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社会关系是以家庭关系为主,子女和父母的关系是最亲密的,农村有句老话叫“为人子女五不怨,为人父母七不责”,什么意思呢?你作为子女,在五种情况下不能去怨恨父母;同样道理,你作为父母,在七种情况下不能责骂子女”。
五不怨,七不责,体现的是中国普通家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无家则无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
那么,五不怨,七不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作为子女,你不能在父母无能、生病、劳累、贫穷和愤怒时埋怨他们,这就是五不怨。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故事,那是我的一个中学同学阿原,小时候家里真的是穷。父母含辛茹苦将他抚养长大,想尽一切办法供他念书。等到他大学毕业后,意气风发地走进了一家大型公司,做起了高管。
家乡的父母也为孩子感到高兴,几次说要到城里来看看孩子。阿元却不愿意让父母到城里来,因为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全然忘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身居高位,却看不起乡下的父母。他的父母在一天午后执意来到城里,还给他带来了家乡的土产,阿原在公司门口一见父母,脸色大变。
他催促着父母赶紧离开公司,拉拉扯扯间,正好被站在三楼的公司董事长看见了。他把阿原叫上来,问发生了什么事。阿原隐瞒了乡下父母的事情,只说家里来了两个亲戚,好说歹说劝走了。
董事长初始相信,可是后来几次三番发现这两位老人家来到公司门前,他打听了一下,才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于是,在一天下午,他把阿原叫到办公室,当场解雇了他。原因很简单,一个连父母都不认的人,怎么能指望他忠于公司,忠于集体呢?
父母有的时候确实没有什么本事,但是至少你从小到大,他没有让你饿着,没有让你冻着,更没有让你病着。这份恩情比天高,比海深,还都还不完,你怎么能因为一己私利而怨父母呢?
同样道理,为人父母者,对孩子不能有责骂,在孩子吃饭、休息、学习、生病、烦恼、压抑、痛哭时,不能去责骂他,是为七不责。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为什么长大后生活境遇会截然不同呢?
原因还在父母身上,有些父母脾气急躁,动辄骂自己的孩子“你是猪呀”、“你怎么这么蠢呀”、“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些话从父母嘴里说出来,也许只是一时的气话,可是给孩子留下的却可能却是一辈子的阴影。
江苏前两年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七岁的孩子从二十五楼的天台上跳下。他留给父母最后遗言就是十个字“妈妈,你以后不用骂我了”,噩耗传来,妈妈痛断肝肠,可是错已铸成。
徐克的电影《笑傲江湖》有句名言,“人就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家庭也是一样,父母与子女在一起时间久了,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就容易使得家庭成员走向极端化。
中华文化一个很重要的核心内容就是包容和感恩,只有常怀感恩之心,不怨不责,才能保持家庭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