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孩子做作业真是气死人了,都给她讲了好多遍,她都不懂。我忍不住就打她,虽然越打,她越迷糊,我还是要打。哎,我打了她,她还跑去向她奶奶告状说:‘我终于逃出来了,我妈妈打了我十下,还说要打死我。奶奶还说,她也是不识字,她要识字,万万不让我这个当妈的这样来辅导作业。”
那天放学去接孩子时,一位妈妈在旁边跟另一位妈妈聊天。
“越打越迷糊,你怎么还打?”
“忍不住啊,我专门问了我们村子里那个一直说不打孩子的妈妈,说到现在做作业,她忍不住也拧孩子耳朵。”
听了这两位妈妈的对话,我暗自庆幸自家娃一说就懂,所以,陪他写作业还没成为一道“送命题”,家里也还没出现“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的场景。
可是,下一秒我就被自己的想法打脸了。接到小龙以后,我跟小龙说:“你说你多幸福,你写作业写得不好,妈妈都没打你,你们班某某小朋友的妈妈说‘越迷糊越要打’,妈妈都理解你第一个月学习有压力,轻声细语跟你说,你还嫌妈妈声音小,大点声。”然后把那位妈妈的话向小龙复述了一遍。
没想到,小龙听后非常诧异地说:“啊?她考第一名还挨打啊,我还考第十名呢。”
“啊,她考第一名啊?我还以为她学习不好呢?”听了小龙的话,我更诧异了。
“她学习很好的!”
“那看来我也应该打打你,拧拧耳朵,你可能会学得更好。”我对小龙开玩笑说道。
“不要拧我耳朵,体育老师捏我脸蛋,我都觉得特别不舒服,特别难过。”小龙信以为真,立即开始反驳。
“体育老师为什么要捏你脸蛋啊?”
“因为我上体育课时没有站好!”
“怎么捏的?”
“就是这样捏的,捏得很疼的。”小龙作势要模仿老师的样子来捏我脸蛋。
“那捏疼了怎么办呢?要不要我找班主任沟通一下?”
“不要,妈妈,我表现好了,老师就不会捏我脸蛋了。”
听到他这句话,我感觉到他对老师的管教有了一个正确的认知,在被老师惩罚时,他没有指责老师做得不对,而是从内心检讨自己行为的不当,并且努力做出好的表现,避免再次被惩罚。
对于他这样的态度,我感到很欣慰。从小到大,他一直没怎么被打,仅仅被打了三次,一次是小时候往马路上跑,我拎回家,屁股上给了几巴掌;一次是闹着玩,结果不小心把屁股打了一条红印;还有一次是玩手机玩过了头,我确实拿出戒尺打了他的手心。
虽然小龙被打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每一次都掷地有声,也就是说,每一次挨打后,他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我想这才是惩罚的意义之所在,而不是越打越迷糊,父母还要打。
也许有家长会说,我们平常也不打孩子,但做作业这件事,真的忍不住要打啊!说了无数次都不明白。
这就说明其实很多家长都明白打孩子的各种危害性,越打孩子,孩子越迷糊,但家长还是忍不住要打,原因就是忍不住。
家长为什么忍不住呢?难道就是因为孩子说了无数次都不明白。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难道不应该反思自己的方法有没有用对吗?
在前两个月陪写作业的过程中,我也有口干舌燥的时候,但急归急,心里却从没有过动手的冲动,而是努力让自己安静下来,寻找另一种引导方法。
记得小龙上个月学拼音特别吃力,尤其是“b.p.d.q”分不清楚,我教了一遍又一遍,并且还在纸上写了好几遍,一到他本身时,他又犯晕了。
这时确实很着急,但我静下心来,改变了另一种方法,编成顺口溜,用身体表演出来,比如,“爸爸(b)挺着大肚子去泼(p)水,摔倒(d)了,姥爷躬着背看到很生气(q)”,因为爸爸肚子很大,姥爷背有些驼背,让爸爸演出来时,小龙笑得前仰后合。很快就学会了区分这几个字母。
因为我自己拼拼音也拼不准,我就拿着点读笔跟他一起点,也许是因为孩子很专注,也许是因为学得很快,结果,读了几遍,他就学会拼拼音了。
在不能理解一些数学题时,比如,有一道题大约是这样讲的;一个小朋友喝了两瓶相同容量的水,看看哪一瓶喝得多。(画了两个水容量不一样的杯子)
我刚读完题后,他就直接选择那杯水容量多的水杯。我本想跟他解释,但我又知道他处在直观思维时期,所以,很难转弯。于是,我找来两个玻璃杯,装上一样的温水,一杯喝了一口,然后,跟他解释,这里空出来的就是我喝掉的,你想想我哪一杯喝得多?
在实物中,小龙一下就得出了答案,水容量少的那杯才是妈妈喝得多的。然后就在试卷上选择水容量少的。我至今也不了解他有没有真正地理解,但他当时确实得出了正确答案。
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我觉得父母陪孩子写作业时,明知道越打越迷糊,还是忍不住要打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小时候也受到了这样的待遇,他们的父母也是这样对他们的。所以,面对孩子写作业时的不明白就触发了她们内心的那根弦,让她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与行为。
家庭作业是辅导孩子学得更好,即使你不能给孩子讲明白,老师还会给孩子讲解。所以,有些题讲不明白,我就尊重他的意愿写一个错的答案。我始终觉得学习知识应该是老师与孩子共同完成的事,父母是辅助的角色。
所以,在辅导小龙写作业时,我有时候明知道他做得不对,我也不吭声。一是让他自己去发现错误,二是让他跟老师有所交流。即使是挨批评,那也说明老师很注意他,愿意帮助他改正,愿意帮助他提升。
关于陪写作业这件事,焦虑的不一定是孩子,而是家长。所以,我觉得家长首先应该划清界限,陪写作业只是辅助孩子学习,父母只是辅助角色,而老师才应该成为他真正的引领者。
其次,当你讲了很多遍,孩子都听不明白时,你应该转变方法,而不应该继续用无效的方法。
最后,当你忍不住打孩子时,请拥抱一下那个小时候同样挨打的自己,学会与自己和解,再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写作业这事。
其实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育儿先育己,跟孩子一起修行,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文章音频 | 小米妈妈
插图排版 | 瀚瀚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