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我教她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

最近,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丁延庆一段吐糟女儿的视频火了。

首先,我们先看看丁延庆是何许人也。百度词条里搜一下,那绝对是牛人本牛:

6岁时就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人称神童。

在北京大学本硕连读,然后留校工作。

后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读博。

现在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副教授,还是全国著名的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这开挂的人生,这闪着金光的履历,任谁看了不得直呼“厉害”。

关键是其妻子也是北大的高材生,妥妥的强强联合啊!

按说这样的学霸父母组合,孩子成绩自然也不会低。

但女儿却几乎是完美地避开了父母的学霸基因,在“学渣”的道路上越跑越偏。

“我那姑娘,跟我们那可是差太远了”

“学习成绩,应该说和倒数第二名有很大差距”

哈哈,要说是什么让一个北大教授从自信满满到痛心疾首到怀疑人生再到心如止水的转变呢?

别问,问就是正在给孩子辅导作业。

“不辅导作业父慈女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

“没办法,你必须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样?她就这样”

听听,这话、这语气是不是很熟悉?像不像跟闺蜜疯狂吐糟自家娃的你。

好些因为辅导娃作业气出内伤的妈妈都说,刷到丁教授的视频,真的是瞬间治愈。

原来真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被辅导作业逼疯的老母亲/老父亲。

01

接受孩子平凡真的有这么难吗?

不知你有没有被各种鸡娃言论搞到头大?

看着人家动辄几百万的教育资金,各种艺术培训班,各种比赛奖杯拿了一堆又一堆……

要说一点不受影响那是不可能的。

咱不怕自己不如人,就怕因为自己的“不上进”影响了娃的发展。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大家都一样。

丁教授面对女儿的成绩,其实最开始也是焦虑急躁的。

每天放学后,他都把女儿带到办公室,强制她学习、写作业、补课等。

以至于那段时间一到点,办公室所在楼层的所有人都能听到丁教授父女俩,此起彼伏的叫喊声。

但后来,丁教授感觉到孩子越来越不开心,甚至出现厌学倾向,也发现自己现在的做法影响到了女儿的成长。

于是,他放弃了高压强制学习。

后来被问到能否接受自己的孩子上的大学不如自己时,丁教授说:

“完全接受,必须接受,大概率(95%以上)她肯定上不了!”

“你必须接受自己的孩子就是个普通人,你不接受也没办法”

“无论你多优秀,你的孩子大概率都是一个普通人,要认识这一点并学会接受,对谁都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经确认,是亲爸无疑了。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微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父母学霸孩子学渣是什么体验?

自己哈弗硕博,老婆也是清华的硕博,儿子成绩倒是挺稳定,年年倒数第一。

最扎心的一条莫过于理科学霸娶了文科学霸,但孩子完美地继承了两人各自的缺点,文理都整不明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你看即使是学霸的孩子,成绩也可能垫底。即使是神童的娃,那也可能是普普通通,毫无天赋的。

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上可没那么多天才,大部分孩子将来都会成为普通人。

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提出“均值回归”的概念,意思就是说无论之前家族里的智商有多高,成就有多大,后边的孩子都会向着平均值的方向发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很显然,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并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很普通这件事。

甚至对孩子的平庸感到羞耻,有一种“扶不起的阿斗”既视感:

为什么别人能考100分,你连及格都这么费劲;

别人钢琴、舞蹈样样都好,你怎么什么都学不会。

无论是对“我的孩子绝对差不了”的自信也好,还是“孩子不能和我一样”的期待也罢,随着父母投入越来越多的时间、金钱、精力,放弃变得越来越难,我们越来越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

而孩子在父母的高压下,出让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自由。如果一直在父母的不甘中逼着向前走,但弦绷的太紧了,总有一天会断的。

就像之前热播的《小舍得》中被鸡娃到精神异常的子悠,被鸡娃到离家出走的欢欢。

他们只是父母欲望的牺牲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清华大学教授刘瑜说过“我们只催促着孩子去当一个成功者,却没告诉他们,成为一个普通人也是可以的。

02

抱最低的期待,尽最大的努力

“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孩子却教我学会认命。”

