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女儿的绝望60秒,我差点向套路投降

在文末

您将遇到一条硬广

她的名字叫做

《丁丁老师作文技法暑假课程信息》

01

昨天,6岁多的女儿做数理思维网课的作业,被图形的旋转给卡住了。

此前的几次课程,讲的是简单的旋转,她还能撑得住。

比如单独一个图案,旋转小于一圈后,是否能重合?旋转半半圈后能否重合?

这个时候,不能跟孩子说旋转180°、90°、360°,只能说半圈、半半圈,一圈,因为这种说法更直观,更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昨天难度一下升级了。图形限定在一个九宫格里,然后要平移,要旋转。

平移里有上下左右移动,还有穿透(比如说,方块已经在最上面,你再往上移,它就自动到了最下面。左右边也是同理)。旋转里,又有顺时针和逆时针。

女儿被下面这道题彻底搞懵了。

蓝色方块在最下面的左边,红色方块在最上面的中间,移动几步可以到最后的结果——蓝色方块在中间的最左边,红色方块在最下面的右边。

注意:两个方块是同步移动的,它们是一个整体。

当天老师在关键地方——九宫格里的旋转没讲清楚。女儿于是就随意转动,有时七八步碰巧做对了,有时用了十多步还没做出来。

我先耐着性子讲了一遍,她说听懂了。一做题,又不知道怎么转了。

再讲一遍,又说听懂了,一转又晕了。

那一刻,我的音量已经不自觉地提高了N倍,并快速把讲解旋转规律的道具摆好,那是一个大大的“米”字。

我告诉她——

最中间那个白色格子,无论怎么转,都只在原地打转,不会跑到别的地方去,它也是中心点,所有线条都要经过这个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蓝色方块的摆放,是旋转一圈的位置运动轨迹。1号是起始位置,2号是顺时针旋转半半圈后的位置,3号是顺时针再旋转半半圈的位置,4号是顺时针还旋转半半圈的位置。

橙色方块是跟蓝色方块一样的旋转轨迹,只是起始位置不一样。

反过来,按逆时针旋转也是一样的。

在辅导女儿绝望的那60秒,我的想法很简单——死死记住这张图,记住规律,你就能做出同类型的题目了。

可60秒后,我又推翻了自己的想法。死记了规律,可女儿还是不懂怎么就转到那里去了,怎么跟以前学过的旋转不一样。

我决定用立体方块来做演示。把其中一块涂上橙色,跟另一块白色的区别开来。

然后把橙色摆放在最上面的中间位置,顺时针旋转半半圈,再顺时针旋转半半圈,观察橙色方块在这个过程中变换的轨迹。

虽然结果跟刚才展示的“米”字是一样的,但有了这个动态的过程,女儿才能知道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转完之后,女儿总算有点开窍了。我再把橙色方块放在最上面的右边,然后又开始转,规律还是一样。

这一切的演示,只不过是把我此前想硬塞给她,想要她死背下来的“米”字规律搞清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做完之后,我觉得还不过瘾,要让她彻底理解,还得再来一次小游戏。

这种旋转,其实跟钟表的转动一样,那干嘛不设计成钟表,孩子认识起来更直观。

于是,我用订书针和纸片制作了一个指针,这样就可以自由旋转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接着我开始演示旋转,让女儿留意纸条的位置变动。

(为了更直观,展示一段视频,感受旋转的规律。)

花时30分钟,女儿总算搞明白了,做出了一开始的那道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先顺时针旋转半半圈,就到了这个位置——

红色方块转到了中间一排的右边,蓝色方块转到了最上面的左边。

接着往下移动一步,就到了结果的位置。

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终于笑了。女儿也笑了,是自信的笑,那种真正搞明白一件事的笑。

我想,她脑海中此时应该有一个动态的旋转图,就像她上的数理思维网课里常说的——空间思维能力又有了进一步提升。

02

停下对女儿的辅导,准备躺平,发现有条未读微信,同事发来的家长求助信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位家长很有代表性,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小结起来就是:

·自己的孩子词汇积累不够

·用上修辞就能写出生动的句子

·写作是不是有什么快速方法或者公式

·是不是要背很多好词佳句

接着,又发来了家长认为的生动段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字迹看,这个二年级孩子学习态度确实很不错,是那种“别人家的娃”。初看这些句子,也很有文采,拟人随手拈来,色彩词一个接一个。

可再细读一下,就觉得实在别扭——

从整段文字看,描写的应该是一个月色很明亮的夜晚,所以荷塘的景色才能那么清晰。可结尾又写乌黑的云朵一直围绕在月亮身边,这似乎和前面有点矛盾。而且,前面从月亮写到荷塘,是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到了后面,又突然加一句月亮旁边的乌云,从观察顺序上感觉也有点乱。

再一想,刚刚辅导女儿准备跳的坑,跟家长追求的背好词佳句不是同一个思路吗?

如果只是背一些所谓的好词佳句,然后组合在一起,因为不知道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写,就可能出现逻辑混乱的问题,因为笔下的文字不是来自你的真实感受。

如果亲身感受,站在夏夜的荷塘边,你就会有不一样的观察和发现,把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大致就不会出现逻辑性的问题。

数学到底是需要真懂规律,还是靠死记规律就行?

作文是要先观察体验,再来造句,写段落,还是死记所谓的好词佳句来组合?

我想,答案应该是不言自明的。

只是,总不免有家长会在辅导孩子的绝望中,陷入一次又一次的困惑中,毕竟引导花时太长,直接给结果,直接背诵,花时最少,最省力。

就像我刚才不也摆出了“米”字图?如果没有60秒之后的自我审视,估计我也成了教孩子背公式和规律的爸爸。

03

只是,比起数学来,作文更麻烦,更让人头痛。数学要背的规律和公式相对简单,也好记,可作文需要运用的场景和事情太多,各种好词佳句背起来,孩子受不了,有时背了还不一定用得上,到头来还是写不出来,这样一来二去,只会让孩子更不想写作文。

所以,作文最好的方法绝不是背,而是跟数学一样,要懂得思路。

比如说写颜色,当孩子写下这样一句话——

秋天到了,一缕缕阳光照着银杏叶,它们都变成了黄色。

初看确实不错,不仅有颜色,还展示出了过程。

可是,再仔细看看这幅图,银杏叶的颜色只有一种黄色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肯定会说:

看起来有很多种黄,深浅不一样。

那我们怎么把大自然的美写得更真实,更详细?只靠背写银杏叶的好词佳句吗?那下次老师要写枫叶怎么办?你或许说,可以上网搜。那考试又考的是荷叶呢?

所以,只靠背好词佳句,你永远没法让孩子穷尽所有可能出现的作文题材。我们能做的,不是让孩子被动地去跟在别人后面背,而是先让孩子主动地去观察,并选择一些工具,让孩子的这种观察更细致些。

比如观察银杏,就可以用上色卡板,对照色卡板观察银杏叶的颜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色卡板能帮助我们把颜色分得更细。当孩子掌握了这个工具教会的方法,那面对大自然中再多植物的各种颜色,都能应对自如。把这些颜色写进作文里,呈现出的画面,就会迅速跟别人拉开距离。

当孩子对着色卡板发现了这么多种黄色——

杏黄,柘黄,明黄,还有鹅黄,嗯……好多。

再让孩子写银杏叶,他可能就会说——

秋天到了,一缕缕阳光照着银杏叶,它们都变成了柘黄。

这比此前就好了很多,不知不觉中已经使用了色彩的一个方法:“单色要细分”。也就是说,每种颜色都有浓淡明暗之分,有细微的变化,借助观察和色卡板,我们就能清晰地发现,同样是红色,西红柿的红和枣子的红就不同。西红柿的红有光泽,滑滑的,亮度高,是一种炫耀的美;枣子的红暗暗的,是一种沉淀的美。

从色卡板上,孩子也会发现色彩命名的规律,简单来说,就是四种方法——

◎程度+颜色

◎物品名称+颜色

◎颜色+颜色

◎颜色+叠词

现在,你还愁孩子作文里的色彩不够吗?知道了这些方法,再冷门的植物,只要观察到位了,孩子都能把它的颜色写丰富。

这不是靠抄靠背就能完成的,而是懂得使用工具,懂得观察方法和思维方法。

通过这样一点点引导,懂得作文的核心是思维方式。那同样是写阳光和银杏叶,可能写出的句子就是这样——

秋天到了,银杏好像更喜欢金黄色的阳光,把自己染了个遍。不过染色功夫没练到家,大部分染成了柘黄,有的是很接近的缃色,有的地方却染多了,成了橘红、琥珀色。最显眼的是还有几抹浅绿,估计还舍不得夏日时光,想用这样的方式显示年轻的美。

