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止是轰动啊,简直是轰动。我刚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揉了揉眼睛,第二反应是我去,这就三胎了?第三反应是,焦虑、惆怅。
可以说,开放三孩生育这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大事,事关70后、80后、90后乃至后代。人口学家梁建章说,“我预计放开三孩对提升生育率的效果很小。”
我的看法与梁建章一样。
那为什么大家普遍这么轰动呢?今天,我就以个人的知识底蕴,尝试去解读这背后的一些现象,以及大众的关注点。
一、人口问题迫在眉睫
上一次开放二胎是在2016年,仅仅五年后,三胎就在儿童节前夕出台了。这表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口老龄化已经迫在眉睫了。
按照人口学研究的划分,将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超过其人口总量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超过其人口总量的7%界定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即“超老龄化社会”。
按照这个标准来看,1999年2月,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0%,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2005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7.5%。
根据联合国秘书处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2019年的预测数据来看,至迟在2025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4%,从而进入“超老龄化社会”,届时,我国24-65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将达到峰值,进而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阶段。
人口与经济的关联性,在今天已经不需要做过多赘述了,这几乎已经是一个共识。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从20年前进入老龄化再到进入超老龄化,中间只间隔了不到25年,是全球主要国家中最快的。
人口既然与经济息息相关,那么经济自然也就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这也是大家关心的一个主要点。
以后怎么做?如何激励人们的生育意愿?会不会有强制性的措施?这些问题,都是每个人非常关心的。
二、生育意愿低迷,背后的内在是机会与公平问题
很多人都提到生育面前的三座大山:房子、教育和医疗。
很多人觉得最难逾越的一座大山是房子,其实不对。在我看来,房子有很多方法可以去解决,例如生娃减房价、贷款低息、甚至赠送房产等等,这都有操作的空间。
教育反而是最难的。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机会和公平的问题,例如应试教育。
据估计,中国家庭每年用于补课的直接花费超过6000亿元。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经合组织的数据,中国学生平均每周学习的时间,比发达国家多了十几个小时。
相比上一代人,现在进入高考考场的18岁学生多花了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但学生所学的内容和实际应用能力并没有提高多少,除了会考试。
哈佛大学针对国内留学生和欧洲留学生也做过一些调查。调查发现,国内留学生在考试的成绩上的确很好,但随着考研和考博,中外学生在这一点上的差距逐渐被拉大。在提问和创造能力上,国内留学生普遍是弱势。
这里不是靠杜绝补习班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
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在于,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
同样是孩子A和孩子B,孩子A选择补习班,成绩更好了;那么孩子B在这场竞争中就落后了。没有办法,孩子B也只能参加补习班。
到最后,孩子之间的竞争变成了谁上的补习班更多,谁上的补习班更优秀。
这是博弈中的囚徒困境,也是教育的内卷。
从这一点来说,作为父母而言,你的经济能力,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孩子的成绩教育如何。现在的教育竞争,已经从比拼天分和个人努力,变成了名师辅导、上补习班。
三、普遍性的焦虑时代
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
罗sir身边的朋友,十个当中有九个都是焦虑的。很多女性同样也是如此,既要面临传统婚恋观念的父母,又要应对职场中的一些女性歧视。
从潜意识来说,三孩生育,某种意义上加剧了他们的焦虑。至少我是这样的。
上一个五年二胎,这一个五年三胎,下一个五年会是什么?没人知道。
时代的巨变,让每个身处时代中的人,都感到无力。
焦虑,源自于我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在眼下,这种不确定性变得更多了起来,自然我们的焦虑也就更多了。
可能的问题需要考虑全面、多方位。按照这个趋势,未来会不会出现歧视非生育甚至单身人群?在就业、社会福利方面,他们会不会分别对待?
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三孩来了,说明人口问题终于被重视起来了,这是好事情。但眼下的挑战依然还有很多很多,有些问题甚至还很严峻。
例如房子、彩礼、教育成本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
还有一个深层次的焦虑,就是老龄化和少子化之间巨大的鸿沟。
对一对90后夫妻来说,上有四个老人,下有几个孩子,如何能够分出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得过来呢?
如若把孩子交给老人来照顾,教育的质量又能否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呢?
谈到这里的时候,我感觉整个人就好像玻璃窗前的苍蝇,尽管看着前面一片光明,但无论如何也飞不出去。
这也能够对应,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认为我们的整体未来会非常好,非常光明;但一聊到个人,就全都是一些不好的悲观的预测。
这几年,互联网的流行,分化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其中有把996当作是福报的,还有丧文化、佛系青年、摸鱼哲学,打工人,再到现在的躺平。
年轻人是越发能够自嘲了,也越发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焦虑问题了。但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除了自嘲,我们还能够怎么办呢?
“不躺平,我该如何破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