虽然丁教授,已经学会认命,接受女儿的平凡,放弃了高压学习。但他其实并没有完全坐视不理。

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同时增进父女俩的亲近,丁教授决定每天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路上就我们爷俩,她什么都干不了,必须认真听。”

路上有说有笑的,既拉近了父女俩的关系,自己也能见缝插针、不动声色地给孩子传输一些知识。

朋友们,这才是真相啊。

吐槽归吐糟,无奈归无奈,但认清事实,摆正心态后,也还是要有方法、有目标的教育。

所以啊,接受孩子将来大概率会成为一个普通人,并不是就此放飞自我,对娃的学习放任自流;也不是就此自暴自弃,而是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规划最适合她的教育。

刘瑜老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愿你慢慢长大》中写道:

因为生孩子是件自私的事情,我不敢对你的未来有什么“寄望”。

等你长大,如果你想当一个华尔街的银行家,那就去努力吧。

但如果你仅仅想当一个面包师,那也不错。

我祈祷你能成功,但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敬畏与热情。

一个每天早上起床都觉得上班是个负担的律师,并不比一个骄傲的对着顾客说“这个发型剪的漂亮吧”的理发师更成功。

我所希望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能幸运的找到自己的梦想——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人生的方向感;又恰好拥有与这个梦想匹配的能力——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与其梦想匹配的能力

天命要听,因为它决定着孩子天赋区域和智商上线,无法改变;

人事也要尽,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平台、选择好的赛道,让他的资质不被埋没。

孩子将来的成绩、成就能走多远,大概率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那些品质的培养,是父母不遗余力应该去做到的。

1.对学习有主动的兴趣

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指学业。

父母固然应该关心学业与分数,但更应该关心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

就算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差,但是他愿意跟某一个兴趣点死磕。比如痴迷工程车到底有多少种类,每个有什么不同技能,对此如数家珍,那你也不必忧虑。

具备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的孩子,将来都不会太差。

时代不断变化,多元化的社会里人们更倾向于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找到安放自己的位置。

参见李子柒、李佳琦……10年前你不会相信,未来有一天,爱倒腾厨艺、爱研究化妆的路可以走这么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孩子善于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我养CC和DD看的从来不是当下、不是高考,而是更长远的一些东西。

因为做父母也有时代的局限,我们只是在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养孩子,教知识。

但,我们是为未来培养孩子的,而不是培养一个只能适应过去的孩子。

靠刷题取得一个优秀大学文凭的孩子,未来不一定能占到多大的优势,至少不会比我们这一代优势明显。

我们这一代,靠成绩逆袭的比例是十分高的,但对创新的能力其实没有那么高,大多数人还是可以按部就班的从业。

但未来二三十年,世界将会截然不同,会出来越来越多未知的新兴行业,没有人会告诉你怎么做,也没有过来人手把手教你怎么做,你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也许孩子不擅长学习和考试,但只要他善于主动思考,愿意独立解决问题,未来就不会困囿于某个困难,而是自己想尽方法解决,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经验。

具体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戳这篇《越权的妈最易养出“无能”的娃,5步教会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在努力与坚持中收获快乐与满足

不管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行业,是否成功,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是开心快乐的。

但没有哪一种成就的获得,不需要经历苦的淬炼。

这其中必然是辛苦的,但向着目标前进路上的苦,未尝不是另一种快乐。

当然吃喝玩乐也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是浅显的,来得容易,去得也快。

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取得突破,让自身获得满足感,是另一种深层次的快乐。

这种获得深层次快乐的能力,是需要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反复训练才能获得。

就像我前几天分享CC学琴《#女孩边弹琵琶边爆哭#,当孩子说不想学了,坚持or放弃?多数人在选特长的第一步就错了.....》中写到的,父母可以在某些需要坚持或有难度的事情上,多为孩子创造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体验。

让孩子时常体验挑战难题成功带来的快乐,如此有了不服输、有斗志的品格,以后无论做什么也能坚持不放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虽然我们无法左右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但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的孩子有能力去选择自己的人生模式,而不是为生活所迫。

希望他们即使身处泥泞,仍有不断向前的勇气。在琐碎的生活与重复工作中,收获快乐与满足。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