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号”“名额分配到校”,被前后夹击的民办学校,还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随着“摇号入学”“高中名额分配到校”等政策出台,教育领域无疑正在形成新的局面,但对于民办学校来说,这却是一种挑战。一方面,政策的变化打破了其多年来对生源的选择和依赖,另一方面,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也积累了很多问题。那么,当下的民办学校该如何突围?对于家长来说,民办学校是否还值得选择?外滩君梳理了业内多位人士的观点:未来的民办学校需要找到自己的特色,吸引志同道合的家长,才是有效的突围之路。

民办学校的处境,在这几年开始发生剧烈变化。

随着“公民同招”“摇号入学”等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往企图通过鸡娃,拼一所优质民办的家长,在摇号面前,变得谨慎起来。

今年3月,上海市教委发布的“高中录取新政”,更是像一枚重磅炸弹,投向了已经被小升初竞争深度捆绑、日益疯狂的教育生态圈。

按照这一政策要求,从2022年开始,上海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要将招生计划的50%-65%名额,分配到区、分配到校。

也就是说,要从政策层面,打断强势初中对重点高中的升学垄断。

此举让原本信奉“先拼进一所好的民办小学、初中,再升入重点高中、考上好的大学”这一逻辑链的家长,开始变得举棋不定。

如果孩子在普通中学,也能有机会考取重点高中,为什么还要费劲心思,冒风险去拼一所初中名校?

比家长更慌的,还有那些通过吸引优质生源,来维持生存的非顶尖民办学校。当生源红利消失殆尽,所有学校似乎又一次站在了统一起跑线上,开始真刀真枪的比试。

除了政策层面的影响,经历了快速发展,甚至是野蛮生长的民办学校,也积累了不小的“民怨”。

不少民办学校从无人问津,再到成为当地的一流神校,往往都经历了这样的发展轨迹:通过大搞应试教育,掐优质生源,拿出优秀的成绩,再提高入学门槛,吸引最优质学生,实现“牛娃——牛升学率”的正向循环。

超级牛校的升学垄断,导致竞争和分流机制不断前置,也因此出现热播剧《小舍得》里疯狂的“择校竞争”和“小升初焦虑”。

如今,前有国家出台的“公民同招”“摇号入学”“名额分配”等一系列政策,后有在家长群体中所积累的种种质疑和不满,接下来民办学校的路该怎么走?

想要实现教育突围,或许,办学者还需要看到政策制定的底层逻辑,从更高层面把握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被前后夹击的民办学校

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方建锋表示,今天,我国民办教育的规模,差不多接近世界的平均水平。

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民办教育比例分别为:学前教育47.2%;小学16.8%;初中12.2%。其他发达国家差不多在10%左右。

民办教育在校生规模

这几年来,国家通过《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订,鼓励民办学校进行非盈利、普惠性办学,并对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等提出要求,控制民办教育的数量和规模。

方建锋提醒,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趋势,随着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提高,也将使公办学校更富有竞争优势。

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是50,179亿,对比2018年,一年之间涨幅超过4000亿。其中仅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就达到22,000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教育经费的上涨,带来最直接的变化是,公办教育条件的提高,各地涌现出越来越多实力过硬的公立学校。

十年、二十年前,方建锋去各地考察时发现,一个地方办学条件最好的,往往是私立学校。但最近十年,很多公立学校的办学条件、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一些地方实验性、示范性学校,从硬件到师资,都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公办学校教师薪资待遇也在不断提高,这对民办学校的师资也有一定的冲击。

以上种种变化,都在传递出一个重要的信号,那就是,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那就是将“教育公平”作为最重要的目标。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已明确提出,到 2035 年要“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解《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如果说过去的基础教育,解决的是质量和效率问题,重在筛选出拔尖人才重点培养;那么,在未来5年时间里要做的是,进行多元普惠,解决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问题,为每个孩子提供更合乎发展规律的、保障性的教育。

在这一大前提下,民办教育承担什么样的教育角色,才能适应这一新时代的发展需要?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直以来,作为公办学校的重要补充,民办教育很好地弥补了公办教育的不足,在我国教育发展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城市都也都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声誉良好的民办名校。

但与此同时,民办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乃至引起了社会上的很多不满情绪。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过去一段时间里,民办学校经过野蛮生长,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但是质量方面却是参差不齐,出现种种行业乱象。

