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连一块高端芯片都造不出来?
要说钱,我们国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研发芯片的钱还是拿得起的。要论聪明才智,中国人不比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差,每年毕业的理科生就有500多万,可见中国是不缺人才的,但中国缺的是顶级人才。
清华和北大作为我们国家的顶级学府,有2万多人毕业后去了硅谷效力,也就是说我们全国范围选拔出来的人才,在用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进行培养后,去了他国效力。相当于我们的教育是为他国做了嫁衣。还有一些顶级人才虽然留在国内工作,可却被外企高薪挖走。
那么为什么我们留不住人才,也造不出高端芯片呢?物理天才尹希的话,或许给出了答案。
尹希8岁自学微积分,17岁到哈佛大学就读,更是在毕业后留到哈佛成为终身教授。对于这样的一个天才,曾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回国发展,尹希说:“我考虑过回国发展,但是目前国内的科研环境与国外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无论是科研经费,学术环境还是社会地位,都和国外无法相比,如果将来我回来,肯定不会是一个人,而是要带着科研团队回来”。
这或许就是许多高端人才出国后不愿意回来的原因,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如果我们能够给适合人才发展的土壤,何愁研发不出高端芯片呢? 中国近5年毕业的理科人数,是美国的10倍之多,数量放眼全球,也是最多的。目前全球排名前100名的材料方面科学家,中国占了15个,前5名都在中国,可是这15人当中,只有3人留在国内发展,其他全部在美国工作。
想想人才都跑到国外了,中国仅剩的人才再怎么努力,也不能比人家速度更快,就像钱学森晚年躺在病床上感慨道:“如果多给我一些理科人才,绝对可以提前几年完成。”
杨振宁曾经指出中国教育的一个弊病:中国教育太重视英语了!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在不停地学习英语,可是却基本上没用。而对未来发展更加重要的理科方面的学科,比如物理、化学,反而比重更小,小学课本基本没有,初中开始接触,到了高中一下子全部来了。
很多家长觉得物理化学好像学了也没什么用,可是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都离不开物理化学,比如动能,热能,声音,阳光都是物理的一方面。
清华附小意识到物理的重要性,所以最近几年特地加入了一套图书,名为《这就是物理》,是学校小学生必读的一套书目。
这套图书,非常适合5-12岁的孩子观看,因为这套《这就是物理》,从头到尾看不到一个物理公式,却可以用漫画的形式,让孩子在视觉上了解物理的规律和变化。
学过物理的都知道,物理的复杂程度丝毫不比英语差,需要深入地了解,一个公式可以扩展非常多的内容,所以孩子都不太喜欢。
而这套《这就是物理》,抛弃了传统的公式化,用孩子最喜欢的图画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开发他们的想象力。
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把中学85%的知识点都能初步了解,给孩子们提前做好理科思维的铺垫,培养理科的学习兴趣。
而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孩子们也很容易记住,且不容易遗忘,因为这些知识都已融入生活!
当孩子们问:彩虹是怎么形成的?耳朵为什么能听到声音?眼睛为什么能看到光?
作为父母你能说出所以然吗?即使说了深奥原理,孩子们能懂吗?
孩子们带着好奇打开这套书,在书中,他们可以轻松地找到答案,这套书几幅漫画就拆解了原理因素等,提早开发孩子的理科思维,以后的成长道路上肯定会有意外的惊喜!
《这就是物理/化学/地理》给孩子们一份好奇,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增加了兴趣,也收获了一份成就感!
送给孩子们这套“理科思维“启蒙书《 这就是物理/化学/地理》,从小开启思维的启蒙,或许,从小在这种兴趣引导下,孩子很容易成长成未来难得的高科技人才 !
一顿饭钱,就可以让孩子们远离手机游戏,带着好奇走进科学的知识海洋!
明智父母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