训练孩子的观察和基本功,我们还可以用上五感转盘、冰糖葫芦等工具,引导孩子写出不同层次的感觉和更细致的动作。

比如五感转盘,跟我给女儿做的时钟类似,可以用一根订书针和一个圆盘来完成,圆盘上划分5个区域,然后时针转动到不同的区域,就用这一区域的感官来说感受,说得越详细越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五感转盘观察香蕉,三年级孩子袁梓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一根赤金色的香蕉放在我面前的桌上。我摸了摸,手感比较粗糙,像是在摸没打蜡的木头。再凑近鼻子闻了闻,一股甜蜜的气味钻了进来,感觉全身都有了精神。香蕉皮剥掉一半,嘴张得连嘴唇都有点疼了,一口咬下去,差点咬到另一半香蕉皮。甜蜜的黏糊糊的香蕉肉,甜得我牙都快掉了。

没有背好词佳句,全是自己感受到的,读来特别亲切、真实。方法一旦掌握了,就能运用到不同场合,而不仅仅是背一处用一处,一旦变化就不知道怎么办。

还是五感转盘,五年级孩子丁芊予用这个方法来写闪电和雷声,同样精彩得很——

电光喝醉了,羞怯地显露出一抹胭脂粉,从腮帮子蔓延到耳后根,由天边移到天顶,在中央毫不犹豫地划过一道银白且丝滑的痕迹。顿时,天空分成两半,线路扭曲纤细。悄悄吸气,从树根的周围传来一股烧焦的硫磺和氨水的气味。轰隆隆的雷声一次次撞击我的心灵。我不受控制地捂着耳朵大叫,好像喘不上气来。

再比如冰糖葫芦法写连续动作,吃一口饭,就可以细分成7个动作,再把它们连在一起,就成了一段动态的镜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些,都属于作文的基本功,可以细分为十二个训练项目:造句、色彩、程度、数量、比喻、拟人、成语、对话、描述、背景、顺序、节奏。

学写作文,从观察开始,再来认真写好一句话,接着扩充到一段话,这样打好基本功,才能让孩子获得受益终身的写作能力。

不要让孩子直接去背规律,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规律;同理,不要让孩子死记好词佳句,而让孩子自己去创造好词佳句。

丁丁老师作文技法

暑假课程信息

网授—作文技法基础班

招生年级:2~4年级

第一课:造句——给它与众不同的味道

第二课:色彩——给你的作文涂上颜色

第三课:程度——“很”是什么样的“很”

第四课:数量——精准带来的文字魅力

第五课:比喻——陌生一秒变熟悉

第六课:拟人——物也可以有生命

第七课:成语——四个字变成一句话

第八课:对话——让人物在你面前表演

第九课:描述——只是清楚怎么够

第十课:顺序——一条会呼吸的线

时间:

7月17日 7月18日 7月19日 7月20日

7月21日 7月23日 7月24日 7月25日

7月26日 7月27日

10:00-11:50

一次课两小节,每节50分钟

网授—作文技法提升班

招生年级:4~6年级

第一课:色彩——给你的作文涂上颜色

第二课:程度——"很"是什么样的“很”

第三课:数量——精准带来的文字魅力

第四课:比喻——陌生一秒变熟悉

第五课:拟人——物也可以有生命

第六课:对话——让人物在你面前表演

第七课:描述——只是清楚怎么够

第八课:背景——不要竹筒倒豆子

第九课:顺序——一条会呼吸的线

第十课:节奏——长短搭配像首歌

时间:

7月17日 7月18日 7月19日 7月20日

7月21日 7月23日 7月24日 7月25日

7月26日 7月27日

8:00-9:50

一次课两小节,每节50分钟

有关作文的疑问

标签: 孩子 作文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