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大叔想买个娃娃!杭城医院旁的玩具店,这些瞬间让人心疼

42岁的张月红,在杭州拱墅区广福路上开了一家小店,名字直接又朴实——儿童乐园玩具店。

它正对着浙大儿院湖滨院区的大门口。

来来往往,皆是手上套着住院手环的孩子,还有身后跟着的家长。

多年下来,张月红基本能看出孩子得了什么病,“戴着帽子,脸圆嘟嘟的,七八成得了白血病”。

张月红语气温柔。

小店一个小小的玩具,也许能让孩子暂时忘记病痛,会成为他们在医院里的一点点甜,又或者可以让家长从孩子的笑脸中萌生出希望来。

开在医院边上,见多了不易和无奈

原本的一排玩具店只剩下了三家

“虽说当初开店就是做孩子的生意,这么多年下来,倒是看到了更多的不易和无奈。”张月红说,小小的玩具店,装满了一个个家长和孩子的心事。

十来个平方米的小店里,被各种玩具占领,狭窄的过道只能通过一个人。女孩子喜欢的娃娃,男孩痴迷的车模和玩具枪应有尽有。

进门处,一张椅子上,放着一个煮茶壶,手机被架在支架上,播放着电视剧。张月红坐在单人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给自己做美甲。她说,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8点,她就是这么打发时间的。

严格来说,这家店并不是她的。

她是安吉人,阿姨很早定居杭州,在附近买了房,这间店铺也是自家的。七八年前,阿姨开起了这间玩具店。张月红也是那时候从安吉来到了杭州,到店里帮阿姨。

“基本上进来的人都不会空着手出去。”随着互联网的冲击,加上院区的搬迁,近两年生意少了一大半,阿姨也就退休了,就张月红一个人看店。

以前的广福路,玩具店是一家挨着一家开的。生意变差之后,有的转型,有的索性不做了。现在还有三家玩具店,张月红的“儿童乐园”是其中之一。张月红能和阿姨坚持下来,是因为没有房租的压力。

如今,平均一天大概五六百元的流水。张月红说,网购有送货时间,有些人急着买玩具哄孩子,就会到店里买,“小店又快又方便”。

皮肤黝黑皱纹深刻的大叔

想给得肾病的孙女买个会唱歌的娃娃

一个上午,到店的客人陆陆续续,张月红只做成了一单生意,卖出一只15元的泡泡机。

年轻妈妈抱着塑料盆,里面装着塑料杯、毛巾、洗发水、牙膏等必需品,边上跟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手上套着住院手环。

店门口,妈妈把盆往地上一放,“想要进去看看吗?选个自己喜欢的吧。”

男孩没说话,进了店里,在一排小汽车面前徘徊,又去盯着一排玩具枪。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些玩具枪装电池的,39块。”张月红说了一句。

妈妈对比了好几把,想要征询男孩的意见,最后母子俩还是空着手走了。

“这个娃娃多少钱?”一个皮肤黝黑皱纹深刻的大叔站在门口,指着店里C位的一个芭比娃娃问。

“135元,娃娃会唱歌的。”张月红说。

“有没有不唱歌的?”大叔往店里走了走,又看了一圈。他说,想给孙女买个娃娃。“她得了肾病,在医院里住了蛮长时间。昨天去夜市了,没有买到娃娃,回来就哭了。我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大叔挑选了一番,“还是得她自己过来挑。”他最终也空着手返回,匆匆走进医院。

一身粉色的女孩进了店里,即使带着小帽子,也能隐约看出女孩没有头发。“有没有陀螺?最简单的那种。”牵着女孩的大妈问。

一问价格,有些高,大妈犹豫了。张月红见状推荐了一款最简单的泡泡机,一点点肥皂水,就会出好多好多小泡泡。女孩果然转移了目标,说要这个,15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为了给女孩先玩玩,张月红倒了一些店里的肥皂水,给女孩演示,女孩高兴地拍手。“这个就当六一节礼物了呀。”大妈牵着女孩往附近小区走去。

张月红坐下来:“她们有点眼熟,以前在店里买过玩具。这个小姑娘得了血液病,家里人在附近租了房子的。”

一个扎着小辫子,手里握着枪的男孩进了店里,盯着一只玩具恐龙挪不开腿。妈妈跟在身后,劝他选个卡片。“你明天就要手术了,这把枪都不能带进去,这个恐龙就更别想了,选个小一点的,还能攥在手里。”妈妈说,他们是外地来的,明天要给孩子做个小手术。“家里玩具一大堆,买了都浪费。”男孩讪讪地走开了。

一个小玩具,就能让他们开心好一会儿

张月红很少跟客人聊天。“住院的孩子,现在都只有一个陪护。人家的心情,我们都能体谅,都不容易。”

这么些年下来,张月红也送出去不少玩具。

那些得一些不太好的病的家庭,都要花好多钱,孩子辛苦,家长更辛苦。

往往碰到这些孩子,张月红就会优惠一点,偶尔还送送小玩具,“一个小小的玩具,就能让他们开心好一会儿。”

有两三个月的毛毛头被家长抱在手里,一个最便宜的拨浪鼓,就能让他停止哭声。

有男孩想要一把几十块的枪,妈妈嫌贵,可看着孩子哭着,还是买了。

也有住院前鼓励孩子买了个玩具,确诊无事之后又给孩子买玩具庆祝的。

……

张月红看过太多孩子和家长,有强装笑脸给孩子挑礼物的,也有有说有笑买玩具的。有条件好的,任孩子选购的家长,也有拮据的,选一个十几元的玩具都要思前想后。

她不会催促,也不会不耐烦。

“进出医院的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孩子无论大病小病,最心疼的绝对是家长,耐心待他们就是最大的理解。”

小时新闻网友们看完都纷纷泪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

值班编辑:周勤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