比如,有的民办学校、国际学学校,学费虽然高昂,家长却发现孩子不但没有享受到达到预期中的精英教育、优质的双语教育,还出现基本功不扎实、学术训练不足等现象。

外滩教育特约作者Sylvia,就曾在《不要迷恋“高大上”的魔都双语学校》一文中吐槽,女儿从幼儿园开始就读于上海的两所知名双语学校,竟是虚幻一场。

整个小学阶段,她对孩子的校园生活都非常满意,每次去学校参加活动,都能看到孩子们在课堂内外神采飞扬,发言侃侃而谈,互动气氛热烈,国际范十足。女儿的成绩单也很漂亮,老师夸奖孩子品学兼优,本以为这条教育路线明智而轻松,不必操心孩子的学习。

等到了六年级,她才发现这些只是绚丽的表象,实质上女儿所接受的双语教育,其实是“双语都不强”,尤其是英文写作训练与世界一流学校差距巨大,存在语法薄弱,学术词汇不足,缺乏知识体系构建等种种问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还有家长吐槽,一边是英文水平达不到预期,一边是孩子的中文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虽然很多学校打着“双母语环境”,却依然在偏重英文学习的环境中,没有给孩子打好足够扎实的中文基础,逐渐让孩子丢了中文母语和传统文化的根。

除了学术方面,家长不满的点还在于,一些民办学校、双语学校为了维持自己的升学成绩,打造升学口碑,不惜通过抢占优秀学生,重金买生源的方式,扰乱当地的招生秩序,更推动了整个地方的升学垄断和择校焦虑。

这逼得家长一边鸡娃占坑,一边怨声载道。甚至网上经常有这样的讨论,“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是否应该被取消,全部转为公办?”

前有国家政策层面的种种治理,后有来自家长和社会情绪的不满,今天民办学校的处境可谓是“内外受困,前后夹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民办学校还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在这种情况下,民办学校,还是一个好的选择吗?很多家长心中开始有样的疑问。

不可否认的是,民办学校在办学成绩上,的确可圈可点。

根据OECD世界经合组织连续几年公布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评数据来看,私立学校的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大评估领域,表现普遍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2009年测评中,整体而言,典型私立学校学生的测试表现要比典型公立学校学生更好。

其中,私立学校学生在阅读领域的得分要比公立学校的学生高出 30 分,优势相当明显;2015年测试中,私立学校学生在科学领域的得分依然要普遍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

OECD调查发现,一方面,这是因为私立学校的学生群体有着更显著的社会经济背景优势,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私立学校在课程设置和资源配置方面的自主权,以及更明显的管理优势。

在PISA 测试中,参加测试的学校校长以问卷的形式来回答有关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根据问卷的结果,一般来说,私立学校具有更大的运营自主权、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更优良的学校氛围。

当然,除了这些方面的办学优势,民办学校的优势,还体现在满足差异化的需求。

这些差异化可能体现在,有的家长希望能给孩子更具国际化的课程内容,为孩子未来的海外升学做准备;

有的家长更强调双语能力的培养,注重双母语环境的浸润;

还有的家长则希望孩子在通识能力或人文艺术素养方面更具优势... ...

一所学校想满足所有家长的期待是不可能的,但是民办学校完全可以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去吸引“志趣相投”家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比如,外滩君曾多次探访过的上海筑桥实验小学,就将“美育”作为自己的核心特色。学校配合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开发设计了一个内涵丰富、层层递进的美育课程体系,而不是点缀性地给孩子上几节美术课、绘画课。

以该校的特色课“食育课程”为例,通过传统二十四节气,串联起以食物为载体的跨学科教学。每一节课都会去探索食物背后的传统文化、审美认知、艺术表达、乃至生命教育。

到了中高年级,孩子们还会接触东西方文化鉴赏课程、校园创意实践课程等,进一步提高审美认知,引导孩子们在真实的校园生活中设计美、创造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筑桥实验小学的学生作品

还有一些民办学校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有的学校专门针对小学生的哲学思辨课程,在游戏互动一样的课堂里,和学生对哲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辩论,借此提升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素养;有的幼儿园更侧重培养低龄段孩子的个人、社会和情感发展能力,并将其融入孩子的日常学习和校园生活... ....

