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校生到了大四的阶段,实习和就业的压力迎面而来,在众多毕业生中也会有一部分朋友选择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为以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打下基础。
不过我们都知道,考研是一条十分艰辛的道路,需要顶着其他同学都走向独立,自己却还在伸手和家里要钱的压力。而且考研难,不仅是针对做题,很多考生明明笔试成绩不错,最后却败在了面试上,以至于功亏一篑,白白耗了时间。所以能成功上岸确实很不容易的。
人大教授:“我招研究生不考虑学生干部”
研究生考试中的面试环节有多重要想必不用多说了,为了能够增加通过的概率,还有专门研究面试常问问题和着装礼仪的,同学们无非是想让自己的付出不要白费。
而学生干部这个群体,本身自带光环,在校期间获得的锻炼比较多,一般为人处世很擅长,做事效率也比较高,毕竟能兼顾学习和活动也不容易,很多人认为学生干部在面试时有优势。
可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却说出了自己选研究生时的原则,令很多人惊讶。张鸣老师是人大政治系的一位导师,他说:我招研究生的标准就一个,不考虑学生干部身份的考生。
他认为,研究生阶段重在学术研究,需要沉下心来,而学生干部多为喜欢“追名逐利”的人,对名利等学习之外的东西看得很重,不适合读研。
学生会追名逐利被批,同学高声叫好
教授的这一番研究很快引起热烈讨论,一些人表示这么说太不公平了,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佼佼者,能获得老师的认同担任干部,说明都是有自己能力的。
不过很多在校大学生表示更认同教授所说的话,他们把学生会称作“小社会”,热衷参与学生会的同学,与不屑加入学生会的同学分成了两派。
学生会的人认为自己更加成熟稳重,在其他同学“乳臭未干”的时候,自己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去面对和克服学生工作中的问题,自然也会在未来更容易出人头地。
而另外一些同学认为,很多人去竞选学生会,不是嘴上说的“为同学服务”,有时候甚至为了迎合领导做出损害其他同学利益的事情,还没走上社会已经趋炎附势的样子。
学生会何时变的味?
某同学分享了自己这样的经历:阿亮(化名)是某二本科技大学的大三学生,担任学院学生会的一个部长职务。有一次校园歌手大赛,却令他开始对学生会升起反感的情绪。
这次比赛是学院内部先进行选拔,然后再挑选实力强的学生代表学院参加校级比赛。阿亮等学生会干部就是评委。有一个女生唱歌水平并不高,充其量也就是“参与奖”。
可由于她平时跟学生会里的两个副主席关系很好,在比赛前,阿亮还被“通知”打分的时候照顾照顾这位女生。可他认为比赛涉及学院荣誉和公平,最终还是打了低分。
本来认为坚持原则没有错的他,却在这件事后遭到了其他成员的排挤,有人还话里带刺说他“假正经”,一个唱歌比赛要不要这么较真。阿亮很纳闷:这都是什么“三观”?
学生干部标签不能一概而论
学生干部这个群体,充当着连接学校与同学之间的纽带作用,没有他们的工作,正常的教学秩序难以进行,学生们也可能会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
对于学生干部是否适合读研,我们也不好一概而论。确实有部分同学的功利心比较重,不过也有很多学生干部的能力确实让人佩服,既是学霸又有很高的情商。
到学生会里进行锻炼,在整体上还是利大于弊,无论是入党、考公务员、考事业编制,还是去私营企业中工作,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都是加分项。
而且进入学生会以后,选择以怎样的原则和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也和自身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关系,相信踏实和正直的同学依然会恪守自己的底线。
“我招研究生不选学生干部”,学生会追名逐利,人大教授话有所指,其实也并非否定了全部学生干部,只是将一些不好的学生干部风气拎在大家面前,希望学校也会重视这个问题。
话题:你眼中的学生干部是怎样的呢?
欢迎在评论区里一起探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更多高校信息可进入主页了解)