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白
高考即将来临,备战高考的孩子们也正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近日网络上一段衡水中学“学霸”演讲引发热议。
视频中,一名河北衡水中学高三学生张锡峰正激情澎湃地说着自己的励志故事,在超级演说家的演讲台上,他的语言触动了台下甚至是银幕前很多人的内心。
在演讲的舞台上,我们看到了张锡峰是如何从一个自卑怯懦的孩子走向自信与坚韧,如何坚定不移想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位不甘平庸的人。
“为了那些自己从未见过的风景,为了还在远方等我的更优秀的人,从此那个男孩不再逢人便说自己的故事,恐惧、自卑、阴霾都已散去。现在他的眼里只剩下自信和坦荡”,这段话特别触动我,想必男孩的励志演讲有很多都能勾起我们曾经经历高考的那段回忆,那段意气风发,敢闯感拼的年纪。
那时的我们很单纯,奔着同一个目的,带着必胜的信念往前走,那时的我们一心只想活成自己被寄予厚望的样子,因此为了理想可以沉迷也可以疯狂。
站在孩子的角度,以他们单纯的视角对这个世界和未来满怀希望,一点错都没有。这正是少年在青春年华努力拼搏不断进取追逐梦想的样子,单纯从高考想要取得理想成绩进入理想学校的角度来看,考生们不顾一切往前冲的样子,正是青春的模样。
但是从现实角度来说,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高考并不能帮助你什么,真正的励志点不应该在高考这件事情上,而是在对待事物的态度与处理方法上。
“不甘平庸,不想做一辈子普通人”,但是高考取得好成绩,你依旧可能还只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这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有专家对此演讲做出了很中肯的评论,他说:视频中男孩的“励志”有点狭隘,但是大家仍需要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个演讲内容,因为孩子尚未经历太多,心智并不成熟。真正的“励志”决不会仅限于短期目标的实现,而应该是“士志于道,明道济世”。
为此想告诉将要经历高考的学生几点:
教育的目的在于个人发展而非竞争
由于高考本质上的功利性所在, 导致很多学校将高考的励志性质弄变了味,很多孩子像被学校打了鸡血一样,只知道自己要不顾一切打败所有竞争对手,努力向前冲成为一名绝对的成功者。这样的影响对于未来个人发展来说还是有害的。
通过高考考入大学,大多数都经历了,随后也都还是会选择找份工作,然后成家立业平平凡凡过一生。大部分人选择的依旧是普通人生活,即便他们高考考上了好学校,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依旧很普通。按照前面男孩的演讲思维,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个失败者,事实却不是如此。即便很多人都考入了理想大学,但他们现在也还是普通人。
人生是场马拉松而非短跑,高考只是人生中一个很小的坎,我们都要在此过程中调整好心态才能一鼓作气冲到终点,而这个过程并非只有竞争才能战胜一切。到最后你会发现战胜其他人并没有什么重要的 ,重要的在于自己的每一个方向性选择有没有遵从自己的内心。
改变命运的不是高考而是选择
身边有很多高考失败和高考成功的案例,身边也有很多没念大学的学生生活逆袭超越曾经众多学习好的学生。
单纯从这一点来说,我认为高考不应该与“改变命运”划上等号。只是有些努力的孩子一直都很努力,也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无论是高考还是未来事业和生活,他都能处理的井井有条,于是人们习惯将他命运的变化与一开始的高考联系在一起。
可是不要忘了,高考的功利性,也衍生出了很多只懂学习不懂生活的“书呆子”。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所私立学校里有个学生堪称学校神话,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考试他总能稳坐第一名,且都会比第二名多出50分以上。没门学科考试接近满分,这是很多学生都做不到的,可是那位学生一直维持着自己的神话,他从全校第一名变成了全县第一名,然后变成了全市第一名。
后来到了要择校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忙着挑选自己心仪的高中,选择自己的老师,可是那位神话般的同学却放弃了所有优质中学的邀请,留在了自己一直所在私立中学的高中部,因为在他没走出去前,学校就以各种优质条件将他留了下来。 后来等到高考,听说那位同学考的也非常不错,被复旦大学录取了,可是谁也没想到他没去而是扬言自己非清华不进。
复读后,这位学霸的确考的比上一年好,但是离进清华的标准还是差了一点。他依旧没有去读大学,后来怎么样,大家都不得而知。
只是有人说他依旧沉迷于念书,最后在选择在自己所在的那所私立学校教书。 其实想想,一开始这位学霸选择去更好的高中,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或许他的清华梦在第一次就能实现了。后面的生活也会因为这一次选择而彻底发生改变。
所以,人生的每一道坎,做好选择真的很重要,也许我们不知道选择的对错,但是综合考虑于自己有益的选择大多没有问题,不仅限于眼前,将眼光放长远一点,你的每一个选择都能改变你每一阶段的生活。
所以从这一点角度来看,回归高考话题,教育的目的应该少一点功利性 ,如果学校仅以个人怎样去实现他的生活目标作为他的励志,这种教育方式有所不妥。教育需要涵养,而不是简单的激励孩子去实现一个可能并不长久的目标,教育本身要优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