当越来越多家长意识到,在知识学习之外,审美认知、批判性思维、社会情感等方面的能力也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素养,和孩子们的未来幸福生活息息相关时,这些学校就给了家长一种多样化的选择空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熊丙奇表示,不管义务教育怎么发展,都会有一定体量的民办教育。因为公办学校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而民办学校则可以提供更具差异化的教育选择。

回溯民办学校的发展历程,从九十年代开始,民办学校是作为公办学校“量”的补充出现的,当时的教育资源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需要有更多学校,吸纳更多的学生。

这一阶段过去之后,民办学校进入“特色探索”的时期,要提供多样的选择,满足不同的教育需求。随着在学生培养、办学经验、人才储备等各方面的积累,民办教育开始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状态,各地也涌现出一批真正优秀的民办学校。

今天,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正促使教育需求呈现出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尤其是中高收入家庭对教育的差异化需求尤为迫切,这必然会促使一部分家庭主动选择民办学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因此,每一所民办学校都可以打造出自己的课程特色和培育体系,为有需要的家庭和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选择。

过去,或许那些没有特色、甚至“千校一面”的民办学校,单单靠应试、靠吸引优质生源就能取胜,那么,“摇号”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失去了生源优势的民办学校,必须去探索个性化的办学模式,沉下心来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更灵活高效的资源配置和学校管理,真正打磨好自身的办学优势。

这对家长和孩子来说,才是真正的利好。

如果民办学校能坚持将自己定位在提供更优质、更个性化、更具创新性的教育,那么,对于有需要的家庭来说,它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民办学校的突围之路

“摇号”新政实行、疫情的爆发和持续、国际形势不明朗,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会让人觉得:今年是个民办学校转型的关键节点。

可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民办学校突围的机遇。

协和双语教育集团总校长、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常务副会长卢慧文曾在接受外滩君采访中表示,今天的种种挑战,正是要把整个民办教育行业从一种非理性的状态拉回来,回归教育本质,形成规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什么是回归教育本质?

卢慧文认为,民办学校应该追随自己坚信的教育理念,形成自身的特点,不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也不要妄想自己能适合所有的学生。

比如,协和在走国际化教育的二十多年里,始终坚持做“中西融合”的探索,从没有想过直接引进原汁原味英式课程或美式课程。

当国家真正开始做出规范化管理,要求学校不能照搬国外教材,而是要吃透国家课程标准,并对中西方内容的宽度、深度,评价方式等都进行整合时,协和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形成了自己的融合特色。

在卢慧文看来,民办学校想要实现突围,首先就是要坚定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色,从学生真正的发展需求出发,用时间去积累自己的口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此外,不同于过去的双向选择,如今作为“被选择”的一方,民办学校还应该意识到,家长也存在一定的选择困扰。学校需要思考怎么去向外界、向家长描述自己的学校,一定要把自己的特点讲清楚,以便使那些真正认同学校理念的家长选择自己。

除此以外,民办学校还要拿出实际行动,去缓解家长的质疑和焦虑。

自“摇号”新政实行以来,家长的焦虑也开始从“择校前”,转移到“摇号后”:

孩子摇进了原本考不进的学校,学习跟不上怎么办?

生源差异大,学校会不会为了整体学生水平而拖慢节奏、降低难度?

的确,摇号入学后,民办学校必然要面对因“生源差异”引起的教学难题。

为此,上海市文来中学初中部,提前准备了整整一年,研究出一套“四层七级大走班”的分层教学方案。

所谓四层七级,指的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均分为A、B、C、D四层,A层最基础,D层最难,难度逐层递增,并且分别设有指向升学目标的学科能力培养目标。每一层都有相匹套的校本教学方案和教学资源库。

四层之外,D层以上还增加了学科竞赛培训、自招培训,A层还延伸了学困生辅导,形成“七级”,全部在学校现有资源基础上进行,不多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根据分层教学方案特制的用于提交作业的柜子

据校长柏彬介绍,这套方案可以在不增加教室,不增加师资,以及不增加每位老师的备课量和课时量的情况下,照顾到全年级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套“四层七级”大分层教学,自然也受到了家长的关注和好评。

当然,不同学校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教育突围方法,还应该考虑到学校自身的各方面条件,因地制宜。

让学校成全学生,不是靠学生成就学校。”正如校长柏彬所说,一所学校,不仅应该把优秀的学生教得更优秀,还应该不放弃任何一位基础薄弱的学生,这才是既有办学实力,也有办学情怀的好学校。

未来,民办学校唯一的教育突围之路,或许就是让自己成为一所兼具办学实力和办学情怀的好学校。

参考文献:1. 《熊丙奇:义务教育招生新政策对民办学校的影响》校董会2. 《十四五期间我国民办教育宏观治理走向》方建锋3. 第十三届必达亚洲学校建设大会4. 《私立学校:竞争优势与教育公平——经合组织(OECD)的研究及其启示》教育发展研究5. 《“摇号”会让民办学校失去优势吗?坚持分层教学20年,文来初中有底气成全每一位学生 | 校长心法》EnsightEdu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