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有点歪,育儿非常正!(文|歪妈)
你见过凌晨6点的深圳么?10岁的小宇每个上学日都5点半就起床了。每天,他眼睛半睁半闭地走向洗手间开始洗漱,同时小宇妈妈在准备早餐。6点,小宇就得出门了,他要去文锦渡口岸过关,到香港上幼儿园。
像小宇这样,父母都是内地人,孩子出生在香港的家庭被香港人称为“双非家庭”。在深圳,每天有上万名“双非”儿童去香港上学,深港两地的跨境口岸甚至专门开辟了“跨境学童专用通道”。这些孩子大多和小宇一样,住在深圳,已习惯每天早起前往香港上学,往返路程大约需要花费3-5小时。
这些孩子之所以出生在香港,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在他们出生时,内地还未开放二胎政策,他们属于超生孩子,需要缴纳20万元的社会抚养金。父母为了省下这20万元,就选择赴港生子。
第二,他们的父母认为香港拥有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孩子可以接受更具国际化的教育,为以后出国读书做准备。
两地大不同,久久难融入
1.香港进校并不容易
即使拥有香港身份,但是小宇在香港上幼儿园、进中小学并不容易,比普通的香港儿童花费多不说,即便有钱也常常被拒。一方面是因为香港幼儿园对入园的孩子要求很高,才3岁的孩子,需要通过重重面试才能进入幼儿园。面试内容包括数学、英语、粤语、礼仪礼节等,还有专业的面试官在旁边观察,不懂得谦让、爱吵闹、任性的孩子都会被幼儿园拒收。另一方面,是因为香港学校对“双非”家庭的歧视,很多孩子往往要面试了二三十家幼儿园还是没有被录取。
2.本地学校太贵
这些“双非”儿童要进香港的学校非常困难,但如果想在深圳读书却一样会受到排挤,因为身份问题公立幼儿园不收,一些私立幼儿园的国际班则动辄就是十几万乃至几十万的学费,而对比起很多香港幼儿园一学期只要1000元,很多家庭根本负担不起。
3.受到排挤,难以融入
前几年,港代一度很火,由于内地购买力太强,导致热门产品很多断货,影响到了香港人的正常生活。所以香港人将代购轻蔑地称为“水客”。有些“双非”儿童的父母会利用接送孩子的机会顺便做代购。这一行为更是被香港人看不起,认为父母在利用小孩挣钱。因此,“双非”儿童在学校的时候经常被人指指点点,“小蝗虫”似乎成了他们的代号,处处遭受排挤。
4.两地均无归属感
香港小学一般下午4点放学,但放学后会有各种活动。“双非”儿童因为要耽误大量时间返程,根本没有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所以很难与同学们真正融入进去。
回到深圳,“双非”儿童和深圳的孩子格格不入。毕竟所处的教育环境还是有区别的,加之家长间的一些闲言碎语、攀比心理等,甚至有普通家长禁止孩子和“双非”孩子一起玩耍。
人都会和自己有相同经历的人产生共鸣,久而久之,“双非”儿童处在一个尴尬的中间地带,既不是内地人,也不是香港人,他们在深圳缺乏同学圈和相应的知识体系,在香港又缺乏社会经验,导致很多孩子交不到朋友,又或是变得性格孤僻、不爱说话。
父母这样“拼教育”值得吗?
这样辛苦地“拼教育”,难免让人反思,这样真的值得么?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没有错,就像跑步,教练也会说,最重要的是“抢跑”,让孩子从小就接受国际化的教育,歪妈觉得有这个条件的家庭是可取的,但就像这些“双非”家庭,让孩子的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在异地读书受到歧视,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不利。
歪妈建议家长要正确地引导孩子,活泼、开朗、愉快地完成学业。
1.正确疏导孩子情绪
多和孩子交流学校感受,树立孩子信心,不因为自己的“双非”身份而自卑,多鼓励孩子。教导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身份,以平和的心态待人接物,认可自己这个身份无非是获得了一个选择学习的机会。
2.培养孩子学习习惯
疲于奔命式的学习会拖垮孩子的精力,即使没有时间参加课外活动,也可以在家进行阅读,在路途中,也可以给孩子听听音乐或是有声读物,既培养了孩子的学习习惯,又丰富了课余生活。
歪妈结语:
给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每个父母的愿望,歪妈觉得“拼教育”这件事没有错,但父母还是要量力而为,比起优质的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今日话题:花费大量精力往返香港上学,你觉得值得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是@歪妈,家有4岁萌宝一枚,专注于孕期、育儿方面的知识研究,更多的干货内容,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