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展欢颜
前几天,微博上一则新闻看得大家气愤不已。
夜幕降临时,南京一名一年级男孩哭哭啼啼地拿着一张英语试卷,向警察叔叔求助。
原来,孩子在家一直念不好英语口语,妈妈威胁他“再不会,就送你进派出所。”
孩子越紧张越念不好英语,妈妈一怒之下竟真把他送进了派出所。
警察给孩子教学时,妈妈依然余怒未消。直到警察又严肃教育了妈妈,才算平息了这场风波。
妈妈这次是泄了一时之愤,可是,这么小孩子被妈妈送进派出所,该有多恐惧?
发展心理学家斯霍勒博士说:“婴儿出生时已经有一套情绪机制的基础,但是婴儿并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需要依靠抚养者(多数情况下是母亲)去教导他们如何管理这些情绪。”
妈妈的情绪,是孩子成长的晴雨表。
妈妈情绪失控,孩子就忐忑不安;妈妈情绪平和,孩子才能安心地学习、生活。
01
妈妈的情绪,影响孩子的心理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爱德华·托尼克,曾做过一个“静止脸”实验,用以研究,母亲情绪与孩子心理的相关性。
实验一开始,妈妈微笑着跟孩子互动,孩子非常开心,积极回应妈妈。
随后,妈妈按照实验要求,换成冷漠的表情,无论孩子逗妈妈笑,还是撒娇卖萌,妈妈都面无表情。
结果不到2分钟,孩子变得焦躁不安,甚至崩溃哭喊。
实验表明,在妈妈表情冷漠、情绪不佳的这段时间里,孩子的心跳加快,体内压力激素分泌增加,这些对孩子的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都非常不利。
这仅仅是2分钟实验,妈妈的不良情绪就已令孩子心理失衡、坐立不安。
试想一下,那些经常因孩子学习和家庭琐事而情绪失控的妈妈,带给孩子的心理伤害会有多大!
演员陶虹,就曾因自己对孩子情绪失控而后悔不已。
她在节目里说,有一次女儿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情急之下冲女儿吼“你怎么回事啊?”
结果女儿被吓得一哆嗦,愣在原地,两眼惊恐地看着她。
那一刻,陶虹感受到了女儿的恐惧。
节目里,她愧疚地问自己,如果连妈妈都不能包容她的错误,这个世界,谁能包容她?
心理学家指出,如果一个人幼年时期的心理需求(安全感和爱)没有得到满足,他自我的一部分会永远“卡”在那个地方,并在未来的人生中不断寻求补偿。
孩子的心理和身体一样,需要营养。
妈妈平和的情绪能令孩子汲取到安全感和爱的营养,反之会让孩子的心理成长受阻,不得不耗费一生去补偿童年的心理缺失。
02
妈妈情绪好,孩子性格暖
曾被网上一个3岁宝宝的视频暖到。
视频中,宝宝拿着棉签擦拭自己腿上的伤口。
妈妈关心地问“怎么伤到的?”
宝宝老实回答“不巧弄到的。”
妈妈柔声提醒他“那下次要小心点哦。”
宝宝点头回答“好”,又把沾上血迹的棉签递给妈妈。
妈妈换了一根新棉签给他,他礼貌地说“谢谢”。
妈妈回答“不客气”,又问“宝贝需不需要帮忙?”
他乖巧地回答“不需要,我自己来就可以了。”
接着他一边擦伤口,一边关心妈妈的感受“你好心疼我,对不对?”
听到妈妈说“对呀”,她立刻安慰道“没事的,用消毒水擦一擦就可以了,我下次会注意的。”
一个3岁孩子,能淡定地自己处理伤口,还能照顾到妈妈的感受,暖萌的性格令很多网友对视频中的妈妈羡慕不已。
可是,孩子玩耍摔伤,很多妈妈会紧张,甚至暴怒,这位妈妈却一直情绪平和,语气柔和。
有了妈妈的好情绪,孩子才会在耳濡目染下形成好性格。
就像《少年说》舞台上感动了很多观众的初一男孩李仁志。
他的妈妈是外卖员,工作非常辛苦,还会被客人无端指责,甚至遭遇恶意差评,为此他很心疼妈妈。
妈妈却平静地告诉他,无理取闹的只是个别人,大部分客人都对她很友好,愿意理解她的难处。
妈妈不把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发泄给孩子,而是平和地向孩子展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孩子也因此学会体谅和尊重别人,每次在路上遇到环卫工,都会主动微笑。
一如胡适在《我的母亲》中所写: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
孩子,是透过妈妈的情绪认识这个世界。
情绪平和的妈妈,能带给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也能教会孩子用阳光的心态看待世界。
03
妈妈的好情绪,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科学家斯蒂芬·格伦在采访中被问道“是什么让你具有了普通人所不及的创造力?”
他分享了自己幼年的一段经历:
一天,他从冰箱里取出一瓶牛奶,取出后刚走几步,牛奶瓶掉到了地上,地面顿时一片狼藉。
他的母亲闻声而至,却没有发火,也没有处罚他。
她说“哦,我从没见过这么多牛奶洒在地上呢,好吧,反正已经洒在地上了,在收拾干净之前,你想玩一会儿吗?我想,玩牛奶说不定很有意思呢。”
原本忐忑不安的他真的就玩起了牛奶。
几分钟后,母亲说,牛奶是你洒掉的,也应该由你收拾干净。我这有海绵、抹布和拖把,你想用什么?
他选择了海绵,将地面清理得干干净净。
清理干净后,母亲又带他到院子里练习,如何拿稳一个装满水的瓶。
正是从这段童年经历中,格伦明白了,无需害怕犯错,错误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开始。
后来的科学生涯中,他也从不因实验中的失误和挫败气馁,坚定地攀登科学高峰。
情商大师戈特曼说:“人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甚至比智商更重要,因为它决定着一个人取得的成就和幸福感。”
情绪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是奠定孩子未来人生的基石,而他的这些能力,最初是从自己家庭中习得。
妈妈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更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对象。妈妈是平和温柔还是焦躁易怒,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尤为重要。
情绪平和的妈妈,对于孩子来说,是心理的滋养,也是成长赛道上最好的起跑线。
04
妈妈的好情绪,藏在爸爸的不缺席中
在网上看到一句关于家庭关系的解释:
上帝给了你一个缺席的父亲,就会赠送给你一个焦虑的母亲,最终就会养育出一个失控的孩子。
深以为然。
妈妈不是超人,她在职场、家务和育儿之间连轴转时,很容易体力不支、情绪崩溃。
爸爸参与到家务和育儿中,妈妈才能在教育孩子时游刃有余、情绪平和。
爱,是滋养孩子成长最好的营养。
爸爸不缺席,妈妈情绪好,家才是温暖有爱的乐园,孩子才能在爱的灌溉下,向阳成长。
本文为“碧读好书”原创,好书像碧玉般珍贵!提供原创文章、新书资讯、必读书单等,伴你成长!部分图/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