”打赢的概率很小,也值得更多家长为之拼搏,如果梦想实现了,那孩子就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一家人的生活就能向前一步,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老丁一家人的亲身经历,也给了很多人更多的思考。
★ 孩子教育的方向标是父母,他的未来在哪里取决于家长
家长用言语来教育孩子,是不可能将娃带上更高层级的,唯有“以身作则”才能让他们明白,只有一家人都在前行,生活才会发生改变。
倘若父母自己都不努力,那你又有什么资格去评价孩子的种种,要求他们做到的标准呢?
★ 父母的眼光有多远,孩子教育的未来就有多远
好的教育不是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那样只会让学生感到身心俱疲。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让学生的眼光放眼未来。
让他们明白,当下的生活并不代表以后,未来怎样,需要自己去改变,“破罐子破摔”只会坑了自己。
而眼光是父母给的,家长若有长远的眼光,必然能带给孩子不同的眼界,他们的未来也会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